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 会
高方田
今年国庆节前夕,微信群发布消息说假期里镇子上举办秋季物资交流会,出于好奇抽出宝贵时间和家人去转了一圈,偌大的会场上人流零零星星,叫卖的可是真不少,吸引孩童的场所也是寥寥无几,整个交流会成了散步的好去处,我和妻子便驱车往家走,但是心思陡然间回到了八十年代赶会的画面。 物资交流会是八十年代的产物,八十年代初,随着农村政策的放宽搞活,大部分人开始起步走出困境,家家户户也有了一点积蓄和变化,虽然不是很富裕,但是对物质、文化的追求开始发生变化,男青年开始穿喇叭裤,买西装,女青年开始烫发摸化妆品,有条件家庭开始翻修房屋,集市变得热闹起来,买的卖的给以前冷落的大街增添了生机,卖馒头卖油条的可以大张旗鼓的在市井里大声叫卖,整个集市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局面。 在这样的背景下,物资交流会诞生了,举办交流会的镇子为了增加交流会的气氛,会邀请好多的文艺团体为大会助兴,比如说有名的剧团,我们这主要是京剧和吕剧,出名的马戏演出,惊险的飞车表演,还有叫不上名的各种杂耍,镇子上的电影院会早早地把大会期间的电影海报张贴在大街小巷,让人们早早地垂涎欲滴。下面说说赶会的事儿,镇子上的会期大多是七八天,前三天叫头会,中间几天叫中会,最后几天叫末会,赶会的人会早早安排时间,打算买东西的都是头会和中会时间去,图玩的大多是最后几天,老年人喜欢看戏,会天天跑会场,因为他们是戏迷,有时舍不得花钱卖包子吃也要挤进去听戏,走近唱戏的地方,远远即可以听见锣鼓声声,戏韵悠悠,买不上票的老人们便坐在戏场外的空地上,一边听一边合着熟悉的节拍悠然自得的哼唱,有的老者吸着旱烟,挥着手臂,眉飞色舞,三五一团畅谈着、说笑着、愉悦着。 我们小孩子已经读初中了,学校早就安排放假日期,我们聚在一起盘算着,计划着,畅想着,等到赶会的那一天,内心已经控制不住激动地心情,会早早的约定在哪里集合,几点出发,早饭都不吃,我们到了会场先去最吸引人的地方,记得第一次镇子上交流会请来了省里的动物园,我们在上课时就已经约好去看老虎狮子,到了入口我们按奈不住急迫的心情,急着去买票,虽然兜里只有几块钱,看老虎狮子要花五毛,但是很舍得,那个开心就别提了。 看完老虎狮子我们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穿梭着,到处此起彼伏的喇叭声充斥着双耳,一边是有奖销售,特等奖大彩电,一等奖自行车云云,一边是惊险刺激的空中飞人摩托车轰鸣声,我们在人流中瞎逛,走到了放录像的地方,老远就听到里面传出“啊、啊啊、哈、哈哈 ”的喊叫和“呜、呜、呜”的武打片经典声音,因为我们刚接触录像片,感到很好奇,都想一睹为快,票价有点高舍不得,但是里面传出的声音太诱人了,我们几个咬了咬牙买了票走进场子,就在一个院子里,摆了好多座位,前面有一个被红布遮住的方方的大东西,我们很纳闷走近跟前看,当时的人员说这就是看录像的玩意,撩起红布就是一个类似电视的屏幕,现在知道那就是很大的投影,我们坐在座位上耐心等待演出开始,期待目睹到新鲜的东西,时间终于到了,工作人员把红布撤掉,一会大屏幕上开始播放清晰地画面,我们在这里看了《广东好汉》《伏击》《火烧少林寺》等经典录像片,故事内容至今记忆犹新。 我们最感兴趣的要数白天看电影,因为以前都是晚上才可以看,但是海报宣传是全天放映,我们满怀好奇进了影院,第一次感受到白天观影。当时的交流会给青年男女创造了难忘的时光,所有场所为他们提供了要啥有啥的境界,八十年代的婚姻大多还是处于亲朋介绍、媒婆撮合的时期,赶上这样的物资交流会,男方会选日子约女方去赶会,到会场挑选喜爱的衣服,然后两个人在众目睽睽之下悄悄地溜进电影院或者马戏团之类的场所进行一次大庭广众下的约会,男方女方都会显得不自然,甚至是腼腼腆腆,之后选择一个条件优越的饭馆或者小吃店挥霍一把,男方会领着女方到处逛。
 直到九十年代初期,镇子上的交流会仍然是如火如荼,并且年年上新,年年出新,人们的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也在与时俱进,举办者也开始挖空心思寻找人们的刺激感在哪里,以至于后来出现了好多不文明有悖于社会和谐的现象,记得有个镇子为了吸引观众,在一个歌舞团演出中出现了脱衣舞表演,最后导致当地官员被免,给社会文明导致了很大的冲击,致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的扭曲。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流行了多年的物资交流会已经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物质丰富的当下五花八门的美食不用在物资交流会上买到,各类超市和快递随时可以购买,既新鲜又实惠,各种类型的综艺演出不用到交流会上观看,打开电视想看啥点播就可以,难怪如今的交流会人烟稀少,即使喊破嗓子喊叫你去观看,扯开喉咙让你去品尝你都不愿意去,是啊,一个难忘的时代浓缩在记忆的瓶子里,想把它倒出来但是倒不出,因为瓶子是空的……,就让这段故事停留在昨天吧。 那个岁月让我们见证了好多的第一次,在马戏团第一次看到空中飞人,人不是在飞,是系着绳索的人随着绳索飞;第一次看空中飞车,是摩托车手在一个封闭的铁笼子里加快速度飞转;第一次看到三条腿的狗和六条腿的牛,竟然是少了一条腿的狗和畸形的牛;第一次看大变活人原来是魔术……,全新的事物让我们大开眼界,突发奇想,有时异想天开。应该说物资交流会使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南方的各类商品开始走进千家万户,从电子手表到电子挂表,从录音机到卡拉OK,从VCD到家庭影院,从琳琅满目的商品到应有尽有的当下,记载着一段物资从匮乏到充裕、生活从繁荣到富裕的岁月。 如今的人们厌倦的事越来越多,从老年人到中青年,他们经历过沧桑岁月,但是现在也开始厌倦,中青年忙于工作、生活、家庭,厌倦某些事可以理解,再看看我们的孩子,有时他们也说厌倦这个那个,过年没了年味,过节没了节味,难道我们的某些方面有什么缺失吗?(本文图片由内蒙古摄影家协会会员、民俗摄影家贺广生提供) 作者简介 高方田,教师,山东省邹平市黛溪小学工作 。 本期编辑 李 洁
柴米油盐百姓事,锅碗瓢盆皆文章。关注【黄土地文学】,体验有滋有味的生活。
你若喜欢本文,就在最后右下角点个“在看”让更多朋友看到哦! 声明:平台文章为原创作品。允许转载和责编,授权转载请联系平台编辑并注明来源:“黄土地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