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官场的得失之间!

 李雨航的图书馆 2022-06-18 发布于新疆

皇太后邓绥听说军司马班勇有其父班超的胆略,听谁说的,当然是班勇的姑姑班昭,当时班昭已成为邓太后重要的幕僚。朝会时,召班勇参与关于西域问题的讨论。

当一项重大事件需要决策时,往往真理就是站在少数人一边,因为多数人首先是要维护个人利益,站位的不同,造成观点的冲突。

班勇在西域长大,熟知西域各国的情况,受汉与西域文化冲突形成独特的性格,班勇是混血儿,他的母语不是汉语,所以班勇精通西域多种语言。

当时,朝廷的高级官员一致主张关闭玉门关,断绝与西域的联系。

朝堂上,班勇以低级军官的身份舌战高级官僚。

这一年是安帝元初七年(120年)。

班勇的论述是从250年前,武帝刘彻为什么要通西域开始的。

当年,武帝通西域,因为匈奴强大,其中重要的原因是西域诸国成为匈奴的供给地,为匈奴提供战争保障,包括军队。西域对匈奴人来说就是宝藏,取之不尽。所以,武帝通西域,结盟乌孙就是针对匈奴的“断臂行动”。

光武帝中兴汉室,但无力西顾,匈奴控制着西域各国,到了明帝年间,多次攻击敦煌、以至河西各郡城门常闭。明帝制定必胜的策略,远交进攻,遣使班超出征西域,窦固、窦宪两代人先后击匈奴,至其远徙,西域全境归汉,中原才得以平安。后来,发生兵乱,撤回西域都护和戊己校尉,让中国与西域联系再度中断。

现在,北匈奴的势力乘西域无中国军队,趁机重返,强迫勒索各国积欠多年的贡品,清算旧账,还提高价格折成金银,限定期限。鄯善、车师等国,积忿难忍,渴望中国力量回归西域,却不知如何能办到。

西域各国联合攻击都护府事件,这是朝廷派出的官员横行一方、压迫各国,没有治理能力所造成,西域各国实质上是“反官”并不是“反汉”。

如今,敦煌太守曹宗只是因为部下被北匈奴所杀,急于报仇雪恨,却不汲取历史的教训,也没有考虑将面临的问题。若想在西域建功,考虑不周,如果失败,陷于兵乱将追悔莫及。目前,国库并不充裕,大军一动,如若粮秣保障不利,人困马倦,恰恰向北匈奴和西域诸国暴露了实力的欠缺与不足,所以,太守曹宗请求出兵的方案,目前,时机还不成熟。

可以采用的办法应当是恢复敦煌郡的驻军,设立护西域副校尉,屯兵敦煌,恢复明帝时的规制,再派出西域长史,率兵五百,进驻鄯善国都楼兰以西,控制焉耆、龟兹交通要道,则南道的于阗、鄯善就会感知来自中原军事上的压力,如此,一可抵挡北匈奴,二可护卫敦煌郡。

文字不可能还原当时的争论现场,史料记载,此时,皇宫尚书台的五位尚书商议后,命班勇详细分析利弊。

班勇说:明帝永平年间,恢复了中原与西域的交通,朝廷派中郎将驻防敦煌。后来又命戊、己校尉耿恭、关宠分屯驻车师前后国。两个目的,一是调整西域小国之间的冲突,二是防中原流民对各国的侵扰。所以,西域诸国心悦诚服,当时,北匈奴也畏惧中国的威信。如今,鄯善国王尤还,是汉人的外孙。我们如果不能帮他,尤还一定会被北匈奴所害。西域弱国寡民,虽然心似鸟兽,难以聚合,但也懂避祸。如果派军屯垦楼兰,可以稳定人心,此为上策。

卫尉、廷尉、司隶校尉等三位军事和治安官员提出:之前,放弃西域,那是由于西域给中国没有带来任何益处,而屯垦的军费反而极大。车师已降北匈奴,鄯善又不可靠,一旦反戈,如何能保证北匈奴不犯边?

班勇答:国家设立地方官员,目的就是维持一方平安。如果有地方官能保证一方的小偷强盗放弃偷抢,我愿以人头来保证北匈奴不再犯边。汉军进屯西域,北匈奴的势力必然受牵制,侵犯边塞的力量就会减弱。如果放弃西域,就如同将“宝藏”还给北匈奴,把已砍断的右臂再接上,会加快加大北匈奴犯边的频次和强度,哪一种合算?设立护西域校尉、长史在于安抚、怀柔各国,如果放弃西域,则各国对中国绝望。便会依附北匈奴,沿边各郡,将烽烟不断,恐怕河西各地的城门,会再度发生昼夜关闭的状态。如今,朝廷不推广恩德,却吝啬屯垦戍边的军费,让北匈奴气势更高,岂是保境安民、长治久安的办法?

