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治疗(中)

 文炳春秋 2022-06-17 发布于浙江

少尿期

(1)辨证论治

热毒炽盛。小便短少、灼热、尿痛、高热、口渴、烦躁、谵语、便秘,舌红苔黄,脉洪数。治宜清热解毒。

方药:银花30克,连翘24克,生石膏30克,知母12克,茅根30克,龙胆草10克,鱼胆草30克,生大黄10克,水煎服。

②湿热蕴结。小便灼热、短赤不爽、头胀昏沉、口苦口粘、渴不多饮、脘胁痞闷、大便秘结,苔灰白黄腻,脉滑数。治宜清利湿热。

方药:黄芩20克,滑石30克,茯苓皮15克,大腹皮12克,白蔻仁10克,通草10克,苡仁30克,猪苓30克,竹叶12克,生大黄10克,水煎服。

③血淤水停。小便短涩、尿涩尿痛、鼻衄、咯血、便血、皮肤紫斑、身热夜甚、躁扰发狂,舌暗红,脉沉涩。治宜行淤散结。

方药:桃仁10克,红花10克,当归30克,赤芍0克,熟地15克,川芎12克,益母草30克,丹皮15克,生大黄10克,水煎服。

气阴衰竭。尿少而闭、尿液清白、面色晦滞、气息欲绝、精神疲惫、汗出粘冷、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细微弱。治宜益气养阴固脱。

方药:红参12克(另炖),麦冬30克,五味子15克,黄精30克,玉竹15克,生地30克,黄芪30克,甘草6克,水煎服。

(2)通里导泻疗法

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尿少、尿闭每与大便秘结并见。根据中医治疗癃闭理论“二便不通,先通大便”,“通大便而利小便”和“六腑以通为用”的原则,采用通里导泻法治疗,疗效较好。通里导泻法具有泻热、祛邪、逐水、排毒等作用。大多数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利尿反应。由于水分和毒素的排出,对缓解高血容量综合征,解除或减轻肺水肿,脑水肿,降低血钾与尿素氮,减轻肾周围水肿,改善肾血流均有积极意义。

方一:番泻叶3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

方二:生大黄30克,水煎服,芒硝12克,开水冲服。

方三:生大黄30克,牡蛎60克,浓煎150毫升,作保留液肠,每日1-2次。

方四:桃仁10克,生大黄10克,芒硝10克(冲),葶苈子12克,大枣30克,瓜蒌15克,桔梗12克,川贝10克,水煎服(此方适用于急性肾功能衰竭并发肺水肿)。

(3)活血化瘀疗法

淤血不但是造成创伤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而且血瘀于肾与膀胱,是引起少尿无尿的重要机理之一。应用活血化淤药物,可获活血祛淤,通利脉络的功效,借以疏通肾与膀胱等脏腑脉络壅结的淤热,促使热毒排除,改善因淤致毒的病变,达到利尿止血的目的。活血化淤疗法有改善微循环,抗细胞缺氧,阻止血小板凝聚,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功能,有利于改善肾缺血,清除内毒素。

方一:川芎嗪针,每次40-120毫克,加入10%葡萄糖液作静脉滴注。

方二:复方丹参针,每次8-16毫升,加入10%葡萄糖液作静脉滴注。

方三:丹参3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赤芍30克,鸡血藤30克,木瓜30克,车前草30克,桑枝15克,泽泻30克,茯苓15克,猪苓30克,益母草30克,水煎服。

方四:赤芍30克,黄芪30克,水蛭3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党参30克,川芎12克。桃仁12克,益母草30克,仙茅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