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饶旧时的北城门和北门村

 唯我英才 2022-06-17 发布于河北

一提起旧时的江西上饶,心中不由得泛起对旧日经过的回忆来,长话短说,小时候我在上饶生活了十年,这正是我从上小学到升初中的那段上学的时间。上篇文章我谈到了对当时上饶概况的描述和上饶东门那块地方旧日的印象,今天特地说说我对北门、北门村和它周围村庄旧时的印象,和我在上过学的那所“崇德小学”里发生过的,众多有趣的故事。

上了“崇德小学”认识了北门村

按照惯例和一般的思路,在一个城市中常见的叫那个城门附近的村子时,一般都是在城门以外的,可上饶的这个北门村却反过来了,它却在北城门以里的,那时这个北门村,向南的村口一共有两条路,一条是从北城门进城门后一直向南穿过北门村田舍的一条大道。另一条

是靠西一些的一个南北大道,和与这大道相关的一条向西的另一条大道所分出的丁字路口,这北来的大道向南通向金龙岗方向,再曲折地走向城里的南大街去了。那北门村南口丁字路口向西的大道呢,它向西不远就是那条南北畅通的,后来叫做灵山路的另一条通向城北的南北大道了。

那时我就在这丁字路口北边不远处的一座旧庙改建的叫做“崇德小学”里上小学的,当时的这个学校是没有围墙的,北门村西边的那条从北向而南的大道把学校的操场分成了东西两半部分,东边部分离这村道近些,从这道向东不远,上几级台阶就是由旧庙改成学校的教室,就在这台阶下的旧庙大门两边,各种着一棵很高大的女贞子树,我对它们的印象很深的。

这庙堂改造后的正厅作为全校开会的“礼堂”使用,它两边的南北厢房各是一个教室,厅后有一个天井,它的南北各有一间大点的屋子,那北边一间住着校长一家三口人,南边一间作为高年级(即五、六年级)的教室的,再向后是校长家的厨房。厨房靠北有一个小门,小门外边有一条小路,小路向西通向学校的操场,小路边上和向东就是村里的大田了。在操场西边的高台上,有三间大屋子,那也是学校的另一部分,有住着老师的房间(还兼作驻校老师的厨房的)还有就是学校的仓库了。

当时这个“崇德小学”是一个小而全的完全小学,小学的一至六年级都有的。上学用的课本也是选用和公立学校一样的,就连上学学的科目的设立也是完全一样,那时一般的一个班级最多有十几个学生,少的也就是几个学生的,整个学校连老师加学生有近百号人吧,这可以叫做一个“袖珍小学”了。

这个学校的校长叫文三立,那时他有50多岁的年纪,他们一家人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说起这就想起每年过圣诞节的时候了。每年圣诞节的前一天晚上叫“平安夜”。到那天下午文三立校长就会组织我们全体学生去到灵山路北头,那个在路东的天主教堂里,参加一年一次的庆祝圣诞节的晚会的,记得那时教堂里有个“唱诗班”,唱诗班是由县里各校的许多男女学生组成的,他们穿着整齐划一的服装,在这个礼堂的前台或是唱歌或是朗诵那些赞美诗什么的。在庆祝会上,这个天主教堂的主教,会在台上宣讲圣经,讲一些圣经上的故事,那时我们这些小孩是听不懂他讲的什么的,只记得主教常说的什么“天主耶和华(后来才知道他是天主耶苏的大名)爱我”,还有“阿门”.“阿门〞的词语,那时听起来还挺可笑的。另外就是大人、小孩们自发的欢乐活动,包括跳舞唱歌和互相问候祝福节日快乐的。

那时的上饶,苹菓是一种稀罕的水果,当时是很少见到的,不像现在的平安夜,人人都互送代表平安的苹果。记得那时散会后走出教堂大门口时,那些修女们会为每个来宾发放一套”圣经〞和一个装有糖果和花生瓜子的礼袋的。

回过头来再说这小学校的情况吧,这个学校共有六个年级,分了初、中、高三个年级班,初、中两个年级班分别是一二年级和三四年级,它们分别占用礼堂两厢的两个大教室,五六年级占了后边那个天井南边的屋子,学校共有四位老师,除一位专教全校体、音、美的老师外,其它三位老师一人兼教一班两个年级的“国语”、“算术”、“常识”和“习字“的全部课程,他们还是所在年级的班主任呢,在这分工细致,学生人数不多的“袖珍学校”里,我们上学是很愉快的,先拿上课来说,每节课分上下两个时段,教室的前后(即东西)两面墙上各有一块黑板,两个年级的学生是相背而坐,分别面对自已上课要看到的那块黑板,老师则分别给两个年级的同学上同一个课目比如上“国语”时,就分别给高低两个年级讲他们那个年级的“国语”书中的内容,没有被教到的另一个年级的同学要用这段时间做老师布置的作业或是预习课文内容,然后反过来,老师该给这个年级的学生讲课了,那个年级的学生也照此去做,这样一来由于作业都在课堂做完了,该回家做的作业就少了许多,,无形中这玩的功夫就多了起来。后来才知道这种教学方法叫“二部制”教学,它适应学生少,教师和教室都偏少的一种教学方法。