太尉府官员质问:如果设置护西域副校尉一职,西域各国就会不断的派使节到中国,提出各种要求,要钱要物,没完没了,答应吧,费用太高,不答应吧,又怕背叛中国。一旦北匈奴入侵,又请求中国救援,麻烦不断,这个怎么处理。

班勇答:如果把西域交给匈奴,而匈奴感恩中国,不再侵边,我们不妨就把西域作为条件交给匈奴吧。可是,目前的现状是,匈奴得到西域后,不仅得到西域各国的赋税,还得到了西域强大的兵力,反而来进攻中国边塞。放弃西域是使北匈奴实力壮大的最糟的办法。设置西域校尉,展示威力,传播恩德,维系各国民心,遏制北匈奴的野心。西域对中国,并无特别要求,使节到中国,不过供应他们的食宿而已,如果逼他们投向匈奴,合力攻击并州、凉州,军费千亿都不能解决。从财力上说,设置西域校尉才是上策。

这场辩论,班勇赢了。

邓太后采纳班勇的建议,恢复敦煌郡设置三百兵的编制。在敦煌设置护西域副校尉,名义上维系与西域的关系,但并没有按班勇的建议,屯兵楼兰。

这之后,北匈奴不断地联合车师国共同劫掠边塞,河西走廊各郡正如班勇所预料,受到重大的损失。

在西域长大的班勇虽在父亲班超的教导下,熟通中国文化,而并不精于中原的人际关系,此次的辩论,班勇驳倒的是他的上级,虽然班勇胜了,但埋下了仇恨的种子,这粒种子在关键时就会发芽。班勇也由此成为了“有争议”的人。

这一年,永昌郡界外的“掸国”国王雍由调,再次派遣使者,向洛阳皇室送来了乐队和魔术师,这些魔术师自称来自罗马帝国,可以表演口中喷火,爬杆、头体分家、牛头换马面之类的魔术。掸国人还牵来了大象作为贡品。

掸国前身就是哀牢国,占据着蜀身毒道。这条道没开之前,这些魔术师均是由西域进入。当年,哀牢王柳貌附汉,哀牢国成为永昌郡。但是,派驻永昌郡的官员经常欺压哀牢人,没能做到以仁德服蛮夷。之后的哀牢王类牢叛乱,汉军平叛后,哀牢的王族渡江西迁,到达伊洛瓦底江东岸达光。与当地以哀牢人为主体的邑国联盟形成了“掸国”(今上缅甸)。由于汉的强大,为防周边国家的侵扰,掸国大君长雍由调附汉,汉朝赐给金印紫绶,授于“汉大都尉”官职。

在看魔术的现场有位术学家,叫张衡,时任太史令。这场景被记录在他的文章《两京赋》中:“乌获扛鼎,都卢寻撞。冲狭燕濯,胸突铦锋。跳丸剑之挥霍,走索上而相逢。”以此来讽刺当时官场的奢靡风气。

因为这一年,京师洛阳及33个郡、封国大水成灾。西羌部落劫掠张掖。

皇太后邓绥的堂弟,越骑校尉邓康,这时候,认为太后姐姐临朝听政时间太久了,邓氏家族的势力达到了顶峰,这不是好事,可能太后死后对邓氏家族带来灭顶之灾。于是,上书皇太后,请求归政于安帝刘祜,此时的刘祜已26岁。

邓太后不予理睬。邓康就称病不上朝。邓太后就安排身边一名宫女去探望。这位宫女原是邓康家的婢女,跟皇宫中宦官勾搭,被邓康臭骂过,对邓康怀恨在心。回来后就报告太后,邓康装病,还口出狂言。邓太后大怒,下令把邓康免职,开除出邓氏家族,在家谱中删除邓康的名字。

有些时候,正义会受到威胁,但有些时候对立也许能自保,当太后死后,邓氏家族落难时,邓康已不是邓氏集团的人了。

为官,要有底线,这也是历史的经验。

安帝刘祜小的时候,非常聪明,所以邓太后才选他当了皇帝,可是,年龄稍长,变得非常邪恶,这让皇太后很失望。

结果,邓康被免第二年,邓太后去世,邓氏家族在朝为官的哥哥、弟弟们全被逼自杀或被贬远方。而被开除邓籍的邓康被召回洛阳,提为太仆。

那位发明纸张的宦官蔡伦也被告参与之前,窦太后及窦宪等人谋杀刘祜奶奶宋贵人的阴谋,自杀。

在汉安帝亲政的第一年,大批宦官、奸人被封侯重用,就连刘祜的奶娘都被封君。洛阳及27个郡、封国大雨成灾,35个郡和封国地震。鲜卑部落、西羌部落、西南蛮族、高句丽继续攻击边塞州郡。

中原兵荒马乱,连年灾害,北匈奴汗国联合车师国,也不断的攻击河西走廊,朝中官员再一次提议,关闭玉门关、阳关,与西域隔绝就可以永绝外患。

这时候,敦煌太守张珰上书针对西域问题提出上中下三个策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