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土地上 2022-06-17 发布于内蒙古

贾振声

土地承包到户前,双龙人用的锅都是大锅,连光棍家的锅也比现在城里人家的锅大得多。这锅不仅用来做饭,滚滚水(开水),还煮猪食了。饭做好后,也不往盆里舀,怕搌糊。这个怕倒不是怕洗盆,是怕盆搌糊上饭,吃不到嘴里。差不多家家都是把锅㨄(zhōu)到炕上,稳在锅圈里,谁吃谁从锅里直接往碗里舀。

2000年前,老乡荣忠哥在武警5303厂当处长,他是从沈阳调来呼市的,嫂子还没过来。我去他家看他。他做好饭,就让我和他在灶台前吃了。而且也没用盘碗,是把锅当碗的。我俩同岁,我们这做法,不是怕洗碗,是小时候养成的习惯。我二婶快生娃娃前,就因为往炕上㨄做好饭的锅,㨄不动,用肚顶着㨄而小月(小产)了。我二婶一锅端的是饭。经媒体一用,这一锅端的就成了坏蛋了。比如在报道警察抓捕了全部贩毒分子时,就说把这伙贩毒分子来了个一锅端。听大人说吃大食堂时,家家的锅都交公了。我跟上我妈到大食堂打饭,看到的锅,像罗圈(双龙一处水泡子的名字)那么大。

我小时候,锅裂了还要钉的。那时有钉锅匠专门做这营生。家里突然来了亲戚,也不往锅里多下米,只是多添两瓢水。办事宴汤不够了,也往锅里加水。以至于东家问来上事宴的人吃好没,得到的回答是清汤灌大肚。当年穷的时候,饭点时最怕家里来人。而有的人,偏偏这时来借东西,还叨啦上不走。人家知道他是以借东西为名来蹭饭的,于是就不揭锅盖。有个山曲儿唱道:头一回眊妹妹,你不在,你妈打了我两锅盖。二一回眊妹妹,你还不在,炕上坐着个你舅舅,锅里炖着一锅肉,我从半前晌等到半后晌,你妈也不揭锅盖。这山曲儿既可理解成女方妈不待见“我”,也可当成怕“我”吃。用锅贯穿剧情的有湖南的花鼓戏补锅。这锅最怕炸。就是在烧干锅取暖时,突然要滚滚水。这时急着往锅里添冷水,锅就炸了。炸锅就是锅裂缝了。炸锅后锅里的食物就会向锅外四散迸溅。因此常用炸锅比喻人群中发生吵闹动乱。锅除了用来做饭、滚滚水(开水)、煮猪食外,冬天的早起,我妈还在锅里给我炒过腰子(棉背心)。炸了的锅,实在钉不上,也不当废铁卖了,女人们会把它当洗衣盆的,稳在锅台上洗黑水(指脏衣服)。

锅还可用在名字上和形体上。我村就有两个叫锅扣的,后背畸形凸起的叫背锅子。过去人们从供销社买了锅,是背回家的。因为提着怕打了,端着手腕酸困,用头顶着,挡眼睛。至于衍生出来的背黑锅,我想都是强加于人的。我也见过真背黑锅的人。那是1965年冬天,驻察素齐的4926骑兵部队拉练途经我村,有战士就背着大号的铝锅。他们是把锅扣在背上背的,我看到的锅底确实是黑的。当年,就连锅底的附着物——锅底黑,对某些人来说,也是有用的。有不识字的人,还没钱买墨汁请人写对子,就刮些锅底黑,兑上水,用碗底蘸上黑水水在红纸上印些圈圈当对子。

当年几乎是家家等米下锅的,家里要是谁突然生病了,砸锅卖铁也看不起,索性就等死的了。农业学大赛那会儿,为多做营生,地远的话,就在地里埋锅造饭。就是在平地上挖灶安锅做饭。有人遇事,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有人见了吃的,尤其吃不要钱的饭,那真是吃着碗里瞧着锅里。有人听说个事,就追着人家,非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不可。老家人还常说,有你的,远在天边也留着了;没你的,守在锅边也吃不上。关于和锅有关的词还有很多。这说明,哪怕是形而上的东西,要想让人熟知,也得有口锅的。我还见过锅扣锅的,那多半是煮猪食的。我家头一次锅扣锅煮猪头,是1985年我刚娶过媳妇。那年杀了口大猪,猪头猪蹄子都放到锅里就盖不上锅盖了,我妈就把另一口稍小的锅扣在肉锅上。煮完猪头的锅,虽洗净了,还油光锃亮的。以前,锅里洗完是泛白的,锅底还结水垢的。看来,这生活好不好,不仅体现在人的脸色上,还写在了锅底上。我现在天天中午用锅蒸米饭,两三天那锅底就泛白还快结水垢了。近来常常出现的甩锅一词,我以为用得是不恰当的。这锅要是自己的,不管甚锅,谁舍得甩给别人了,就是做不成饭,连猪食也煮不成了,还能卖废铁换钱了。他要甩的锅,那一定是别人扣在他身上的热锅。这锅当然要甩了,不甩就把自己烫伤了。说了这么多和锅有关的事,我是不弄成一锅粥了。要是,那大家就将就着喝吧,反正,我每早都喝一锅粥的。

2021年10月 闺女家


       本期编辑   木子姐姐

平台其他原创文章链接
私房钱的命运
大院那些邻居们
现实版的红高粱——二羊倌老汉和疙蛋奶奶的爱情
父亲,就是故乡的老屋

作者简介
葛焕军作家》《人生》约150万字。正在中国作家网连载。

贾振声


贾振声 ,男,1955年出生于内蒙古土右旗双龙镇。1977年考入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内蒙古工业大学副编审,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在《诗刊》《人民日报》《星星》诗刊、《诗歌月刊》《飞天》《青年文学》等60余种报刊发表诗歌、散文400多件。出版《装订鸟声》诗集(天津人民出版社)《贾说不假》随笔集(远方出版社)各一部。两部书被双龙镇博物馆收藏展出。

柴米油盐百姓事,锅碗瓢盆皆文章。关注【黄土地文学】,体验有滋有味的生活。

你若喜欢本文,就在最后右下角点个“在看”让更多朋友看到哦!

声明:平台文章为原创作品。允许转载和责编,授权转载请联系平台编辑并注明来源:“黄土地文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