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野草】 斑竹沟的岁月(上)

 黄土地上 2022-06-17 发布于内蒙古

斑竹沟的岁月(上)

野草

今年,春节。


斑竹沟分外热闹,在外打工的年青人,几乎都是不约而同的回到了斑竹沟。象燕子一样回到各自的家里。

往年,即使春节。斑竹沟也是死气沉沉,没半点鲜活隆重的节日气息。自然,平时,就更不用提了。

过去时候,斑竹沟人对春节,也是特别重视。


别的不说,就是家家户户过年时,都会在自家门上贴春联。且不说书写得咋样,单是那鲜艳红火的颜色,就让人感觉喜气洋洋,给人特别美好的寓意。

不知从哪年开始,斑竹沟人过年时,贴春联的少了,乃至于,春联消失在老一辈的记忆里。

那年代,街头随处可见的,专门写对联的人,也悄没声息的消失了。

消失得无影无踪,消失得莫名其妙。

没有春联烘托氛围,春节显得很单薄,很泛味。

沒有春联的春节让人惆怅,失落,而伴随春节的鞭炮声,也少了,更少了!

一些人,学城里人的样,过年,只是买来两个灯笼直接挂门上,要不,买上一串彩灯。

好看,当然也是好看。却总是让人觉得不伦不类,缺了灵动和厚重。

朽木也是个怪人,这么些年,斑竹沟人家,过年时就挂两灯笼或彩灯,据说,那叫与时俱进。

朽木偏偏在自己家门上,贴上自己书写的春联。与周围人家对比,总是有点格格不入,太过显眼。

每年,腊月开始,朽木就构思琢磨他的春联,构思成熟后,去街头买来大红纸,裁剪合适后,拿出一年到头难得摸一下的毛笔,张牙舞爪,龙飞凤舞的写下经过精心构思的春联。

前几年,儿子就劝朽木,今后,别在门上贴春联了,看看当今斑竹沟,谁还兴贴春联?

两个灯笼一串彩灯,好看省事,还合潮流,你整个对联,显得唐突滑稽还不伦不类,惹人见笑。

朽木想不到,儿子会是这样评价自己,心里边很不自在,你说你不理解老汉一番苦心,倒也没啥。你说老汉滑稽不伦不类,就太伤老汉的心哇。

朽木很不高兴,又不好就此发作,慎怒说:你懂个啥?三十岁的人了,成天就晓得捧个手机,打游戏?打游戏!能当饭吃?

斑竹沟人把魂丢了,老汉死死坚守,只希望能留住斑竹沟的一点魂!你这么理解老汉?让老汉好失望!

儿子不敢再言语,是的,儿子何尝不理解朽木一番苦心呢?

只不过,这些年,社会变化太快,快得让人不知所措,无所适从。


朽木和儿子儿媳孙子,一家子团团圆圆的吃了个团圆饭。

桌上,父子俩推心置腹讲了些心里话,自然,也摆了些无关紧要的闲龙门阵。

终究是两代人,各自心里边都明白,双方都在牵就对方,照顾着对方。大家都怕不小心伤着了对方自尊,伤害了父子关系。

吃罢午饭,朽木洗了把脸。抱着他的茶杯,跨出家门,当然啦,今过年,朽木没有扛他那把,一年到头难得放下的月亮锄头。

朽木左右看看,思量着到哪儿去转悠,过年,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除了打牌,还是打牌。

要不,三个一伙,五个一群,吹牛,冲壳子!

朽木喜欢清静,抱着茶杯,又转马桑坪去了。

儿子是年青人,年青人有年青人的玩法,有他的一帮朋友。朽木儿子把碗筷一推,嘴巴一抹,交代婆娘带孩子,也跨岀门,吆三喝四找他的毛根朋友去了。

朽木儿子高中毕业,是斑竹沟第一个高中生。当初,儿子考上高中后,朽木暗自高兴,自己这辈子沒有实现的理想愿望,儿子一定能帮自己实现。

结果,并不如朽木所愿,儿子没考上大学。高中一毕业,就随了几个同学,去外面打工。

儿子这么多年来,基本上只有过年才回来一趟。

儿子对朽木两口子,并没有文学作品中描述的那样,对妈老汉心怀愧疚。

实际上,朽木和儿子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大家相互牵挂又不互相打扰,各自过各自平静的日子。

