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西炼金术起源的比较研究

 isHistoria 2022-06-18 发布于广东

现代化学chemistry起源于炼金术alchemy。而alchemy则源于阿拉伯文al-kimia,译为技术,其中,al-是阿拉伯语中的定冠词,相当于英文中的the,或说也有增强语气之意。阿拉伯在世界科学传播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阿拉伯炼金术,也连同其它文化遗产,后来传入欧洲,alkimia经过拉丁语及其他欧洲语种的演化,逐渐演变成alchemy(炼金术)chemistry(化学),这几乎成了共识

    然而,关于alkimia的来源,却似乎众说纷说,尚无定论。

一、学界关于Alkimia来源的三种观点

1. 希腊来源说

    有人认为alkimia来源于希腊语chemiachymia,意为浇铸倾倒其他的形式还有cheokheokhumeiakhemiakem等,这些词有倾倒浇铸成型等意思,均与早期的冶金活动有关

2. 埃及来源说

    亚历山大亚的普鲁塔克(Plutarch,公元45-125年)在其著作《埃西斯和奥塞瑞斯》(On Isis and Osiris,约公元100年写成)曾用χημϵiαchemiachemeia来称呼埃及,因为埃及的土壤是黑色的。埃及早期金属工艺的第一个步骤是黑化从这个意义,有人将chemeia 这个词解释为埃及的手艺

我国化学史学家丁绪贤教授也持上述见解。他认为, “化学一词似应为埃及人所首创, 从其意义上讲有六点: “ ①埃及;埃及的艺术;宗教的迷惑;隐藏或秘密;黑暗和眼之黑处。

3. 中国来源说

   1946, 印度学者麦迪哈桑( S. Mahdihassan) 提出: chemistry一词导源于kimiyakimic。此词导源于中国古代炼丹术中的金液”( c hin-i)它在福建方言中读音是钦牙” ( kimya )他指出阿拉伯人和中国发生接触的地区正是福建, 并且认为这一术语系由阿拉伯商人传入西方的。al -是阿拉伯语的冠词, alkimi 看作是金液学

    我国学者王奎克等也力主麦迪哈桑的说法, 他们指出, “ 金液还丹是中国古代

炼丹家梦寐以求的大丹” , 是中国古代化学研究探求的主要目标。依此推断, chemistry的祖籍似应是国。英国著名汉学家德效(Homer H. Dubs ) 在化学语源学方面, 与印度学者有类似的见解然而, 麦迪哈桑的见解, 在国际学术界, 尚未取得普遍的承认

二、上述三种学说存在问题

    关于上述三种学说,存在以下问题:其一:学者的认同不一。西方学者较少谈到中国来源说,中国学者则有人为希腊-埃及学说自相矛盾,或更倾向于中国来源说。之所以称其为问题是这些学说都只说明了其中的不同,而没有发现或许有相通之处。其二:持中国来源说的学者虽明晰中国炼金术早有发生和发展,但其传播却是在公元七、八世纪通过阿拉伯逐渐传入欧洲的。而在中外交通史上,与中国炼金术肇始同时开启的丝绸之路,在时间、地点、事件三个要素上都非常符合,而在我所参阅的资料当中,却仅有诸平、原因的文章稍微提及且并未深入,实为遗憾。其三:学者们大多是采用词源演化路线来考察的。语言演化自然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但是时间久远、地域变迁,势必在读音、字形、字义上都很很多变化,所以更需要辅以其他的研究方法。

三、炼金术起源的其他相关考察结果

1. 希腊和罗马治下亚历山大里亚chemia的发展

我一开始也是按词源演化路线来考察的,其中罗马帝国之下的亚历山大里亚,以下材料与chemia相关

    亚历山大港始建于公元前332年。在托勒密王朝时期(公元前305-公元前30年)亚历山大成为埃及王国的首都并很快就成为古希腊文化中最大的城市以商业和学术繁荣著称公元前30年,埃及被罗马攻陷,亚历山大利亚成为埃及行省首邑,也是罗马帝国境内仅次于罗马的第二大城。公元7世纪阿拉伯兴起后,仍是阿拉伯世界的重要商港,在中西交通史上,该城是丝绸之路西端的终点站之一,由中国运来的丝绸到此经海路转运罗马和欧洲各地。

