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位于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金沙江中游,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最高点为玉龙雪山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最低点华坪县石龙坝乡塘坝河口,海拔1015米。丽江属于低纬暖温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境内水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丽江的海拔高度落差大,加上极佳的生态环境,造就了丰富的烹饪原料。 丽江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要通道,北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东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接壤。“丽江”一名, 始于元朝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 设置行政区丽江路。《元史·地理志》说:“路因江名。”“丽江”的由来起源于金沙江的别称“丽水”。 《云南通志》:“江名丽水,源出吐蕃界,共龙川犁牛石下,本名犁水,讹犁为丽。”金沙江源于青藏高原犁牛石,而称犁水,后因犁、丽的发音相近而异写为丽水、丽江。 说起丽江的美食,绕不开赫赫有名的“三叠水”。 三叠水的起源,离不开两个人,一位是木氏土司中的杰出者木增,一位就是被称为“千古奇人”的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当时的统治者木增对中原文化极其喜爱和推崇,丽江学习中原文化、礼仪之风盛行,并且通过马帮等方式输入了大量的中原文化产品。当时在丽江,只要条件允许的家庭里,凡是男子几乎人人都学习中原诗书礼仪,练字、读书、绘画之风盛行。 在木氏土司木增统治时期,徐霞客来到了丽江。当时的丽江大山阻隔、道路崎岖难行,徐霞客是通过徒步跟随马帮的方式,进入丽江木氏土司管辖的区域。土司木增的统治区域虽然与大明文化中心隔着千山万水,但因对中原文化的热衷和喜爱,故对当时明朝的人文知识并不陌生,徐霞客的大名早就如雷贯耳。为了接待这位奇人加贵人,土司木增倾尽全力地置办了一次宴席,那就是大名鼎鼎的三叠水。 限于当时烹饪技法和调味品的不完善,三叠水最突出的是烹饪原料的多样性和地域特性。“三叠水”主要是指宴席上菜顺序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茶水席、酒水席和汤水席“三水”,并且使用三套大小不同的餐具盛菜,即盘、碗、盬子,总数一百多道菜。 ![]() 三叠水上菜程序按照餐具的高低分为三轮:第一轮为糖果蜜饯类,由浅口平底最矮的碟子、盘子等盛放;第二轮为下酒菜,即凉菜、煎炸菜和炒菜,用较高的深盘、杯盏、扣碗等盛放;第三轮为热菜碟,以蒸炖菜为主,宴席的主菜和大菜均在这一轮中出现,需用最高的盬子盛放。碟碗下铺松针,代表宴席规格高。 宴席使用的餐具由最矮的盘子到最高的盬子,层层递进。盘子盛放的菜品类似于开胃菜,均是用本地水果制成的蜜饯,这类糖果蜜饯在普通纳西族人家也能品尝到,不需要花费多少人力、物力和财力。而略高的深盘和扣碗主要盛放一些下酒菜和炒菜,这类菜品有时鲜的菌类、平时储备下来的干菜等,这轮菜品的质量和层次要比第一轮的高,中层阶级的纳西族人家有能力烹饪。最后一轮的菜多使用盬子盛放,这一轮的菜品是宴席的大菜和高潮,有山珍、野味等,均是珍贵食材,旧时一般家庭没有经济条件购买,多为官绅贵族阶级享用。 三叠水是纳西族人用来款待贵客的最高餐饮礼仪。最早,官绅人家用三叠水宴席招待贵客,彰显其社会地位。随着纳西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很多有财力的大户人家也开始使用三叠水宴席来办寿宴、满月酒席,后来民间订婚的喜宴也开始使用三叠水宴席,反映出民众物质生活的逐步丰裕。 随着木府的衰败以及其他历史原因,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三叠水的原型已经基本看不到了。而在20世纪90年代,丽江宾馆依据历史文献记载,组织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丽江三叠水进行挖掘和复原,并重新恢复了三叠水宴席,使之成为丽江的一张餐饮名片。 这次我们一行来到丽江,找到了三叠水的开发者和继承者——原在丽江宾馆供职的周一昆。周一昆在丽江杨松钢烹饪大师工作室献技制作了一套冬季三叠水(三叠水可按一年各个季节里不同原材料的特点制作出不同的四套)。 ![]() 周一昆 当一套冬季三叠水摆在我们面前时,我惊奇于三叠水的原料有如此之多、如此之精。周一昆回答说:“可能 是因为纳西族的' 署’ 文化吧。” “署”是东巴教里的自然神,象形文字写作蛙头、人身、蛇尾的形状。“署”文化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使得纳西族居住地区的生态环境被保护得很好,才有了丰富的食材资源。