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抓紧吧,再不来,一不留神就没“新西兰”了!

 新西兰导游天舒 2022-06-18 发布于新西兰

与上次吵吵着要更换新西兰国旗有所不同,这次又出现了给国家改名的动议,不过似乎更加不具备民意基础,近来据称毛利党正在递交请愿书,敦促国会将国家的名字从“新西兰”改为“Aotearoa",如果这个动议成功,那么意味着今后世界上就没有新西兰这个名字了。

先说Aotearoa的来历,其意思大概是“长白云的故乡”,这本来并不用来称呼新西兰,而只是北岛的名字,毛利人来这里的时候,并没有统一的组织,也是东一拨西一拨,当时独木舟远远看到有土地,十分欣喜,上面白云飘荡,就想出这么个名字,而对于南岛和斯图尔特岛则另有其名,到了20世纪这个名称才被接受为毛利人称呼整个新西兰的用法,关键是即便这个说法也仅仅只是诸多讲法其中之一,不同的部族对于这个词也有不同的理解,至于其真正的来源以及被赋予的完全含义根本也没人能够说得清。(还有很多释义,比如“长且白的光”、“持续而清晰的光芒”、“长明的世界”、“永生之地”等,没有文字,光靠语言流传的历史就存在这种问题)。

19世纪30年代中期,英国派驻新西兰的管理比较软弱,詹姆斯·巴斯比作为殖民官员几乎是毫无权威可言,早在《怀唐伊条约》签订前五年的1835年,巴斯比设计了一个《独立宣言》,参加“新西兰部族联合”的35名酋长签署了这个宣言,后来又另有17名酋长签字,尽管这其实并不代表什么,但北部的酋长却认为他们宣示了自己的主权,换句话说他们认定自己具备代表全部部族的合法性,以至于到了20世纪90年代,一个以北部区为基础,重新创造出来的“奥特亚罗瓦部族联合”(United Tribes of Aotearoa)宣传他们拥有独立的主权,其理由就是他们的祖先曾经签署过1835年的宣言。

再看看“新西兰”——“New Zealand”,从16世纪后期起,西班牙人便开始寻找“极光出现之地”,因此有一种说法是在西班牙人航行经过托雷斯海峡时,无意间一艘迷航的小帆船发现了新西兰,但这仅仅是个说法而已,17世纪,荷兰航海家也开始寻找“极光出现之地”,但由于当时海图不准确,很多探险船都无功而返或者干脆失事,到了1642年,荷兰航海家阿贝尔·塔斯曼(Abel Tasman)才真正抵达塔斯马尼亚岛,并将该岛命名为凡·戴蒙之地(Van Diemen's Land),从这里出发,他率领的航船抵达了新西兰的西海岸,但最初只是以为这里属于斯塔腾岛(Stateneiland),所以称其为斯塔腾地(Staten Landt),但次年确认这并不是斯塔腾岛的一部分,于是荷兰的绘图师将名字改为Nieuw Zeeland,这是以荷兰的泽兰省(也称“西兰省”)(Zeeland)命名,这个省位于荷兰的西南部,主要以岛屿组成。

从此这块土地就有了一个正式的欧洲名称,New Zealand”则是这个荷兰词汇英语化的结果,1769年起,库克船长先后五次到访南太平洋并勘绘新西兰的地形地貌,绘制了详细的地图。1788年,英国将其划入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殖民地中,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直到1841年7月,才从新南威尔士殖民地中分离出来,成为新西兰殖民地。(分离从1840年签订《怀唐伊条约》开始,至次年完成)

1907年,新西兰成为英国的自治领,40年后,也就是1947年,新西兰成为独立的国家,而这有赖于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新西兰为保卫英国和太平洋战争做出的巨大贡献。

在发展历程中,“去英国化”无疑一直是个敏感的话题,2015-2016年,就更换国旗进行了两轮的公投,结果未能成功,名义上是因为其国旗与澳大利亚的国旗过于相似,但实质上则是希望逐渐淡化英国对其政治和历史的影响力,各个政治团体向来都是各怀心思,这次毛利人跑得更远,想干脆来个“去欧化”,直接恢复到17世纪之前,当然他们也知道至少在近期是不现实的,但这明显是在争取更强的话语权,争乎其上得乎其中嘛。而对于广大华人来说,也应该清楚和长于以合理合法的方式尽量争取到更强的话语权,比如积极地参与选举投票。

当然,天舒把这前因后果也跟您嘚哔过了,今后到了航站楼找不着新西兰,回忆一下好像说过“Aotearoa”也是这个意思,这就Ok啦!

前一篇:保护与驱逐(新西兰动植物那点事儿)︱动物(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