    除了Plutarch,其他希腊人把埃及称之为Aigyptos Amarna HikuptahMemphis孟菲斯美尼斯时期的都城取义,意为"the river Nile, Egypt" , 相当于Egyptian Ha(t)-ka-ptah "意为temple of the soul of Ptah, 即Ptah之灵庙。Ptah普塔亦作ptehpeteh是前王朝时期的神工匠,被认为是陶艺创作和重生之神,其神庙建于menneferhikuptah)。也就是说,希腊人用孟菲斯代称整个国家的名字而埃及人则自称Kemet, 意为黑色之国,意指尼罗河三角洲之黑色的沃土。

    波诺波利斯的佐西姆斯(Zosimos of Panopolis拉丁名Zosimus Alchemista意为Zosimos the Alchemist认为χημϵiαchemia 指的是制造金银的工艺。Zosimos生活在公元3世纪末到四世纪初,其盛年大约为公元300年,被认为是希腊炼金术士及诺斯替教徒(Gnostic mystic,相信神秘直觉说的早期基督教)。有意思的是,他出生的城市Panopolis位于上埃及尼罗河东岸,古希腊人对它的称呼有:khemmisChemmis panopolis,也就是说,在埃及,实际上存在一个地方,它的名称就是khemmisChemmis而不仅仅是一个泛称,那么Zosimos用该词自称或他人用以称呼其地、其人、其事应该都是可能的。

    那么,chemia具体是指那些事呢?Zosimos的生活年代相仿的斯德哥尔摩纸草Stockholm Papyrus和莱顿纸草(Leyden papyrus)是在公元300年左右用希腊文写成,记载了一些宝石、贵重染料及仿制品等的配方。这些记载被认为与Zosimus的配方非常相似。

    早在公元前30年,亚历山大里亚已经沦落到罗马人之手,那么,对于新兴的希腊或埃及chemia,罗马统治者的态度如何呢?公元296 年罗马皇帝戴克里先(Dioclctian) 发布一张告示。这张告示命令焚毁埃及的关于chemia 的书。而上述Zosimos的著作及纸草书,极有可能就是这告示所禁止的。现在已经想象不到当初chemia的惨景了,但其生存之应是艰难的。

   在随后的时间里,亚历山大利亚的希腊作者费米克(Julius Maternus Firmicus)大约公元334-337写了本称为马塞西斯的占星术的书提到化学科学scientia chimiae的是 但其残缺不全chimiae这门科学的对象并没提什么或许我们可以从上面的描述略加了解。

2. 中国炼金术的兴起

    现在来看一下中国炼金术的起源。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新兴的士大夫阶层周游列国,建言献策,自由的思想交相辉映,其中对生命的贵重也愈加重视。中国的炼丹术一般追溯到道家,老子的《道德经》并没有论及长生不死,但其追随者们却可能受到“生命诚可贵”的启发,便致力于从“道”中发掘长生不老的途径。因而,悟道、求仙逐渐发展起来。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曾派人到海上求仙人不死之药。汉武帝本人就热衷于神仙和长生不死之药。到了东汉炼丹术得到发展,出现了著名的炼丹术家魏伯阳,著书《周易参同契》以阐明长生不死之说。然而先秦通过巫祝、悟道和长生不老药以求得长生不老的做法,一开始就埋下了神秘、魔性的种子,但真正使用丹炉,还是汉武帝时候的事了。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公元前87年)继位,史书都称颂他材质高妙,开发大志,奋发威怒,武义四加。在他的一生当中,至少有两件事与炼金术的发展中发生了联系。一是他自身热衷神仙方术而开启了中国丹鼎派,而是开辟丝绸之路从而促进了中国与西方国家(对应于亚历山大利亚的托勒密王朝之鼎盛时期)的炼金术交流。

一般认为,中国的丹鼎派及其炼丹术活动大概就是在汉武帝时期正式兴起。汉武帝宠信的方士中,有一个李少君。《史记·封禅书》记载:少君言上曰:“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沙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乃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黄帝是也。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於是天子始亲祠灶,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安期生之属,而事化丹沙诸药齐为黄金矣。

在武帝时期,实际上组织变炼金属活动的是淮南王刘安(公元前179--122《汉书》本传说刘安为人好书、鼓、琴辩博善为文辞。又说他曾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为《内书》二十一篇,《外书》甚众,又有《中 篇》八卷,言神仙、黄白之术,亦二十余万言。这里所谓的《内书》,就是现今传世的《淮南子》(亦称《淮南鸿烈》)二十一卷。所谓黄白之术,张晏曰:“黄,黄金;白,白银也”,就是人造药金、药印的方技。晋朝葛洪《神仙传》说淮南王 养士数千人,皆天下俊士,作《内书》二十二篇。又中篇八章,言神仙黄白之事,名为鸿宝;万毕三章,论变化之道,凡十万言。现在一般称《淮南万毕术》。至此,中国炼金术在后来的蓬勃发展指日可待,现一般归为道家,而其著作也归入道藏。