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冬季三叠水里的部分菜肴。 第一叠:茶水叠 第一道蜜饯八拼(也可做成十拼或十二拼) 有香橼蜜饯、辣椒蜜饯、苹果蜜饯、胡萝卜蜜饯、木瓜蜜饯、冬瓜蜜饯、圣女果蜜饯、杏子蜜饯。 ![]() 蜜饯八拼(圣女果、辣椒、冬瓜、苹果、杏子、胡萝卜、香橼、木瓜) 香橼蜜饯 把香橼果1 个(约1500 克)洗净后剖开成六瓣,再横切成0.8 厘米厚的片,投入清水锅烧沸后汆约2分钟,捞出来沥水晾凉。把红糖1000克切成碎末,下入清水锅小火熬煮成糖稀,放入香橼片微火煮至糖液冒干泡时,加入白糖150克轻轻拌匀,至溶解后包附于香橼片表面且呈透明的瑚珀色时,继续收干水汽,铲出来晾凉,装罐保存。 胡萝卜蜜饯(又叫土人参糖) 把胡萝卜2500克切成3厘米长、0.5 厘米厚的片,置簸箕内摊开阴干(干至柔软还含有二成水分)。把红糖750克切碎,放入加有500毫升的清水锅熬化,倒入胡萝卜片,用微火熬制,其间不时用锅铲慢慢翻搅,至水汽干且冒鱼眼泡时,撒入白糖100克拌匀,起锅晾凉即成。 木瓜蜜饯 把木瓜果4个(1500克) 顺长剖开成两半,再横切成0.5 厘米厚的片,投入清水锅烧沸后煮约3分钟,捞出来沥水晾凉。把红糖1000克切碎,下入清水锅小火熬煮成糖稀,放入木瓜片微火煮至糖液冒干泡时,加入白糖100克拌匀,至溶解后包附于木瓜片表面时,继续收干水汽,铲出来晾凉后装罐保存。 圣女果蜜饯 把圣女果1500克投入沸水锅汆约2 分钟,捞出来沥水晾凉。红糖1000克切成碎末,入锅加少量清水熬煮成糖稀,倒入圣女果,开微火煮炖至水分将干且冒干泡时,加入白糖150克拌至均匀包附在圣女果上,铲出来晾凉,入罐保存。 第二道果脯五拼盘,有塔子、青脆梅、杏子干、黄脆梅、雪桃脯 ![]() 果脯五拼盘 第三道玉龙雪山拼盘 把乳扇250克洗净后,用搌去水分的菜叶包裹约2小时使其回软,再一张一张地拆开,放在垫有湿纱布的菜板上包好,压上重物至乳扇平整,然后撕成长约7厘米的块。净锅入花生油,烧至四五成热,下入乳扇块炸制,并用漏勺不停地搅动,使之受热均匀,待颜色变成淡黄色且表面起泡时,捞出来沥油,装盘摆成玉龙雪山造型,撒匀白糖粉100克即成。 ![]() 玉龙雪山拼盘 第四道米花糖冲海棠果汁 1.制作重油米花糖 把糯米米花1000 克入净锅干焙除潮至香气溢出时,铲出来晾凉,加化猪油100克、鸡油50克拌匀。另把饴糖100克、红糖200克分别化成糖稀,再混合搅拌均匀。 取核桃仁200克掺入拌好的米花和匀,再倒入混合糖稀搅匀成团状,然后放入木框格内压平,均匀地撒上芝麻50克压紧,最后取出木框,把米花糖切成2厘米见方的块,即成。 ![]() 米花糖冲海棠果汁 2.制作海棠果汁 净锅掺入1000 毫升山泉水烧开,下入洗净的干海棠果200克煮约10 分钟,倒入盛器内略泡,待温度降至90℃时,加蜂蜜100克搅匀,即得海棠果汁。 3.完成冲泡 把米花糖放入杯中,并放入丽江白雪茶10克,冲入海棠果汁,即可。 说明:丽江白雪茶,又名地茶、太白茶,因形似白菊花瓣,洁白如雪而得此名。白雪茶是生长在海拔4000 米雪域里的高山苔藓植物,数量相当稀少。下雪时开始发芽,待雪盖住后,便长出嫩叶,系天然野生,不能人工栽培。 第五道香橼水果盘 香橼,又名枸橼、枸橼子,因果子的形状像人手,有指,俗称佛手柑。香橼是丽江纳西族人家喜种的果树,一般种在靠近水田处容易存活。 ![]() 香橼水果盘 果实呈椭圆形、近圆形或两端狭的纺锤形, 重可达2000克, 果皮像橙柚,厚皱有纹和光泽,粗糙难剥离,没熟时呈绿色,熟后呈黄色。果肉近于透明或淡乳黄色,口感爽脆,味道甘甜而带辛味,清香袭人。成熟的果实可以在树上挂数年之久而经霜不落,每年秋冬季节,果实会渐渐变黄,开春时又开始回青,果实在树上生长的时间越长,其皮肉就越细嫩香甜。 香橼既可观赏,果实皮肉又可入药,具有理气化痰、止痛消炎的功能。纳西族人常将其加工为蜜饯,用以待客。 第六道西瓜子 ![]() 西瓜子 “ 红皮小西瓜子” 是丽江的特产,淡粉红色的壳,白色籽仁,味道非常好。 第七道丽江小红饼(纳西语称“摆它”) 把苦荞粉(也可用麦面) 1500克摊开后入笼蒸熟,取出来搓散晾凉,加入化猪油100克和香油150毫升揉匀成面团。净锅掺适量清水烧沸,加红糖600克熬成糖稀,再加入面团里揉匀,然后分成20个饼坯。 ![]() 丽江小红饼 豆沙150克入净锅里炒焙至变色冒热气时,加化猪油50 克拌炒匀,然后加入用红糖150克熬化的糖稀和核桃仁50克拌匀,即得豆沙馅。 取饼坯分别包入豆沙馅,放入抹了香油、撒了芝麻的圆形模具里压扁,并贴上衬底的红纸,翻扣出来即成生坯,然后放炕饼锅里烘烤约5分钟至熟,取出来切成块,装盘即成。 *本文摘自《四川烹饪》杂志21年5月刊,未完待续 ![]() 本期内容出品 撰文丨刘文波 菜品制作丨周一昆 编排 | Hana 设计 | 快乐肥宅 精品红油 金汤酸菜酱 麻辣卤汁 五香卤汁 川烹云嗨购 好物购不停 点击进入
2022年《四川烹饪》杂志订阅方式 1.邮政网订阅: 邮政报刊订阅网 2.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62-50 3.微店订阅或微信支付至微信号1898075135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