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谢老师说诗词:宿新市徐公店

 昵称4X6owk9e 2022-06-18 发布于湖南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

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宿新市徐公店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新市”是一处城镇,在现在浙江德清东北,位于临安(杭州)与建康(南京)之间。当时杨万里但任江东转运副使,任所是在建康,诗人途经这里,住在一家姓徐人家开的酒店里。

这首诗写诗人看到的乡村风光,虽是暮春时节,但一派生机,绿意盎然,清新自在。诗人虽是寓居,但显然心情闲适,愉悦欢喜。

首句“篱落疏疏一径深”,写静态,远景。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稀疏的篱笆,说明主人对待田园比较随意,喜欢就进去看看。弯曲的小路,是诗人出门的路径。写小路而不写行人,是写诗的需要,见景不见人,有意隐藏观察者的身份。首句勾勒出南方乡村最寻常的场景,疏远辽阔的大布景也为下面细笔描画打好色调。

次句“树头花落未成阴”,写静态,近景。路边的树上花已凋落,而新叶却刚刚长出没有形成树阴。“花落”看上去是动态,但我觉得此处的花落是止花已落,交待暮春时节。这首诗另一种写法是“树头新绿未成阴”其实更好,那静态就更明显了。诗人顺着小径走出院落,想倚靠在树下乘凉,却抬头发现树未成阴。枝头的枝叶是淡淡的新叶,绿得不浓不酽,煞是可爱。

三四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写动态。也从景写到了人。一个孩子奔跑着追捕一只黄蝴蝶,蝴蝶飞到菜花丛中后就再也找不到了。诗人看着孩子追蝶一定是看了很久,因为他看到了最后。孩子的调皮,蝴蝶的机巧,菜花的灿烂,嘴角的微笑都在诗中若隐若现。正是这个最平常的场景,给了诗人无限的情绪。此时的诗人已是65岁的老人了,但仍对青春如此敏感,对这个世界满怀爱意。

诗歌看似戛然而止,其实留有余味。儿童是悻然离去,还是转身又对蚂蚱充满了兴趣?那只蝴蝶是隐匿在菜花中,还是又来挑逗孩子?诗人在继续观看,还是出声指点?诗人把这些都隐藏在暮春的新绿中,把浅浅淡淡的笔墨画卷轻轻掩上。

整首诗动静结合,由远而近,每一句都像一幅画卷。画的都是乡村最普遍的场景,但经过诗人巧妙的组合,乡村生活的恬淡自然,清新可爱就跃然纸上。

原来真正的好诗可以隐藏起诗人的本体,也可以隐藏刻意的抒情。也许,保持淳朴温柔的心情,做一些精心地观察,再把生活的真与心灵的善结合起来,揉碎了撒出去,就化成了美。

小贴士:

《宿新市徐公店》是杨万里的组诗,这是第二首。第一首是“春光都在柳梢头,拣折长条插酒楼。便作在家寒食看,村歌社舞更风流” 。第一首诗主要写“徐公店”酒楼,点出了时间,以及同样闲适自在的心情。虽然不及第二首有名,但点了题,也为第二首奠定了感情基调。

1154年,二十七岁的杨万里第二次赴临安参加科举。这一年是科举大年,这次来的生源质量非常高,很多牛人如陆游、范成大、虞允文、张孝祥都在其中。殿试中,张孝祥夺得状元,杨万里名列前茅,进士及第,从此步入官场。

杨万里早期受到了“江西诗派”的影响,后来他又另辟蹊径,在30多岁时突然将自己以前所创作的诗全部都焚毁。他先后学习王安石的七绝、晚唐的绝句,一次次地跋山涉水、寻幽探险,不断地思索、激发创作灵感。此后就一反往日诗风,重新调整创作方式,慢慢地就成了诚斋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诗歌更加简练,往往只是写一些看似很普通的事物,以及普通的风景,同样很唯美。杨万里一生据说写了两万多首诗,现在存世的只有4000多首。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