四、炼金术是交流促进的共同结果

1. 汉武帝通西域

   《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安息大月氏西可数千里……其西则条枝,北有奄蔡、黎轩。记载称条枝出产一种大鸟,它的蛋就象瓮坛那样大。条枝国的人擅长魔术。后来,汉朝开始修筑令居以西的长城亭障,初设酒泉郡,以便沟通西北各国。于是加派使者抵达安息、奄蔡、黎轩、 条枝、身毒国。而汉朝天子喜欢大宛的马,因此出使大宛的使者络绎不绝。那些出使外国的使者每批多者数百人,少者百余人。此后出使之事习以为常。汉朝大致一年要派出的使者,多的时候十余批,少的时候五、六批。远的地方,使者八、九年才能回来,近的地方,几年就可以返回来。想必当时丝绸之路沿途必是非常繁忙热闹的。

2. 安息使者献黎轩

    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初,汉使至安息,安息王令将二万骑迎於东界。东界去王都数千里。行比至,过数十城,人民相属甚多。汉使还,而後发使随汉使来观汉广大,以大鸟卵及黎轩善眩人韦昭云:“变化惑人也。”魏略云“犁靳多奇幻,口中吹火,自缚自解”。武帝在河西走廊所置张掖郡中设“骊靬县”,其目的可能有招徕黎轩人东来之意。唐杜佑 《通典·边防九》:前汉武帝时,遣使至安息。安息献犁轩幻人二,皆蹙眉峭鼻,乱发拳须,长四尺五寸。

    黎轩,相当于何地,学界多年来议论纷纭,有瑞克姆(Rekem)说、剌伽(Rhaga)说、希尔尼亚(Hercanya)说、米底(Media)说、塞流古(Seleuchea)说、叙利亚说、埃及亚历山里亚说等。持后一说的有日本白鸟库吉、法国伯希和等人,认为犁靬应即Alexandria 之译音。

    张骞于公元前139-126年出使大月氏时,才听说西方有这个地方。彼时亚历山大里亚是埃及托勒密王国的都城,是希腊化时代地中海东部商业极繁荣、文化很发达的地方。

    西汉中期以后,丝绸之路畅通,各国往来通商,互通货物,也促进了思想、文化的交流。

3. 西方人之记载中国

    希腊人克泰夏斯(Ctesias,约前400-)最早记录了中国人:赛里斯人(Seres,中国人,大概因为中国盛产丝绸而闻名于世)及印度人,相传身体高大,达十三骨尺(cubits)云。其后有希腊人斯脱拉波(Strabo,约公元前54-公元24年)、罗马皇帝奥古斯都(Augustus)时期诗人马罗(Maro)、历史学家佛罗鲁斯(Florus)、罗马著作家梅拉(Pomponius Mela)、博物学家老普林尼(Gaius Pliny the Elder,公元23-79年)、地理学家托勒密(Clandius Ptolemy,约公元150年)、希腊历史学家包撒尼雅斯(Pausanias,公元二世纪人)等均以赛里斯称呼中国。对“赛里斯”的贸易、丝的来源的描写也越来越传神。虽然描写未见真实贴切,亦似未曾言及炼金术之交流,但此时的中西交流在皇帝、商人、使者、文人(官僚)之间的影响,已经昭然可知了。这就为进一步的思想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

4. 中国谶纬之学与埃及赫尔墨斯神秘哲学同时兴起

    双方长时间、高强度的交流,其结果是:在时间上非常接近、在空间上又提供了交流的可能,在思想上也出现了惊人的相似:

在武帝寻仙炼药的方术活动发展的同时,在儒家中也兴起了谶纬之学。所谓“谶”属于一种宗教预言,“诡为隐语,预决凶吉”,且声称是依托神的启示,神秘化,可能源于巫师方士。“纬”则是以宗教的观点对儒家经典进行解释,并加以神化,“迨弥传弥失,又益以妖言之辞,遂与'谶’合而为一”,于是合成谶纬之学此学为董仲舒所倡导,儒家逐步宗教化。儒道势力彼此借力发展。

    这种神秘化也体现在炼金著作当中,如魏伯阳(公元151-221年)参同契》卷下:“河上姹女,灵而最神,得火则飞,不见埃尘。” 蒋一彪集解引彭晓曰:“河上姹女者,真汞也。见火则飞腾,如鬼隐龙潜,莫知所往。”唐刘禹锡《送卢处士》诗:“药炉烧姹女,酒瓮贮贤人。”唐陆龟蒙《自遣》诗之二八:“奼女精神似月孤,敢将容易入洪炉。”

