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煤气罐进行曲 (王曙摄影散文之972)

 王曙摄影家 2022-06-18 发布于浙江

王曙摄影散文之972

煤气罐进行曲

   翻阅电脑文件夹,有二幅八十年代拍摄的作品再一次吸引我的眼球,勾起诸多的联想与回忆。

   做饭烧菜是一项相当重要的民生,从这半个多世纪我们亲身经历家里燃器的翻天覆地变化,串联起来就可以看到老百姓生活水平与质量的改变,这是一种社会生活的缩影,折射着伟大祖国在时代的演变中的巨大变化,飞跃发展。

   1958年随父母来到温州小城,那时候,温州老百姓家家户户不少的人家还是用柴火灶做饭,烟熏火燎,一到饭点整座城炊烟袅袅,遇上阴雨天路面上漂浮着一层烟雾。六十年代初期,我们家因为住在二楼,只能够用酒精炉来烧饭。这不仅仅慢而且相当地不安全,非常容易诱发火情。后来改为煤油炉,点燃二个满是小孔的铁围圈之间的灯芯,不多会便冒出蓝色的火苗,活力忒旺。缺点是不能离开人,稍微有点汤汤水水溢洒出来,浇灭火后就很难再点燃,必须要等干燥后才能再用。1963年前后我们和大多数人家一样,用上了煤球炉,在煤球店购来煤球蛋,用旧报纸点燃后加上劈成小块的木柴做引火,点着煤球蛋。每次一开始生炉子时到处是浓烟滚滚,呛得人不行不行的。还必须用扇子不停地扇,那时舍不得买蒲扇,尽是自己动手用硬纸板钉在小木棒上的土扇子,一年下来要换N把。睿智的温州人想出聪明办法,用白铁皮做成喇叭形状的筒子,生火时,将喇叭筒大头朝下扣在煤球炉上,利用自然吸力拉风,不一会煤球炉就旺了,虽然不要人力去扇,但依然烟雾滚滚,到处弥漫着浓郁的煤烟味。煤球炉中的煤球烧完后必须用火钳夹一些煤球进去,才能继续烧饭做菜。后来呀,市场上开始供应煤饼,用机器压成有七八个圆孔的煤饼比煤球好用得多,但点炉引火还是要重复煤球时代的程序。七十年代晚期,煤饼供应有了限制,家家户户按人口发煤饼票,烧得紧紧巴巴的。到了凭票供应的年代,年底排队去居委会领取所有的票证,几乎一切生活用品都凭票供应,布票,肉票,豆腐票,火柴票,煤饼票,米票,面粉票,油票,香烟票等等等等,凡能够想到的都有票,领回来的票十多大张,被单一样。于是乎,社会上就多了一个“行业”——倒卖,调换票证,不少从农村里来的妇女在城里穿街走巷,专门贩卖捯饬票证。

    1981年后有一段时间,煤球店不卖成品煤饼,而是卖煤粉。整个城几乎一夜之间家家户户都用土制的“煤饼捣”在院子里,马路边用榔头敲击煤饼捣的手柄,将煤粉压实成形,然后晾干备用。这可是一项体力活,没有强壮的劳动力还真的玩不转。记得,不光要去排队用麻袋运回煤粉,还要用板车到很远的山脚下运来黄泥,这样搅拌在一起捯饬出来的煤饼才好烧,还省煤。一次干下了不能说是精疲力尽起码也是腰酸背痛。好在那时候住在大杂院,十几户人家很团结,相互友爱,大家相互帮忙,你晾晒的煤饼,因上班不能回来,下雨了邻居就会帮你收起来,现在一想起来总觉得心里热乎乎的。后来有人发明了用双手握在长长的手柄上,在搅拌的软和的煤泥堆上按下去,然后用手柄上的压杆一挤压煤饼就诞生了,省劲多了。那时候,只有有好天气,捣煤机器不够用,朋友之间互相借用的频率相当高。

记不得什么时候开始,煤气罐开始走进百姓家,煤气炉很快取代大多数的煤饼炉。清洁厨房在温州城里蔚然成风,随之,电磁炉,微波炉,烤炉,蒸锅等等现代化厨具纷纷走进千家万户。

煤气罐使用完后,需要自己想尽办法运到定点的煤气站去充灌新的煤气,或者换一罐新煤气,也十分地不方便与不安全。二十一世纪开始温州很多地方改用了管道天然气,近几年辐射安装的面积越来越大,新楼盘不用说全部用天然气,连老城区又逐步更换为管道煤气了,方便至极。

从生活的一个小小侧面,我们亲身体会到生活的变化,亲眼看到社会的突飞猛进。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更比一天强,就在这短短的几十年之中。

                          2022.6.2

在抽屉中偶尔还能找到几张当年平凡使用的票证,挺让人怀念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