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快来一起随着我们的微信号看看,那个时代下最有特色的味道——票证。其中,有些在今天看来仍难以想象的票证也被我们整理收录了进来。希望在看完这篇文章后,朋友圈里也能出现你家珍藏的各色老票证!~ ![]() ![]() ![]() ![]() ![]() 小贴士 一九五七年七月开始印发肉票。一九五八年春节开始,国家对猪肉、牛肉、羊肉、鲜蛋、白糖、红糖、糕点、粉丝等八种副食品实行凭票定量供应。 ![]() ![]() ![]() ![]() ![]() ![]() 肉票: 汉民每月每人供应猪肉六两至八两;回民每月每人供应牛羊肉一斤四两;糖票:红糖、白糖各四两;鲜蛋两个。另外五一劳动节供应鲜鱼,端午节供应粽子,按照户口本人数定额分配;供应日期在节日三至七天以内,售完为止。不久到了全国灾害饥荒时期,定量一再减少。 从1955年开始,全国生猪减产,城市猪肉供应不足,出现群众排队争购现象。为了保证城市居民的肉食供应,由各地食品公司印制了肉票,按居民人数发放。为了照顾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在对汉民发放猪肉票的同时,还向回族等少数民族居民发放清真牛羊肉票。 从1957年1月起,上海就对猪肉实行按人定量凭票供应,对伙食团按搭伙人数、饮食业按营业额计划供应。 最困难的1960年至1962年这三年间,生活非常艰苦,那是后人难以想象的。 全国通用粮票 ![]() ![]() 地方粮票 ![]() 居民粮食供应证 ![]() 糕点票券是居民购买糕点、饼干的凭证。1960年开始,由粮食局印发,月内使用。“三年困难”时期,糕点票券按人发放;上海还于同期印发“购买饼干专用糕点券”一种。城镇居民中只有老人、孩子才能享用一点“营养品”即糕点饼干。 糕点票在当时主要是用来凭票购买糕点如月饼等食品的,这可是难得的奢侈品,许多人觉得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就是月饼了。 1960年8月起,北京市饮食业实行凭票用餐,食油、禽、蛋、肉、豆制品、蔬菜实行限量供应,还增发了补助豆票、糕点票、饼干票等,每人每月凭票供应半市斤。 1961年,乌鲁木齐市粮食局还发行了一套月份糕点票,每月两枚,由于这两枚票不是同一次印刷,故设计风格,甚至连印章都不一样。更令人惊奇的是两枚票的面额一枚为“500克”,另一枚为“200公分”,这大概是全国惟一的“公分”糕点票。 ![]() ![]() ![]() 华侨票证也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发行的,当然也附带有糕点票。天津市单独发有“华侨高级糕点票”。湖北省华侨专用高级糕点票,每季度一次,全套四枚,面额分别为0.1、0.2、0.5、1斤,先后发行了二十余种。 ![]() ![]() 五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城镇居民生活用煤实行凭证供应。煤票凭煤证、按人口定量发放。每年第四季度要携旧证、户口本、粮本办理下年度购煤证。本年度内人口增加不增供应量;新分户不增办证票;住址变化须持证到市煤建公司办理变更手续。居民购煤时要持证票到指定的煤店排队拉煤。 ![]() 居民生活用煤票 ![]() ![]() ![]() ![]() 居民生活用煤供应证 ![]() ![]() ![]() ![]() ![]() ![]() ![]() 北方过冬天普遍购买“冬贮大白菜”,有些地方凭“冬贮白菜券”,有些地方凭“副食本”购买。一到秋季,家家要买“冬贮大白菜”,用手推车或平板三轮车运回家去,在走廊、过道里贮存起来,整整一冬天几个月做菜几乎就全靠它了。 ![]() 白菜票 ![]() 白萝卜票 军用布票,在部队里军官实行的是半供给制,即外套由部队供给,内衣则是由个人购买。所以军用布票使用的范围小,布票发行量也小。军用布票首发是东北商业局,其他许多地方在发行民用开门布票的同时,也印发了军用布票,有的是专版印刷的,有的是在民用布票上面加印“军”、“军用”或“军人”字样。后来,军用布票由国家商业部负责印发,从1955年秋到1984年结束,最大特点是全国通用;因此全国各地基本上不再印发军用布票。 ![]() ![]() ![]() 棉花票 ![]() 化纤布票 其实凭票供应不是我国最早采用的,苏联在十月革命后,当时国内不稳定,内战不断,商品缺乏,就采取商品有计划的分配,发放各种商品票证,苏联最早的票证是1916年的鞋票。 美国也在二战时期商品紧张时,发放了各种商品票证,其种类也不少,这其中就含有粮票性质的票证。现在还有一些国家仍然采用凭票供应方式,如朝鲜、越南等一些国家。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历史系的女孩,开通个历史相关的微信公众号“zglsjm668” ,欢迎各位关注,看有意思的历史故事。微信公众号的内容更精彩 :) 记住是搜微信号 “zglsjm668” ,蒙蒙不想和你檫肩而过。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一点资讯的观点和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