    几乎同时,罗马治下的埃及,也兴起赫尔墨斯神秘哲学公元前1-3世纪,以埃及都市亚历山大为中心形成了赫尔墨斯主义HermeticismHermes是希腊在希腊神话中宙斯Zeus和迈亚Maia的儿子其负责的事物至少涉及三个方面:商务,市场,和道路;保护牧民,旅行者;秘密,死者通灵罗马人则称之为Mercury,这正是炼金术士的重要材料。而在埃及,也有类似的一个神,称为透特(ThothTehuti),是古埃及掌管智慧和文字之神,通常表示为一种朱鹭头人物。在埃及的希腊化时代,这两个神可能合二为一,称为Hermes Trismegistus十分有趣的是,埃及人的Thoth神庙所在地称为khemnu,而希腊人却管它叫 Hermopolis,意为Hermes神庙,然而埃及人并不这样称呼。可见希腊人早期的统治也是进行的步履维艰。随着赫尔墨斯主义的兴起,一些智慧文书(Hermetica)也开始流行,这些文书大多表现为在一个老师和学生的对话,老师通常称为Hermes Trismegistus(“thrice-greatest  Hermes ”,意为“三倍伟大于Hermes”),通过对话启发弟子,似也与中国同。他们讨论的话题涉及是神灵,宇宙,思想和自然,有一些则涉及到炼金术(alchemy)、占星术(astrology),大有中国所谓“方术之士”的意思。这或许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罗马皇帝要下告示禁止chimia了。可巧的是,在汉武帝的晚年,竟然也出现了巫蛊之祸,受牵连人数以十万计。

    然而,历史之轮既已出发,便不会停止。阿拉伯人继承了亚历山大炼金术士的遗产, 传入中世纪的欧洲, chimia演变为alchemy , 再衍生出chime(法语),chemie(德语)或chemistry(英语)。直到16 世纪, 寻找哲人石几乎是化学研究的唯一对象但从这一时期起, 化学在两个新的和不同的途径中--冶金学和医药化学---发展起来了, 从而促进了无机化学的发展。从此炼金术alchemy逐渐转变为近代化学chemistry并经罗伯特·波义耳, 第一个明确提出应把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来进行其本身的研究, 确立了化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

五、结论

     就字面意思来说,把“chemistry”(化学)的起源称为“alchemy”(炼金术)恐怕是不够的。因为今天化学的含义显然包含了人类早期的各种生产生活技艺,包括制陶、酿造、冶金等等。对土质加工的制陶工艺(公元前8000年)显然比对金属加工的冶金工艺要早得多。然而,就alchemy来说,把它追溯到炼金/冶金是非常合适的。而且,正是人类对金属知识的孜孜追求,开辟了今天化学的广阔天空。

而在炼金术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人类对金属知识的认识是炼金术最原始的技术基础。早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就出现了铜铸件。埃及人似乎很擅长做金属加工,这可能跟王室贵族的喜好有关,埃及早在公元前3100年左右就形成了统一的王国,王室贵族拥有很多财富和较大的权利。克里特人与埃及人自古就有来往,很可能也从埃及人哪里学会了使用和加工金属。

希腊和罗马治下的亚历山大里亚,与远东的两汉有着密切的商业往来,也使两地的思想交相辉映,共同对炼金术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也造就了彼此难于区分的相似。

参考文献

(英)柏廷顿著,胡作玄译.化学简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陈运生. 化学发展简史. 西北大学学报,1981.

季鸿昆. 化学一词的语源和释名. 扬州师院自然科学学报,,1984,(2),44.

Lindsay,J., “The origins of Alchemy.” Frderick Muller. Ltd., London, I970, Chapter4, pp. 68-89.

潘吉星. 化学一词在中国和日本的由来. 1981,(1):62.

潘吉星. 化学Chemistry)一词的起源.

张殷全. “化学一词的由来. 化学教育, 2004.

张光霞. 拉丁语alchemiachemia的词源考据和意义分析. 化学教育,2013.

张星烺.中西交通史料汇编. 中华书局出版,2003.

张德生. 化学史简明教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9.

朱诚身. 化学一词的起源. 情报学刊,1988.

诸平,原因. 金与chemistry(化学)----chemistry的语源问题. 1996.

赵框华,周嘉华.中国科学技术史·化学卷.科学出版社,199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