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茶叶品种繁多,其滋味千差万别、多种多样,而且都是凭感觉器官直观地感受,很难用文字精确描述。 ![]() 童启庆教授在《习茶》一书中将茶叶的滋味分为14个类型:![]() (1)清鲜型 清香、味鲜、爽口。鲜味细嫩、制作精良的名优绿茶和红茶都有此滋味。 如碧螺春、蒙顶甘露、都匀毛尖等。 ![]() (2)鲜浓型 味鲜而浓,回味爽口,似吃新鲜水果的感觉鲜味嫩度高,叶厚芽壮,制造及时、合理。如黄山毛峰、婺源茗眉等。 ![]() (3)鲜醇型 味鲜而醇,回味鲜甜爽口。鲜叶较嫩、新鲜,制造及时。揉捻较轻的有太平猴魁、顾渚紫笋等,还有揉捻正常的高级祁红、宜红,均有此种滋味。 (4)鲜淡型 味鲜甜舒服,较淡。如君山银针、蒙顶黄芽等。 (5)浓烈型 有清香和熟板栗香,味浓而不苦,富收敛性而不涩回味长而爽口,有甜感。 凡芽肥壮、叶肥厚,嫩度较好的一芽二三叶,内含物丰富,制造合理的均属此型。如屯绿、婺绿等。 ![]() (6)浓强型 味浓厚黏滞舌头,刺激性大,有紧口感。鲜叶采摘适中,内含丰富的良种或大叶种,萎凋程度偏轻,揉切充分,发酵偏轻的红碎茶属此类型。 (7)浓厚(爽)型 有较强的刺激性和收敛性,回味甘爽。原料细嫩,叶片厚实,制造合理。如滇红、武夷岩茶等。 ![]() (8)浓醇型 收敛性和刺激性较强,回味甜或甘爽。鲜叶嫩度好,制造得法。如优良的工夫红茶、毛尖、毛峰及部分乌龙。 (9)甜醇型 有鲜甜醇厚之感。原料细嫩而新鲜,制造讲究。如恩施玉露、白毫银针、小叶种工夫红茶等。 (10)醇爽型 不浓不淡,不苦不涩,回味爽口。鲜叶嫩度好,加工及时、合理。如蒙顶黄芽、霍山黄芽、以及中级以上工夫红茶等。 (11)醇厚型 味尚浓,带刺激性,回味略甜或爽。鲜叶内质好,制工正常的绿茶、红茶和乌龙茶均有此味型。如涌溪火青、庐山云雾、水仙、乌龙、包种、铁观音、祁红、川红以及部分闽红。 ![]() (12)醇和型 味欠浓鲜,但不苦涩,有厚感,回味平和较弱,如中级工夫红茶、天尖(包括贡尖、生尖)、六堡茶。 (13)平和型 清淡正常,不苦涩,有甜感。粗老采原料,芽叶一半以上老化,制茶正常的低档红茶、绿茶、乌龙茶以及中下档黄茶、中档黑茶。 (14)陈醇型 陈味带甜。制造中经渥陈醇化。如普洱茶、六堡茶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