过年,短暂的团聚,有时,还让父子俩觉得陌生别扭。甚至,巴不得,早点离开对方,离开,才是真正的清静自在。


朽木儿子出得门来,正好碰见驴子家老大。驴子家老大比朽木大两岁,两个年青人也算是毛根朋友,从小一块长大,至于,父辈间的恩恩怨怨,年青人才不理会。

驴子有两个儿子,都只不过念了小学六年级,随后,踏入社会,成了江湖中人。

当初,驴子因为生有两个儿子,在斑竹沟走路都横着,说话大气武气,沟上沟下都听得见,大家知道,驴子骄傲自豪。

骄傲身豪横着走路的驴子,让狗儿很是反感,狗儿生的是两个女儿,驴子任何一举一动,狗儿都认为,驴子在影射自己沒儿子。

狗儿驴子朽木,三个男人,原本关系都不错。

因为生了两个儿子,驴子很是得意忘形,说了些据说不得体的话,无形中伤到了狗儿。

按斑竹沟人的说法,狗儿大女儿似乎也不争气。

十四五岁,刚初中毕业,就在社会上操混,还交男人,一来二去,十六七岁,有了孩子。

狗儿两口子气死气活,无济于事,大女儿草草嫁人了事。

大女儿日子过得并不咋地,时常吵吵闹闹,扯扯经经,小两口一打闹,大女儿就丢下孩子跑回娘家,一月两月的不回去。

狗儿鬼火冒,劝大女儿离婚,离开那男人。女儿对男人道舍不舍,一直就那样拖着凑合。

狗儿不好受,时常莫名其妙的发些无名之火,婆娘不知道男人心思,小心翼翼的饲候男人,生怕一个不小心,又惹得男人发火闹脾气。

好在狗儿小女儿,挺是争气。狗儿思想着反正都是女儿,今后长大了,嫁人便万事大吉,也不用花太多心思精力在女儿身上。

谁曾想,小女儿读书,一直都很刻苦,自律自觉。不仅是斑竹沟第一个本科大学生,毕业后,还考上了公务员,成为斑竹沟人眼睛里的官!

狗儿把小女儿留身边,招了个女婿。女婿也是个当官的,比她女儿还高个级别。

女儿女婿都是当官的人家,在斑竹沟,甚至互助大队,也仅仅只有狗儿。

狗儿小女儿早前已生了两个女儿,人家不甘心,如今正准备生第三个。

狗儿女儿怀孕后,带薪休假大半年多时间,让斑竹沟人羡慕嫉妒得要死。


过年,狗儿一家子回老家斑竹沟。狗儿认为老宅是块真正的风水宝地,女儿女婿才如此发达。回老宅过年,是为了让老宅更具人气,让后人更兴旺。

平常,狗儿一家子,住在离斑竹沟,不到二十公里的县城。女儿在县城有五六处房产。

有五六处房产的狗儿女儿,还有两辆中档轿车。在斑竹沟一众年青人里,狗儿小女儿相当杰出,无人能望其项背。

好多老人对自己儿孙感慨:看看人家,读书就真的读岀了名堂,整肥实了啊!你们不好好读书,今后,也只有拣狗屎。

年青人对老人们,盲目追捧尊崇狗儿女儿,感觉好笑。本想告诉老人,这世界不是你想象的那么个样子。

至于,这世界,究竟什么个样子,年青人想了想,也想不出所以然。只好闭上臭嘴,摊摊手,翻个白眼,望着苍天。


狗儿女儿腆着肚子,从家里走出来,一面走一面用竹签挑牙齿缝里的残渣剩肉,一面呸呸往外吐。

一眼瞧见朽木儿子和驴子家老大,三个年青人互相打了个招呼,狗儿女儿首先叫起来:昨天,你俩个伙着整我哈!我遭了五千多,今天,不让我捞回来不得行哈!

(未完待续)

平台其他原创文章链接

      扬一扬手吧,母亲
现实版的红高粱——二羊倌老汉和疙蛋奶奶的爱情
父亲,就是故乡的老屋

       窑洞温暖我一生

(本文插图由内蒙古摄影家协会贺广生提供,图文无关)

本期编辑   李  洁
作者简介:

野草

野草,布衣平民,俗名,谢良平,喜欢文字,无结果,甚憾。四川成都石盘余家人氏。

柴米油盐百姓事,锅碗瓢盆皆文章。关注【黄土地文学】,体验有滋有味的生活。

你若喜欢本文,就在最后右下角点个“在看”让更多朋友看到哦!

声明:平台文章为原创作品。允许转载和责编,授权转载请联系平台编辑并注明来源:“黄土地文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