分享

【记忆中的知青岁月】(十)草原上的​婚礼

 黄土地上 2022-06-17 发布于内蒙古

草原上的婚礼

作者/白 杨

去过草原的人,都知道,除了那达幕以外,就是草原上的婚礼最隆重。它将民族风情和民族习俗完美的结合起来,表现出来的一种形式,让人美醉。

下乡生活中,那达幕参加了许多次,并且还参与了比赛的项目,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但是,就是还没有看到过草原上的婚礼的过程,若拉一直都有一个愿望,那就是能够真正的目睹草原上的婚礼的过程。说起来也凑巧,那一年秋天的时候,阿妈的大儿子浩斯巴雅尔找到了女朋友。由于女孩儿的家不在我们公社,要是想将新娘子娶回来,要走很远的路,还需要组织一个接亲的队伍。

这样的队伍中除了年轻人以外,还有一些有声望的人一同去,阿妈和其他的亲戚们都在家里忙着新娘到来时用的东西。

而若拉她们就和阿妈一起分享快乐和幸福的感觉。

在出门迎亲的早晨,天还没亮,喝完早茶的人们就出发了。远远的看着马蹄下扬起的风尘,我们都在等待中。

由于阿妈第一次办婚礼,帮忙的人很多。一般除了亲戚,还有一些老乡们和奥特的牧民们。

新房布置的喜庆。最显眼的地方,按民族习惯,摆了一个用奶食、糕点拼起来的看盘,煮好的手扒肉,奶食和炒米以及黄油,炸好的果条,都放在了应该放的地方。

哈达环绕着蒙古包的哈那的壁上,中间,板箱上面摆着祖宗的画像,神明的画像。点上了香,也点上了酥油灯。

到了第二天中午的时候,迎亲队伍的前哨回来了,消息传过来,阿妈竟喜极而泣,拉着若拉的手说:“来了!来了!可回来了!”

没过多久,远远的看着迎亲队伍簇拥着新娘的马车,一路缓缓而来,看着新娘陪嫁的马车,再看看那些送亲的人们,再看看新郎官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人们的心都醉了!

新娘下了车,一身桃红色的蒙古袍,脚上穿着传统的靴子,头上戴满了银质的头饰,头饰上各种各样的玛瑙的流苏更衬托起新娘的气质。苗条的身材,正好体现了她那美丽的风韵。

婚礼的祝福自然是很多,婚礼的进程,到了第二天才结束。远方的客人,还需要礼物相赠,还需要回访,这些后话就不提了。

自从那天开始,阿妈的家里又多了一位大嫂,我们又多了一个朋友。

(未完待续)

声明:平台文章为原创作品。允许转载和责编,授权转载请联系平台编辑并注明来源:“黄土地文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