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青岛难忘的记忆!还记得那些年各种各样的票证吗?

 青岛城市记忆 2022-02-26
计划经济的时代,衣食住行居家过日子都少不了各种各样的票证,老青岛们也肯定忘不了当年的那些品目繁多的老票证。对于今天的年轻一代来说,他们可能对票证没有什么概念,更不会懂得票证岁月里的酸甜苦辣。凭票购买的时代尽管已经消失很多年了,但现在每每回想起來,仍会令无数经历过的人们记忆犹新。

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为了保障供需平衡,国家开始对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实行计划供应,许多生活必需品按户口人头限量供应。根据户口簿登记的常住人口数发给居民各式各样用途不同的票证,居民凭这些票证才能购买到一定数量的生活用品,保障家庭的基本生活所需。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发展,我国逐步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从此,伴随我国城镇居民近四十年的票证岁月就此谢幕,五花八门的票证退出历史舞台。

回想那个年代,票证就是“通行证”,没有它,你就是有钱也寸步难行。那个时候,买粮要粮证、买煤要煤证、买菜要菜证,吃饭要粮票,吃油要油票,穿衣买布要布票,割肉要肉票......,这是人人都需要的,是日常生活所离不了的。
老一辈的人说,票证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它浓缩了我国从“计划”走向“市场”的艰难轨迹,也给我们留下了酸甜苦辣咸交杂在一起的生活记忆。这些各式各样的票证,也深深地留在了曾经历经这个时期的几代人的记忆之中......

青岛市粮食供应证


1953年中央政府颁布《关于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实行粮油计划供应,采取划片、定点、凭证供应办法。1954年3月,开始实行食油定量制度。

居民粮食供应证由当地粮食局核发,居民用粮向国家指定粮店购买。计划经济年代最息息相关的就是粮食了,记忆里,粮店内一排大大的木制的盛面粉的容器,一个铝制的大漏斗,验完了粮证、交上粮票和现金后,把面袋子套在漏斗下方,粮店的师傅就会把称好的面粉顺着漏斗倒在了袋子里。


青岛市食用油票


青岛市粮油供应副券


青岛市粮票


青岛市细粮票


青岛市粮票仅限于本市购买粮食及粮食制成品。山东省粮票限于全省内流通。出了青岛在省内出差、吃饭或购买糕点等要用山东省粮票。而到省外差旅、就餐就要用全国通用粮票了。如果去外地没有当地的地方粮票,就必须要有全国粮票,否则就真没饭吃了。
1955年8月25日国务院下达《关于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1955年11月正式在全国使用粮票,同时印发油票,1957年7月开始印发肉票。一直到1993年,粮票才正式谢幕,这段凭票供应的历史——“票证年代”方宣告终结。

六十年代青岛市煤炭烧柴购买证


八十年代青岛市居民煤柴购买证

那时,城镇居民生活用煤都实行凭证供应。煤证按人口定量发放,年底前要携带旧证、户口本、粮证等办理下年的居民购煤证。与买粮一样,买煤时也要持证到指定的煤店排队买煤。

青岛市居民购煤证


七十年代青岛锯材一厂木柴票

八十年代青岛锯材二厂木柴票、木粉票

青岛市生活用煤临时供应票


青岛火柴厂废料票

八十年代青岛帆布厂木花票

青岛市居民引火煤供应票


买煤、买烧火的木柴都要证。每到供应的时候,煤店也跟赶大集似的,一定要提前准备好铁锨、麻袋和小推车,抢回家后,还要在院子里用箩箩出来,煤块烧炉子、煤面烧锅头,每次箩完还会有不少的石头夹在里面,煤的质量可见一斑。烧大锅、蜂窝煤引火,除了可以上山捡拾松针,如果能有亲朋好友搞来木粉票、木花票、废火柴杆票就很棒了,因为是企业内部供应,那就需要有锯材厂和火柴厂等的关系了。有时候煤店也会有木柴卖,我家有个小菜墩就是从买回来的废木柴里拣出来的,用了很多年也没舍得扔。

九十年代青岛市液化气用户证

改革开放后,烧火做饭的方式也逐渐发生着变化。拉风掀到鼓风机,很快又升级到煤气罐,烧大锅向开小灶迈进跨越。当年居民使用液化气罐也是需要办证的,煤气罐产权属于煤气公司,灌汽必须持液化气用户证并与煤气罐上的号相符。上世纪九十年代,液化气市场全面放开,液化气经营门槛低、经营业户多,煤气罐的产权逐渐由经营企业所有转为使用用户所有了。

