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是给出一段提示语,指明写作范围,启发考生思考,激活考生想象的一种命题形式。 考生可以围绕共同的话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联系自己的经历来陈述自己的见解、感受。 这类作文不限立意,不限文体,自选角度,所以给了考生更为广阔的写作空间。 1.化大为小。 话题一般涉及范围较广,内涵较多。乍一看,往往无从下手。此时,可先对话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解析,在话题前后添加限制语,缩紧话题的范围,落实话题的意向,然后再撷取其中的一点一面,自主命题写作。 比如,以“欣赏”为话题来写作,首先要全方位地对“欣赏”审视一番,然后在拓展、限制的基础上多拟几个文题以备选择,如: 欣赏的力量 学会欣赏自己 我最欣赏的人 小草也值得欣赏 2.巧出新意。 运用修辞、化用成语、借用歌词、妙用诗句等,都有助于增添文题的魅力。比如,以“微笑”为话题来写作,可拟: 笑里藏“刀” 蒙娜丽莎的语言 一张美丽的名片 送你一枝含笑花 给点阳光就灿烂 这些标题新颖别致,引人注目。 3.融为一体。 话题作文的拟题,还可恰当地设置副标题、小标题等来配合文题,与话题勾连起来。 比如,以“做人”为话题来写作,有一位同学以“做人实习记”为题来写,又辅以三个小标题: 难道就这样虚伪和懦弱? 难道就这样粗鲁和野蛮? 难道就这样狭隘和奸诈? 这些小标题由文题衍生而出,又与文题紧密联系,层层深入地反思了做人之道,无疑深化了话题的内涵。 二、选材 1.把握一个“中心”。 一旦确定文题,就要以此为中心,四面发散,搜索可以入文的具体题材。选用的题材一定要最能突出文题的含蕴。 比如,以“长辈”为话题来写作,若题为“爷爷的心事”,则可选取关注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题材来写;若题为“回来吧,外婆”,则可选取家庭中存在的一些不和谐事件…… 总之,所选的题材一定要同文题契合,与话题沾边,让主题显现,这样才能算选材到位。 2.落实一个“基本点”。 这个基本点,也就是话题提示语的具体要求。选材时,一定要立足话题,瞻前顾后,看看“话题”导入语和提示语中的有用信息以及附加要求。 比如“联系你自己的实际”“写你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实情感”“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等,都规定了选材的具体范围。选材时,要是忽略了这些限制语,选择了与“你”无关的内容来写,就偏离了话题。 三、构思 1.从话题的“另一含义”切入。 许多作文话题都具有多义性,若撇开其本义或常见义,转而从其引申义或比喻义切入,作文定能出新。 2.从话题的“另一时空”切入。 即避开话题的“现实时空”,启动联想、想象,从话题的“过去时空”或“未来时空”构思,只要联想、想象的人、事、景、物合乎情理,同样能写出颇具新意的作文来。 3.从话题的“相反方向”切入。 比如以“担当”为话题来写作,可从反面立意,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法行文:现在的社会环境下,溺爱让我们几乎丧失了担当,至今还不敢担当,因而期盼担当。这样的构思布局可谓常中出新,平中见奇。 4.从话题的“社会背景”切入。 在日常的凡人小事、常见情景中,切入重大的主题,把话题置于社会舞台和时代熔炉,使作文跃动时代脉搏,传递时代信息,表现时代精神。 1.首尾回应话题。 自主命题行文,可以开头入题,也可以结尾点题。 比如,以“新”为话题来写作,有一位同学以“新语文老师印象”为题来写,开头是这样的: 上初三后,我们换了一位新语文老师,他的到来给我们一种新感觉。 开门见山,直接点明“新老师”“新感觉”,紧紧扣住了文题,点明了话题。 又如,以“从我做起”为话题来写作,有一位同学以“永远的康乃馨”为题来写,结尾是这样的: 呵护珍贵的亲情,从我做起。 仅一句话就从“康乃馨的故事”中提炼出了深刻的主题,升华了文题的含义,同时也照应了话题,可谓画龙点睛。 2.中间渗透话题。 比如,以“信念与成功”为话题来写作,有一位同学以“我是一棵酸枣树”为题来写,叙述一株酸枣树苗的经历,表达了“不能辜负上天的恩赐,我要坚守一种信念,让自己长成一棵个头最高、果实最多的酸枣树”的心声。文中两处提到自己的“信念”: 我便开始萌生一个信念:“活下去,我要活下去,这是我唯一的希望。” 我便坚定了一个信念:“活下去,并且要活得精彩!” 既切合作文的话题,又自然地深化了主题,一点也不露斧凿之痕。 3.借用题记阐释话题。 比如,以“我就是一道风景”为话题来写作,有一位同学以“暗地的孩子”为题来写,开篇运用了题记: 我是暗地的孩子,摆出一副冷漠的神情,漫无目的地走在落叶凋零的校园里,似一道孤独的风景…… 这样,让“暗地的孩子”与“孤独的风景”挂起钩来,巧妙地解说了文题与话题的关系。 又如,以“心中的太阳”为话题来写作,有一位同学以“爱无止境”为题来写,开篇运用了题记: 曾几何时,妈妈对我说:“我亲爱的宝贝,你是我心中永远的太阳,失去你,我的世界将变得暗淡无光。”曾几何时,我对妈妈说:“我亲爱的妈妈,你是我心中永远不落的太阳,没有你,我的天地将会是一片荒芜。”曾几何时,我明白了,母女之间那永无止境的爱,就是人世间的太阳。 利用题记多角度地阐释,一开始就拉近了文题与话题的距离。 示例: 古往今来,文人们为我们留下了无数动人的风景:早莺新燕的蓬勃生机,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肥胖父亲的蹒跚背影,福楼拜家的欢声笑语;镰刀头羊的坚定步伐,愚公移山的刚毅执着;桃花源里的怡然自乐,大同社会的诚信和睦…… 那么,在现实生活里,你眼中、心中的风景又是怎样的呢?请以“风景”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风景”可以实指自然界中的美丽景色、有趣或者感人的场景,也可以虚指某一份情感、心田的某一个角落、某一本书、某种感悟等。 从实指角度,我们可写自然风景,比如清晨的阳光明媚,万物为之欣喜;雨后的阳光幻化成彩虹,缤纷多彩。 从虚指角度,“风景”二字给同学们的写作指定了方向,这处“风景”必须是温暖的、积极向上的。 思路一:描绘乡村风景。乡村田野里的庄稼、野花,给乡村带来了生机;乡村房屋间的猫影、狗吠,给乡村带来了喧闹;乡村独特的乡音,给乡村带来了滋养;乡情、乡思,成了许多游子寄往梦境的名片……描绘风景的同时,要注意升华主题:乡村,是灵魂的栖居地,是诗意的所在;乡村潜藏的宝藏,更是繁华城市无法复制的。 思路二:叙写爱的风景。生活中处处都有爱的影子,爱,可以是父爱、母爱、师爱、友爱,也可以引申为“大爱”,即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等。如,爱是餐桌上妈妈煮的热粥,爱是风雨中交警的默默坚守,爱是绝境中军人的一双手。也可以“剑走偏锋”,爱是爸爸惩戒的“铁掌”,爱是妈妈一句无奈的叹息等。写作时,要结合所写的题材,联系作文要表达的主题,渐次升华,由表及里。 摘自《作文周刊(中考版)》2022年第20期,作者马伟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