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从《水浒》看称呼

 黄土地上 2022-06-17 发布于内蒙古

从《水浒》看称呼

杨长青

金圣叹批评本《水浒》中二十三回:武大叫一声“大嫂开门”。只见帘子开处,一个妇人出到帘子下,应道:“大哥,怎地半早便归?”武大道:“你的叔叔在这里,且来厮见。”武大郎接了担儿入去便出来道:“二哥,入屋里来和你嫂嫂相见。”。武松揭起帘子,入进里面,与那妇人相见。武大说道:“大嫂,原来景阳冈上打死大虫新充做都头的正是我这兄弟。”那妇人叉手向前道:“叔叔万福。”武松道:“嫂嫂请坐。”

那些年读到这段的时候,怎么也理解不了这些“匪夷所思”的称呼。因为按照我们现时的称呼,夫妻间是没有“大嫂”、“大哥”这样的称呼的,嫂嫂也不可能叫小叔子“叔叔”的。难道这是宋朝那个时代的习惯称呼吗?经过反复思量,结合现时的一些称呼情况,姑且认为这里的“大嫂”,“大哥”,都应该是以武二作“比扮”的称呼“你大嫂”和“你大哥”他大嫂”和“他大哥”。只是省略了“你”或“他”(武二)这个指代。
“二哥”也应该是省了指代的口语。这个指代应该是“比武二年龄小的平辈人”。应该是“他二哥”。武松排行老二,自然是“二哥”了。
 一些青梅竹马的男女最后没成为夫妻,为了表达情同姊妹的情感,有让子女叫对方“(你)舅舅”和“(你)姑姑”的。而小孩子嘴里的称呼,几乎是古代这种省了“你,我,他”指代的称呼。对谁说也是“妈妈说”或“爸爸怎么样”。到了“省(xǐng)得”的时候才会加“我”。
“叔叔”一词,也应该是以武大(不管有没有子女)子女的身份层面比扮来称呼的,同样也省了“他(她)”,应该是“他(她)叔叔”。这样的称呼现在也比较常见。曾见年龄大的老辈人相见时,女方碍于叫不出平辈的“哥哥”时,常以自己子女的身份来比扮,叫成“他大爷”。这个“大爷”从辈份上来说是从孩子的角度说的,只是我们现在的称呼不省“他(或我)。如生活中一些年轻人之间开玩笑,会称呼女方为“孩子他妈”。在一般不省略指代的情况下,现时的称呼就要注意了。如夫妻双方都有哥哥,直说“哥哥”,究竟是谁的哥哥?“你”哥哥,还是“我”哥哥,没说清楚。再如某人既有姐,又有哥,且姐为长,则在与姐的对话中,直说自己与哥的一些事情,不加“我”,会让姐对这个“哥”产生“云里雾罩”的迷惑
我这兄弟“我这弟弟”的意思。在这里是不能省的。从武大和武二的对话看出,亲兄弟间一般不会称呼“兄弟”,而是以他人作为比扮的“哥”来称呼的。“兄弟”一词有多种意思,其中一种是“两者相似,不相上下的人”或“意气相投或志同道合的人”之间的称呼。如武松对“郓哥”才称“兄弟”
生活中一些对话中也有省这个指代的。如两家人见面时,一方向另一方的晚辈介绍说,这是“你大爷”或”你叔叔”,晚辈会说“大爷好”,“叔叔好”。这里不省“你”,而省了“我”。
从《水浒》可以看出,如“大哥”、“大嫂”、“叔叔”、“兄弟”这样的称呼流行至今,只不过是时代的变迁,一些语境和语义发生了变化。所以说,人与人之间的称呼,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那个时代的人文风貌,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承载了时代文化特征。因此,读到这样的一些特殊称呼时,需要站在历史和时代的角度上审视,才能更好的理解那些看起来“匪夷所思”的称呼,辨析出那些“不合时宜”的事情,体味和“分享不同的心灵历程,探索各异的内心世界,尝试无数的迥异人生”。
“他大爷”,你说对不?
本期编辑   李洁
作者简介
葛焕军作家》《人生》约150万字。正在中国作家网连载。

杨长青


杨长青,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第一中学教师。诗词,书法,文学,绘画,泥塑,剪纸等爱好者。


柴米油盐百姓事,锅碗瓢盆皆文章。

关注【黄土地文学】,体验有滋有味的生活。

【黄土地文学】投稿:

 邮箱136352905@qq.com       

 微信  L13848911998

你若喜欢本文,就在最后右下角点个“在看”让更多朋友看到哦!

声明:平台文章为原创作品。允许转载和责编,授权转载请联系平台编辑并注明来源:“黄土地文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