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十年代农村赶交流

 新用户06868399 2021-08-19

第 1611 期

 文|张丙亮  编辑|王成海

“老事旧人”网上小店,保证货物品质,需要再买,可加微信

                                           
农村搞的集市贸易活动,老百姓叫赶交流。这种活动在改革开放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为鼎盛期。

那个时侯物质还比较稀缺,文化生活也比较落后。
所以每年夏末秋初农闲之时,各公社所在地举办的交流大会在百姓心目中是件极好的大事、喜事。这个时侯农村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挂锄了,收割庄稼还不到时候,正有空档时间,所以无论那里的交流会,参与人数都特别多。

首先主办单位要布置好场地,预约好大型歌舞团、马戏团、晋剧团(北方人爱听山西梆子)。
到时间各种临时商铺、各种临时小饭馆,五花八门,在事先指定的地点搭棚、挂牌,还有卖各种各样产品的,摆满整个街面。

 
年青人们爱看歌舞,每当大音箱响起时,三五成群涌向偌大的歌舞团大帐蓬门前排队买票,而老人们则爱看古装戏晋剧,什么民公断、狸猫换太子等等,往往在夜戏结束后,徒步十多里半夜子时才能到家。马戏团表演更吸引人,场场爆满,吴桥杂技团精彩的表演不时赢得阵阵掌声和喝彩声。

回想起那时每年赶交流,都特别有趣,男人们可以大手大脚消费,而女人们却不舍得花销,记得那年交流会上,我与同村的几位酒友一同下馆子,要了一大盘熏猪蹄子和一大盘炖猪骨头,而另一桌的几个女的只买了不足半斤熏猪肉,每人顶多吃三四片,解馋而已,最后每人喝一碗荞面饸络完事了。而男人们大不一样,我们不仅大块吃肉,还大碗喝酒,喝到兴致时竟然还划起拳了,哥俩好、六六六、四喜财、五魁手、全来到
……,三拳两胜拳打胜家,快拳唱拳把个小饭馆吵翻了天,引来不少围观者在门口观看,那场面实在是放荡无肆,直喝的东倒西歪,有出外撒尿解不开裤带,结果尿了一裤腿……

undefined还有一次印象比较深的是一次看夜戏,本来晚上已阴云密布,有下雨征兆,为了不间断连续剧情节,人们从四面八方还是聚集在公社大戏台下,等待演出开始,那场戏正是狸猫换太子大结局,在演到多半场时,天空果然下了毛毛细雨,可上千人的观众纹丝不动,感动了演员,他(她)们演的出色,观众看的出神,直到整场演完,人们才依依不舍离开剧场,边走边议论着剧情。

时过境迁,随着时代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的赶交流(有地方叫庙会)味道总感觉淡了很多,气氛也大不如以前浓厚。那时家家生活比较苦寒,所以每年一次的交流大会不仅给人们物质方面带来极大方便,,而且也填补了精神方面的空虚,因而非常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而现在平时吃的超过那时过年吃的,因而在交流会上对吃的方面没有了从前那种渴望。那时家家一年也吃不上几斤肉,什么熏肉炖肉平时根本见不上,而现在无论城市或农村,隔三差五就有去卖的。那时农村刚通电文化生活圈子非常小,村里能买得起
14英寸的内蒙产天鹅牌黑白电视机的也没成几家,根本谈不上彩电了。看个电视连续剧半个村子人围在有电视人家院子里,而且每人还需交5分钱才能观看,大多数人爱听单田芳和刘兰芳二人的评书,不论干啥,农闲或农忙到点准时拧开收音机收听半小时,生怕漏掉一节。而如今农村也是电器化、网络化普及,随时随地在手机上就能看到任何东西,还用的着徒步十多里去看戏听歌吗?

如今赶交流或赶庙会虽然改进了不少,总体会不到那年代交流会的盛况,唯一引人注目的是儿童乐园了。
那年代交流会的场景己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

平台精选官场小说阅读区,点开即看:

官场红人

市长之死

权力的较量

官场博弈

一号首长

官道天骄

职场红颜

天道官路

问鼎官路

仕途无悔

官场争锋

她爱了他二十年,可现在,她就要撑不下去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