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札记|苏洵警世名句(一)

 无知一熊 2022-06-18 发布于广东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亦称“老苏”,世称“苏文公”,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与其儿子苏轼、苏澈并称为“三苏”。苏洵“年二十七,始发愤读书;提倡学习古文,反对浮艳怪涩的时文,主张文章应“有为而作”“言必中当世之过”,强调文章要“得乎吾心”;擅长散文,多在策论,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善于用比,议论明畅,有《嘉佑集》传世,代表作有《六国论》

1)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百人誉之不加密,百人毁之不加疏

出自《衡论·远虑》,(圣人对心腹之臣)畅所欲言,和盘托出,不因众人称赞而更亲密,也不因众人诋毁便疏远;圣人对待心腹之臣,老泉认为应该如此。

现实世界中,就人而论,知己朋友之间可以做到这样,其他之间则存有或多或少的机心和戒心,正所谓“识人不必探尽,探尽则多怨”“知人不必言尽,言尽则无友”“责人不必苛尽,苛尽则众远”“敬人不必卑尽,卑尽则少骨”“让人不必退尽,退尽则路艰”。就事而论,假话全不说,坏事全不做;但真话不全说,好事也不能全做。

俗语说“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看破不说破”,可见现实社会中要拿捏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正因如此,常把“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与“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白居易)一起讲。

2)明于大而暗于小

出自《高祖》,着眼于长远大处之规划,而不计较一时一事之行为,明于大义,不拘小节,大处着眼,总揽全局,“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纪》)”。这是统领之术,统领者须用心天地人事的发展规划,把握其发展方向,不可陷于一时一事之成败,更不能因一时一事之成败而动摇规划;为此,统领者要把一时一事交给幕僚和小吏去处理,正如汉高祖那样,把“挟数用术”之事交给陈平,把“举指摇目”之事交给张良,自己用心规划大局而让属下去具体行动,方能成就大事。具体行动的人要能领会统领者的意图,而且,要掌握道术,要懂读心术,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方能办好事,否则,便会有“上压下挤”之困境。

领导不易,做事不易。

3) 人之情安于其所常为

出自《礼论》,人安于自己的惯常行为,这是人之常情;正如欧阳修所言“治必本于人情”,统治者要尊重礼俗和因俗制礼,不要去轻易改变人之常情和社会风俗,而且,要怀敬畏之心去护卫人之常情和社会风俗,在万不得已需要树立新时尚时务必制定好的“礼”,教人知有所为有所不为,教人知耻,要让人易于自觉自持行礼,制定礼的人要以身作则行礼,让行礼成为一种社会风气。

社会需要有种风尚,夏尚“忠”,商商“质”,周尚“文”,圣人提倡中国社会尚周礼,教人“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以此而始,以此而终,不朝文而暮质(苏洵《审势》)”;然中国成语中自古而今便有“世风日下”和“人心不古”两个成语,中国社会亦有“小人”“汉奸”之徒,更可见尊重人情和防微杜渐之任艰。

4)利之所在,天下趋之

出自《上皇帝书》,利益所在,众人争之,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因此,除强调“仁义礼智信”外,还要善于用“利益”导引人做该做之事,正如苏洵强调的:“古之圣人执其大利之权,以奔走天下,意由所向,则天下争先为之”

这就提出了一些课题,如“何谓利益,具体人的利益是什么”“如何把握逐利的分寸”“如何保障公益和平衡私利与公益”“如何考核功绩”等等,防止好大喜功、“生事以为己功”、不求功但求无过和以权谋私等行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