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忆中的知青岁月】(十五)​三十年后再回草原

 黄土地上 2022-06-17 发布于内蒙古

三十年后再回草原

文/白 杨

知识青年返城许多年以后,若拉和周秉建、基本上失去了联系。

特别是徐春荣,从学校毕业以后就回到了北京,并且很快结婚生子,据说找到一个高干子弟,也是农业大学的同学。过起了安详又丰盈的日子。

草原一别,再也没有见到过她。就连一九九八年的回第二故乡探亲访友,她都没有参加。

秋风送爽,若拉她们都接到了锡盟知青办公室的邀请,邀请她们回第二故乡探亲访友。若拉接到通知后,一下子蹦起来了,好像这样的消息是从天而降。

多少年了,魂牵梦绕地想起来那些日子,心就思念草原的生活。虽然艰苦,虽然远离家乡千里之外,但是还是忘不掉那些日子。

收拾好,做好了准备,与呼市的知青们聚在一起,坐上面包车,向着草原进发。

不久来到了吉林郭勒公社受到了牧民们的热烈欢迎。

还是按照知识青年原来的大队,原来在哪个大队下乡,就再回去和那些牧民聚聚,和大队的牧民团聚在一起,又唱又跳。

阿妈拉住她们的手,问这问那,还像以前一样,把她当成了小孩子。

若拉跟她们说,我们的孩子们都已经长大了,也来了不少呢!

是吗?霍勒灰,霍勒灰!阿妈和额吉都跑出去,拉上那些孩子们往蒙古包里拽,又是让喝茶,又是让吃奶食,好不热闹。

第二故乡的接待,热情的程度,真的是让人始料不及。

好多牧民找到原来在他们家里住的知识青年,让他们去现在的家,拉来扯去。

还是由于那达幕大会即将开幕,若拉她们的心翻腾着喜悦和苦涩交织在一起的感触,那些日子里,许多年以前的感觉又浮在眼前,咋能不让若拉她们热泪盈眶呢?。

那达幕大会上,知识青年队伍走在最前面,孩子们都跟在队伍的最后。

会场布置的庄严肃穆,四周红旗招展。

大会向知识青年献礼后,知识青年也向公社大队的领导们献上锦旗。

之后就是那达幕大会的参赛项目开始。

除了赛马、摔跤和射箭,又增添了骆驼赛跑,是一个新的项目,让他们耳目一新。

摔跤场上的较量,赛马场上速度与勇气的较量,射箭和驼赛也在进行,人们的好日子像是花絮一样芳芳四溢,牧民的新生活,比起知识青年在的时候,大不一样了。

有了自己的羊,有了自己的牧场,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起来,心情都是比蜜甜呢!

回访的时间很短,若拉也接受了牧民那顺朝格图的邀请,去访问了他们的家。

那那顺朝格图家,在三队一直是以勤劳著名。现在又有了自己的百姓房,又有了牧畜棚,分到了很多只羊,自己忙不过来,还雇了羊倌儿,专门放羊。

那日子真的是比蜜甜。

和大嫂坐下来,聊聊自己的家和孩子们,聊聊现在的生活。一直到很晚,意犹未尽。

走的时候,大嫂又给若拉带来了许多的奶食和干肉,奶皮子和炒米,糖果之类的东西,一个大包,装都装不下,还不行。

后来,若拉回到住处,一看床上堆放着又是牧民送来的奶食和黄油。简直都没有地方装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牧民大婶还是把若拉当成女儿看待,牧民的心思和真情一点儿都没有变。若拉的心好感动哦!

三十年第一次家,这样的探亲访友,对若拉她们,也是一种享受,一种幸福感觉的享受。这样的感触只有在牧民中间才能感受到,那才是真情所在。

若拉心想,这回自己的心愿实现了,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草原上的真情实意,草原永远都是自己的家,牧民的兄弟姐妹们永远都是自己的亲人。

再见了!草原,再见了!牧民阿妈大叔大婶们。我想念你们,爱你们!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本期编辑  李洁

作者简介

白杨


白杨,女,蒙古族,退休教师,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从事教育事业三十余年。喜欢诗歌、散文,业余时间从事创作。

声明:平台文章为原创作品。允许转载和责编,授权转载请联系平台编辑并注明来源:“黄土地文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