那时我们的”崇德小学”是一个学生乐于去上学的学校,校长文三立先生信奉天主教,他面慈心善,脸上从来都带着笑容,说话和颜悅色的,从不训斥打骂学生的,那几位老师在他影响下,也是极少见到发脾气的,我们全校师生加起来也就有一百来人,在每天下午上完课的时间里,只要天气好,文校长都会和老师们领着全校师生,在学校的操场上玩游戏,打打兰球,踢踢小足球或是打羽毛球的,这个宽畅的操场上,一百多人玩起来,可以说是人人都能尽兴的。

再有,我们也会由文校长和老师们带领着,到校外的田野里游玩去的,文校长和老师们事先会告戒我们不要踩坏农田里的庄稼,毁坏树木什么的,要爱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要向田里劳作的农民请教种田的知识,要向农民学会分清各种粮食作物和蔬菜,以及它们的种植方法,做一些帮助农民到田地里拔除杂草的力所能及的小活动,让我们从小养成爱好劳作的好习惯,这样一来二去的我们就和村里的农民混熟悉了,有时候也会和农民们一起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比如去田里拔草呀,赶上他们收割时,捡拾掉在田地里的稻谷的穗儿、把脱了谷粒的稻草捆,搬到地头道边上去,以便农民及时地运回家里去,所以我们学校的师生在这个村子里和邻近村子里,是很受农民们欢迎的。

文校长常教导我们要诚实做人,他身体力行,以身作的榜样,使我们从小就懂得养成尊守公德要靠个人自觉约束的道理。还有像这样有意义的外出游玩,让我们开阔了眼界,认识了大自然,学会了许多书本上没学到的知识,和一些做人的正理。对于这种村中之游和和邻村之游,我们是特喜欢特爱去的,回到家里,我们给家长说了这些事,家长们知道了学校这么好的教育方法,从心里也是佩服和无比感激文三立校长和这些好老师们的,他们没有让我们这些孩子,不会因为死读书,而变成了小书呆子,为此而感到庆幸,更庆幸自己给孩子找到了一所好学校、好校长、好老师们,而为此更加高兴的了。

说说我知道的北城门和北门村

这上饶的北城门,我在“崇德小学”上学时是经常去的,由于当时的战乱,北城门早已破败不堪了,城门外的瓮城,城门和向东开着的瓮城门都没了门板,城楼也倒塌的不像样子的,上饶解放不久这北城门连同瓮城和附近的城墙已经开始拆除了,那时我们时常到北城门外不远的小山上玩去,那时出了这拆了的北城门,向北不远就是东西走向的浙赣铁路了,那时的铁路还是最原始的两条並行的铁轨架在用碎石垫起的路基的枕木上的,因为只有一条铁路,这就叫做单线了。

每当雨后去山上玩时,常会看到人们手拿菜篮子,在裸露的山石上,捡拾一种形似木耳也是黑糊糊的东西,当地人叫它“雷公屎”,这是每到下雨后才会有的,据说回家用水洗干净后,用来做汤味道很鲜美的,后来上了中学的“植物”课,才知道了它是一种叫做“地衣”类的植物了。

.上山玩有上山玩的乐趣,这里的山不太高,山和山离的不远,其间有那小块被开发出来的土地,种植一些耐旱的红薯一类的农作物,因为是石头山,山上很少见到大树的,我们会在秋天到这里看山景捉蛐蛐或是登高远望的。

除了出北门去小山上玩,更多的时间是在学校附近的村子和村外的田地里玩,那时的北门村的田地边,隔不远处就有许多大小的池塘,到了春天我会去捉蝌蚪和小鱼,到了夏天,满塘池水中荷花盛开,空气中有一股荷花开放时的清香,这些至今还会令人时常想起而回味无穷的了,除了荷花,那池塘里也种过一种当地人叫“鸡头”的水生植物,后来才知道它的学名叫“芡实”,是一种类似于“莲子”的食品,煮熟了吃起来还挺有味道的。

总之这北门村是个好村庄好地方,这么些年来它一直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了,不管怎样它总是挥之不去的呀。

本文写于2022年6月17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