六十年代青岛市购物证


六十年代青岛市购物证


七十年代青岛市单人购物证


七十年代青岛市单人购物证


青岛市商品购买证


买副食品,买日用品需要购物证、商品购买证,若是丢了购物证,一是买不到所需的东西了,如果到有关部门申请补发,有可能几个月都办不下来。

青岛市副食品购买证

青岛市副食品购买票

青岛市副食品购买票

1957年7月,开始印发肉票。买肉也需要凭票了。1958年春节开始,国家对猪肉、牛肉、羊肉、鲜蛋、白糖、红糖、糕点、粉丝等八种副食品实行凭票定量供应,紧缺商品越来越多。

青岛市鲜鱼供应票


青岛市海带供应票


青岛市茶叶供应票

青岛市酒类供应票

青岛市肉食票


青岛市饮食业用肉专用票

青岛市饮食业用肉专用票

青岛市回族、维吾尔族牛羊肉购买票

为了保证城市居民的肉食供应,由市商业局印制肉食票,按户口人头发放。同时为了照顾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在发放肉食票的同时,还向回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居民发放清真牛羊肉购买票。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市场商品供应有了根本性好转。到1985年前后,凭票证供应的商品,除粮、油以及电视机、自行车、洗衣机等大宗商品外,其他各类商品基本上已敞开或限量供应。

青岛市购货券


青岛市购货券

青岛市定量絮棉票

青岛市棉絮票


青岛市购布证

布票是供城乡人口购买布匹或布制品的一种票证,本身不含价值,也不许买卖流通,布票是商品短缺形势下的产物。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随着农业和轻纺工业的发展,布匹供应日趋丰富,布票随之取消。

胶县商业局糕点购买证


七十年代青岛婴儿饼干供应票

七十年代青岛婴儿奶粉供应票

八十年代青岛婴儿食糖供应票


糕点票券是居民购买糕点类食品的凭证,在当时主要是用来凭票购买如月饼、饼干等。包括红糖、白糖等,城镇居民中只有老人、适龄妇女和孩子才能享受到这些“营养品”。

四方区大白菜优惠供应票

北方过冬天普遍购买“冬贮大白菜”,凭“供应票”,或“副食本”购买。一冬天几个月做菜几乎就全靠它了。


那时的冬天,除了白菜和萝卜真没什么吃的了,买大白菜也要凭票供应,时常会记起每当开始卖白菜的时候,全家出动,拉着钢铃车或拖着地排车或推着自行车,到菜店成筐成麻袋地买白菜的壮观景象。


青岛市豆腐票


青岛市卷烟购买证

青岛市“茶叶票”

那时候,几乎所有重要的商品都要凭票购买,没有票证意味着无法生活。其他的一些票证也是种类纷繁。且不说“三大件”这样一些供不应求、一票难求的紧俏商品。甚至连火柴、香烟、肥皂、豆腐、毛线等等,都有相应的供应票证。不过日子虽然艰难,但几乎家家户户都一样,也就释然了。倒是真难为了那时候的家庭主妇了,为掌管这些繁杂的票证而大伤脑筋,如不小心丢失那可是极大的麻烦,尤其是粮票等,想想都可怕。


如果再高档一些的就更不用说了,自行车、手表、缝纫机老三大件要票,置办家具等要票。到了八十年代,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还要票,可以说,居家过日子,处处离不开各种票证。不过逐渐到后来,一些票也慢慢变了味道,可以换钱、可以送礼、可以贪污受贿了......

青岛统用理发票

六十年代青岛市维修和购买自行车零件证


青岛市手表购买证

八十年代青岛水蜜桃香槟票


八十年代青岛电视机票

票证年代,是特殊时期的历史产物及无奈之举。五花八门的票证,成为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历史见证,发挥了历史的特定作用。如今,各种票证早已退出使用,那些曾经饱含无数人希望与心酸的记忆画面与实物,转而成为了收藏市场的新宠。年轻一代很少有去了解甚至理解这些已成为收藏品的老票证的历史意义了,但不应忘记、也应该学习的,是老一辈们勤俭节约,不忘艰苦奋斗的精神,珍惜眼下的幸福美好生活。

我是1990年就业在一家国营百货商店的食品部,那时除了春节国庆购买青岛啤酒、双马烟(以前是“大前门”)需凭票供应外,日常的糕点桃酥等也需要现金加粮票,但那会儿票证的重要性已经不是很明显了,再过了两三年时间,有天经理通知糕点柜不用收粮票了,就这样,作为一个亲历者也见证了票证时代的最终结束。

今天,我们早已告别了票证,远离了那个凭票购物的年代。本组图文也仅是尽量搜集并摘选了那段岁月里,岛城部分有代表性的票证,其实还有很多没有展示,有待后期专题编发。那段票证历史贯穿影响了岛城几代人的生活,定格于城市发展进程中,也将永远留存在经历过的每个人的记忆之中。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敬请扫码
关注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