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市 井 观 音

 黄土地上 2022-06-17 发布于内蒙古

市 井 观 音

文 / 吴 琼

最初看到市井观音这个词,是在一篇评论王安忆的小说《桃之夭夭》的文章中,说王安忆在《桃之夭夭》里将女主角塑造成了一个市井观音的形象。

她出身于贫民百姓的家庭,身上也没有什么太闪耀的光点。青春年华插队下乡,谈了一场恋爱偷食了禁果。一心一意的对待对方,以为会步入婚姻,哪成想回城后人家有了更好的发展,抛弃了她。她在伤心之余继续做着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在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里,对于弱者给予同情,为困者施以力所能及的帮助,对爱情、对来都不再抱有太好的幻想。直到有一天,姐姐因难产早逝,留下了嗷嗷待哺的幼子,她担起了这个责任,将那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来抚养。日复一日,姐夫对她日久生情,在周围人的撮合下,两人组建了一个普通的家庭,她也有了自己的孩子。

这是一个先苦后甜的故事,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传奇,只是讲述了一个平凡人的经历,尽管这苦实在太苦,而甜又不是那么太甜。这个女主角的头上没什么光环,没有像林妹妹那样的极致才情,也没有像昭君出塞那样流传千古的事迹,她就只是大千世界里芸芸众生中的一个。

关于观音,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传说:说是菩萨成佛之前需要下界来行善,在一定时日内积的功德够了才可回天成佛。可观音下界之后,看到人间的苦难实在太多,时间到了佛祖召唤回天,误了时日天门一关他便再也不能成佛。观音一路犹豫着来到天门,就在那扇大门即将关闭的那一刻,他对佛祖说:“众生皆苦,求佛祖原谅。”随后便回身下界继续拯救众生。所以,菩萨的等级虽然在佛祖之下,但却更受民间百姓的爱戴,人们觉得观音离他们更近,更能解救他们的疾苦。总之,在中国,与其他几位佛祖和菩萨相比,观音菩萨似乎最能救困济厄,因此最服中国的“水土”,也最受欢迎和崇拜。观音菩萨在印度,原本为男身,到了中亚,依然是男身,到了中国汉地,却一举而变化为女身。作为女身的观音,形象既端庄美丽,同时又法力无边,大慈大悲,无求不应。中国的老百姓,尤其是女性,无论贫富贵贱,几乎没有不喜欢、不拜观音菩萨的。

市井一词,最早指古代城邑中集中买卖货物的场所,后泛指街头、街市,再后来也泛指平民百姓和贫民百姓的生活。在观音的前面冠以市井二字,更是拉近了天与地、人与神之间的距离,这个词汇,大约就是在形容那些自身很平凡甚至很渺小的人,却仍能够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样的人,没有观音的法力,却有观音的慈悲。

《桃之夭夭》中的女主角确实就是这样的人。再比如《红楼梦》中的紫鹃。她只是大家族里的一个丫鬟,再多也就是比低等的小丫头稍微高级那么一点点而已,可是她却一直默默的守护着自己的主人。黛玉其实一直都是孤身一人,母亲早逝,从小被接到了外婆家,后来唯一的直系亲属林如海也过世了。宝玉虽然爱她,却被封建枷锁牢牢的束缚着,这份爱更多的只能在心里燃烧,能表现出来的行为却很有限。贾母表面疼爱这个外孙女,实际上却把贾府的利益和维护封建礼教放在第一位,当两者发生冲突时,这个外孙女在她心里其实并不重要。在这个大家族里,真正对林妹妹掏心掏肺的只有紫鹃一个人。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的服侍、饮食起居的照料,到为她考虑终身大事,她对黛玉已经超越了主仆之情。不知道她是真的忘记了自己只是一个小丫环,还是明知道自己的身份,也还要不惜拼尽全力去做那些自己本来做不到的事情。

能力很有限,心意却无限。市井观音对别人的帮助也许达不到对方想要的标准,但却是最能温暖人心的。

本期编辑  李洁

作者简介

吴琼


吴琼,八零后女子,喜爱阅读、写作、朗诵。毕业于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校期间与学友创办文学社,并出版报纸《镜泊学魂》,现从事统计工作。

声明:平台文章为原创作品。允许转载和责编,授权转载请联系平台编辑并注明来源:“黄土地文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