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两年(十二)

 黄土地上 2022-06-17 发布于内蒙古
那两年(十二)
夏勇康      
上课十几分钟以后,门口有同学喊“报告,”老师客气的示意这位同学进来。此人像是一夜没睡觉,神情恍惚,眼里布满血丝,穿了一件宽松的黑色呢子大衣,头发零乱得向上翘。他一拐一瘸的往前走,引起了同学们唏嘘的笑声,我也想跟着笑笑来放松心情,但没有笑得出来,这位迟到的同学就是亲爱的、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李发才同学。后来才知道李发才同学是在被打散以后向外跑的时候遇到了一坡峭壁,实在是没有别的路可供选择逃走了,他纵身一跃,顺着陡坡翻了几个跟头,摔倒在田坎边上。他大概是在田坎边扭伤了脚后跟,也有同学说他是被那帮厨师班的同学扔出的砖块砸伤的,究竟是怎样受的伤我也没有正面问过他,他也没有对人说起过。但我的心情应当比较沉重,由此也在我们的心里憋着一团火气,幸好那帮厨师班的同学没有再来惹是生非,要不然还不知道会弄些什么样的问题出来呢。

通过这次打架,厨师班的那帮同学也认识了钳工班同学们的战斗力,从此秋毫不犯,就连见了我们班上的女生也多了两分尊重。打架这个事本来是一种愚昧野蛮的行为,肯定不是一个成熟人所为的,但打架也有可能让一个不成熟的人变得成熟起来,特别是一个男生。曾有人断言:一个没有打过架的男孩子就不会成长为男子汉。这句话的正确与错误在这里暂不作为讨论的话题,但这个事以后也让我悟出了点点简单的道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古人还说: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
这个事情过去没两天,中午时分,我刚放下碗筷,有一位办公室分管学生思想教育的主任老师(兼保卫科长)把我叫去训话了。那是位复原转业的团职干部,好像姓郑,此人浓眉大眼,满脸横肉,英气逼人。估计是他把学生都看成了他的士兵,他对待学生的管理方式也跟搞军训工作一个模式,见了他就会让我想起军营里那机械的口令声起来(一、二、一。一、二、一)。他说起话来就跟狮子在吼叫一样,沙哑而粗壮,经常都是凶巴巴的样子,他一见我就拍着桌子大声喊叫。可是,我完全没有记住他说的什么话,但那意思好像是我要对打伤的同学负责,这事还要通知家长,通知单位,感觉他是在开除我。他的话是有道理的,但我听了后火冒三丈,几乎是跳起来反唇相讥:“你搞清楚没得,你知道不知道是他们先惹的我?”这位郑主任像是没有听见我说的话,仍在叫喊,他提高了声音的分贝,嘴上还有点骂骂咧咧的,坚持要怎么样、怎么样。弄得我无言以对,像秀才遇到了兵,有理也说不清。一气之下转身走了,站在门口我回过头来对他说:“少逼垮,有本事你去号召他们来打我。你恁个凶,干脆你先把我打一遍了再说。”见他无语,我接着说:“要不是重新打一架也行,各自写个字据(挑战书)。你代表校方作证,盖公章,一边发一把刀,弄死一个少一个。话说在前头,那个敢开除我,我就弄死两个来摆起。”说完我就走了,这位郑主任在背后叫站住,我没有回头,他又叫站住,我还是没回头。我边走边想:你他妈的也不是个东西,你叫老子站住,老子就不得站住,看你能把我怎么样,你只要敢来非理我就休怪老子的拳头对你也不客气。 
这次打架我的小命都差点“除脱”了,还怕你那个鸟主任不成,你就是去把邓小平叫来我也还是不会搭理你,我倒是想看看你能把我怎么样呢。当时的我,也不知道是从那儿冒出来的这么一股子楞头楞脑的蛮横劲,像个小流氓一样的幼稚得令人发笑。但这位郑主任简单粗暴而带有倾向性的处理方式也确实于事无补,令人难以接受,甚至是激怒了我。可能是我的态度挑战了郑主任的师道尊严,当我以后再见到他的时候,发现郑主任的脸上少了点威严,多了一点不自在。不过这个事情好像一直到我毕业离开技校时也没有人再提起过,就像根本没有发生过这个事情一样,我感觉有点莫明其妙。
与此同时,有人掉进池塘子里去了。
那是一个即将填埋了的老池塘,就在学校的宿舍楼旁边,树木森森,林荫环绕。池塘小道边上有几棵桃树,成了一个天然的小花园,同学们常去那里溜达观望,也顺手摘几片叶子、弄两个果果回来。秦同学课后在寝室里洗脸、整理发型以后,经常嘴里叼着一只烟、哼哼着小曲就转悠出去了,奇怪的是随便他去了那里,最终大家都能见到他从池塘方向回来。一开始大家也没注意,后来见厨师班的美女同学也在那地方转圈子,有的人才看出了点门道来,刘文采对我说:“看,秦同学又出去绕女去了。”不知怎么回事,这一次那美女同学就掉进池子里去了,我从办公室里出来时见秦同学向办公室匆匆忙忙的走去,浑身是水,头上还湿淋淋的粘连着泥土,脸色难看,像个落水狗。我们擦肩而过,几乎没有打个招呼他就不见了。在一个拐弯抹角的地方听小眼睛的陈老师在叫唤:“叫王师傅把办公室的车开过来。”我没看到她人,也不知道她在对谁说什么。感觉场面有点乱哄哄的,好像发生了一点什么状况,当我来到操场上时,才见到有几个人围在一个墙壁边边说话,陈老师一脸焦急的样子。
厨师班那美女同学有气无力的半躺在地上,看来她是吃了不少水的,全身湿透,脸色发白,胸口里憋着气。
(未完待续)
 本期编辑   李洁
平台其他原创文章链接
私房钱的命运
大院那些邻居们
现实版的红高粱——二羊倌老汉和疙蛋奶奶的爱情
父亲,就是故乡的老屋

作者简介

夏勇康


夏勇康,男,59岁,重庆人,喜欢文字,一个在文学中逆生长的人,常寄花鸟于山水,蜉蝣于天地

柴米油盐百姓事,锅碗瓢盆皆文章。关注【黄土地文学】,体验有滋有味的生活。

你若喜欢本文,就在最后右下角点个“在看”让更多朋友看到哦!

声明:平台文章为原创作品。允许转载和责编,授权转载请联系平台编辑并注明来源:“黄土地文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