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匡胤 一、赵匡胤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年仅七岁、即位不足半年的后周皇帝柴宗训正在接受群臣朝贺。 突然接到边疆急报——辽国联合北汉,大举入侵,恳请朝廷立即派兵支援。 经过朝堂讨论,最终决定由禁军统帅赵匡胤率军支援。 ![]() 赵匡胤 就在这时,北周都城开封突然四处流传赵匡胤即将谋反的传言。 赵匡胤躲在家中,十分焦虑道:“外面都在盛传我即将谋反,满城轰动,我该怎么办啊?” 赵匡胤的妹妹听后,大怒,从厨房拿出擀面杖,追着赵匡胤边打边骂道:“大丈夫做事,应该自己做决断,怎么能遇事躲在家里,吓唬我们这些妇人呢?” ![]() 赵匡胤的妹妹 二、韩通 侍卫亲军马步军副指挥使韩通,忠于后周,是后周世宗柴荣的心腹,也是柴荣留下来制衡赵匡胤的关键人物。 ![]() 柴荣 得知开封城都在盛传“赵匡胤即将谋反”,韩通决定立即进宫面圣。 赵匡胤知道韩通一旦进宫面圣,不但自己领兵出征再无可能,而且性命也即将不保。 于是,赵匡胤反其道而行之,一个人来到韩通家中,拜访韩通。 ![]() 赵匡胤 韩通的儿子建议韩通趁机除掉赵匡胤,以绝后患。 结果,韩通相信赵匡胤的忠诚,拒绝了儿子的建议,并亲自将赵匡胤送出了府门。 三、苗训 正月初三,赵匡胤统率大军离开了开封。 ![]() 赵匡胤 苗训是陈抟老祖的弟子,擅长天文占卜。 行军途中,他突然对赵匡胤的幕僚楚昭辅低声说道:我前日观天,见日下复有一日,两个太阳正在搏斗,犹如两龙相争,这是天命所归!” 楚昭辅不解其意。 ![]() 苗训 苗训面露庄重地说道:“一日克一日,当出新天子。之前的太阳是后周,而后起的太阳,则是禁军统帅赵匡胤,赵匡胤将取代后周。” 楚昭辅大惊失色,急忙问道:“天象何时会应验呢?” 苗训答道:“应验就在眼前。” ![]() 楚昭辅 苗训、楚昭辅的对话,迅速流传开来,将士们都对此议论纷纷。 傍晚,大军在开封东北四十里的陈桥驿扎营休息。 ![]() 陈桥驿 四、赵普 深夜,赵匡胤宿醉于帅帐之中。 李处耘等禁军众将突然闯入军师赵普营帐中,态度强硬道:“诸军无主,愿尊禁军统帅赵匡胤为天子!” 赵普大怒,义正严词道:“统帅对朝廷赤胆忠心,绝不会允许你们干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 ![]() 赵普 众将面面相觑,灰溜溜地离开了赵普的营帐。 赵普面露诡笑。 五、陈桥兵变 不久,众将去而复返,拔出刀剑,目露凶光地对赵普说道:“按军规,聚众谋逆者,灭族。如果赵匡胤不为天子,岂不是我等都要灭族吗?” 赵普笑了,他等的就是这句话。 ![]() 赵普 正月初四清晨,赵光义和赵普一起应众将所请,手持黄袍,披于赵匡胤身上。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史书记载,陈桥兵变是赵匡胤、赵光义、赵普一起策划实施的。 ![]() 黄袍加身 六、叩马求情 赵匡胤命大军重返开封。 就在大军准备开拔之时,赵光义拦住赵匡胤的战马,态度恳切地说道:“请陛下不要纵兵劫掠开封的百姓!” ![]() 赵光义 赵匡胤大受震动,于是,和手下将士约法三章,禁止伤及百姓和诸大臣。 众将士听令,心中大赞赵匡胤、赵光义的仁德。 ![]() 赵匡胤 七、疑问 好一个兄弟齐心! 好一个有胆有识的赵光义! 好一个心怀百姓的赵光义! ![]() 赵光义 只是有位历史学家,读到这些,心中不禁产生了疑问。 陈桥兵变时,赵光义只有21岁,是个刚刚踏入社会的毛头小伙子。 赵匡胤身为后周禁军统帅,做的是谋朝篡位、改朝换代的大事。 ![]() 赵匡胤 做这种毁家灭族的危险事情,赵匡胤会让赵光义全程参与吗? 会凡事都和赵光义商量,让赵光义帮他出谋划策吗? 会让赵光义在兵变中,担任极其重要的角色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 陈桥兵变 因此,这名史学家觉得陈桥兵变,或许并不像史书记载的那样,是赵匡胤、赵光义、赵普一起谋划实施的。 于是,这名历史学家翻阅了很多宋朝的史料,终于在赵普的《飞龙记》、王禹的《建隆遗事》中读到,陈桥兵变时,赵光义根本就不在陈桥驿。 ![]() 赵光义 八、飞龙记 赵普,是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的宰相,也是陈桥兵变的主要策划者。 《飞龙记》则是赵普记录陈桥兵变和赵匡胤建立宋朝整个过程的回忆录。 在书中,他明确记载赵光义当时并不在陈桥驿。 ![]() 赵普 赵普的《飞龙记》是十分有分量的史料。 毕竟他是陈桥兵变的亲历者和主要策划者,除了宋太祖赵匡胤,再没有人比他更清楚陈桥兵变、宋朝建立的整个过程。 另外,赵普还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宰相,他犯不着去抹杀宋太宗赵光义在陈桥兵变中的功绩,惹赵光义心里不高兴。 ![]() 陈桥兵变 九、王禹偁 王禹偁,是宋太宗赵光义时期的史官,也是宋朝初年有名的直臣。 秉性刚直,不畏权势,以直言敢谏闻名天下。 ![]() 王禹偁 在《建隆遗事》中,他不但记载了陈桥兵变时赵光义不在陈桥驿,而且记载了赵光义当时就在北周都城开封的家中。 “得知赵匡胤黄袍加身,率军重返开封时,身在开封家中的赵光义立即骑上一匹马,兴高采烈地出城迎接自己的哥哥去了。” ![]() 黄袍加身 既然赵光义不在陈桥驿,那么赵光义、赵普一起手持黄袍披于赵匡胤身上和叩马求情自然也是不存在的。 兄弟齐心、有胆有识、心怀百姓自然也都是杜撰的。 显然,为了美化自己,赵光义篡改了历史。 ![]() 赵光义 十、潘美 大军返回开封时,赵匡胤先派出潘美,去向后周朝廷宣告:陈桥兵变,天下易主。 当潘美进入开封时,后周君臣正在上早朝。 潘美昂然上殿,向北周朝廷宣告:禁军统帅赵匡胤黄袍加身,正在回程途中。 ![]() 潘美 所有人都惊呆了,大殿之上死寂一片。 宰相范质一把抓住另一位宰相王溥的手,面露懊悔道:“仓促派遣赵匡胤为将,导致如今结果,这都是我们的过错啊!” 王溥面露悔恨,无言以对。 ![]() 赵匡胤 十一、进入开封 韩通深知大事不妙,急忙跑出皇宫,召集兵将,意图守卫开封,结果因为赵匡胤提前谋划,肯听从他号令的人并不多。 韩通知道开封城守不住了,于是,便带领兵将,去捉拿赵匡胤的家人。 结果,却碰到了被赵匡胤派去保护家人的王彦升率领的队伍。 ![]() 王彦升 王彦升击溃了韩通,并一路追杀,将韩通全家诛杀。 之后,赵匡胤身穿黄袍,在禁军的簇拥下,进入开封城。 十二、宋太祖 赵匡胤没有直接率军进入皇宫,而是回到他原来的办公地点——殿前司,并脱下了黄袍。 ![]() 赵匡胤 宰相范质、王溥来到殿前司,面见赵匡胤。 双方刚见面,赵匡胤就嚎啕大哭道:“我深受先帝厚恩,本该知恩图报。如今走到这一步,实在是手下人逼迫,我也是身不由己。你们觉得现在该如何是好?” 未等范质、王溥开口回答,众禁军已持刀上前,恶狠狠地对范质、王溥说道:“如今我辈无主,今日必须立赵匡胤为天子。” 范质、王溥知道无力回天,便一起朝拜赵匡胤,尊赵匡胤为天子。 ![]() 赵匡胤 之后,赵匡胤身穿黄袍,在范质、王溥和禁军的簇拥下,走进了皇宫。 当晚,后周恭帝柴宗训禅位给赵匡胤。 赵匡胤改国号为宋,改元建隆,定都开封,赵匡胤就是大宋开国皇帝——宋太祖。 ![]() 宋太祖——赵匡胤 十三、奇迹 陈桥兵变,是一场和平的兵变,没有喋血宫门,也没有烽烟四起,除了韩通一家被诛杀,开封的官员和百姓都没有受到伤害,创造了“不流血就建立一个王朝的奇迹。” ![]() 喋血宫门 相比其他开国皇帝的登顶之路,伏尸百万,血流成河,赵匡胤的登顶之路最为和熙平静,几乎是兵不血刃,就实现了改朝换代。 比起其他开国皇帝的骁勇善战、狠辣聪绝,赵匡胤似乎落了下乘。 他的开国过程,简单容易很多,有着极大的运气成分。 ![]() 赵匡胤 但是,就是这么一位看起来很弱的开国皇帝,重新将一个分裂的国家聚拢起来,建立了繁盛三百多年的大宋王朝。 宋朝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达到了中国古代王朝的巅峰。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他的丰功伟绩,也让他成为了和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平起平坐的伟大皇帝。 参考资料: 《宋史》 《王立群读宋史》 《说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