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第一张粮票发行开始,中国老百姓进入了漫长的 “票证时代”,而这些票证也深深烙进了一代人的记忆之中。 1953年中央政府颁布《关于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实行粮油计划供应,划片、定点、凭证供应办法。 市镇粮食定量供应从1955年8月25日国务院公布施行,文件规定:以杂粮、面粉为主食的地区重体力劳动者每月四十至四十九斤,其平均数不得超过四十四斤;轻体力劳动者每月二十九至三十九斤,其平均数不得超过三十五斤 。 贵州省粮票 解放初期,市场商品供应不足,为保证群众基本生活的需要,国家决定实行“计划经济”,发放各种商品票证来分配商品。 我国票证包括粮票、肉票、食用油票、布票,甚至还有粪票、尿票等,小小一张票证,囊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吃喝拉撒,这些名目繁多的票证,覆盖了全国2500多个市县,堪称“世界之最”。 广东在1992年4月全面放开粮价之后,1993年1月1日,浙江也取消粮票,到1993年底,全国95%以上的市县都完成了放开粮价的改革,粮油票的作用也逐渐消失,并成为历史的见证物。 黑龙江省粮票 北京市粮票 山东省粮票 火车轮船飞机专用粮票 全国通用粮票 福建省布票 湖南省布票 江苏省背心票
青海省布鞋票 布票的单位一般有:1寸、2寸、半尺、1尺、2尺、5尺、10 尺等。布票是购物的凭证,不许买卖流通。布票是商品短缺形势下的产物。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随着农业和轻纺工业的发展,布匹供应日趋丰富,布票随之取消。 壁山县面包票 糕点票券是居民购买糕点、饼干的凭证。“三年困难”时期,糕点票券按人发放,城镇居民中只有老人、孩子才能享用一点“营养品”即糕点饼干。 镇平县油票 1957年7月我国开始印发肉票。汉民每月每人供应猪肉六两至八两;回民每月每人供应牛羊肉一斤四两;另外五一劳动节供应鲜鱼,端午节供应粽子,按照户口本人数定额分配;供应日期在节日三至七天以内,售完为止。 最困难的1960年至1962年这三年间,生活非常艰苦,上海市区居民1960年每旬(10天)定量三两(150克,相当于一部手机的重量),从9月上旬起调整为二两(100克)。 襄樊县粪票 成都市肥票 泸县屠宰证 '觉悟票”:为考核劳动好坏,分别印制红、绿两种票色。 对劳动好、踏实、干劲大,发红票;对劳动差、没干劲、不能按时上工、下工发绿票。 汲县澡票 五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城镇居民生活用煤实行凭证供应。煤票凭煤证、按人口定量发放。 每年第四季度要携旧证、户口本、粮本办理下年度购煤证,居民购煤时要持证票到指定的煤店排队拉煤。 扬州煤票 杭州煤票 上海煤票 驻马店萝卜票 雍城白菜票 济南保温瓶票
湖北省水瓶票 安徽省水瓶票 武汉市板凳票 灯泡票 武汉市肥皂票 上海市粮票 重庆南岸区香皂票
贵阳市云岩区摄影家协会 ○ 编辑:刘昌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