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当学生w的爸爸走进我的办公室时,我发现w始终不敢抬头看他的爸爸。 我早就从学生w妈妈那里了解到,w很害怕爸爸,因为爸爸会揍他。 我让学生w坐下,因为我坐着,w爸爸坐着,我不想让孩子一开始就产生挨批评的感觉。我们三人之间进行的是一场平等的谈话,平等的交流。 可谈话是艰难的,w眼神不安,他小心翼翼地说话,除非不得已,他不会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孩子之所以这样做,是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他不信任我,也从情感上躲避爸爸。 过后,我留下w爸爸单独聊了一会。我告诉他,惩罚对孩子来说弊大于利,体罚尤其如此,因为粗暴的教育方式本身就是错误的教育,可遗憾的是,家庭中惩罚孩子的任务通常由父亲进行。 “等你爸爸回来收拾你!”“你等着吧,爸爸肯定会狠狠揍你一顿!……在家庭中,这样的话经常从妈妈嘴里冒出来。更坏的是,许多爸爸痛快地答应了妈妈的要求,在家里时常扮演暴君的角色。 这种情况之所以会让人感到遗憾,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这会让妈妈确信,女人无法真正教育自己的孩子,女人非常软弱,需要强有力的肩膀给予支持。如果妈妈告诉孩子:“等你爸爸回来再收拾你”,那她实际上是让孩子把男人当做终极权威以及生活中真正的掌权者;其次,这会破坏孩子与父亲的关系,让孩子害怕父亲,而不会把父亲当做好朋友。也许有些女人会担心,如果自己亲自动手惩罚孩子,那自己就会失去孩子的爱,但无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不是把惩罚的责任推给父亲。要知道,孩子们也会同样责怪自己的母亲,因为是母亲找来了这个会惩罚自己的人。 除了害怕爸爸,许多孩子也惧怕老师,因为许多家庭里经常上演这样一幕: 妈妈:“我会告诉你老师,你在家里不听话,不认真完成作业,还经常看电视,打游戏。” …… 告诉老师后会怎么样呢?有些负责人的老师会按照家长要求狠狠批评孩子一顿,可不幸的是,几次下来,孩子学会了说谎,有些孩子甚至公开顶撞妈妈:“你去说吧,有什么大不了的!” 威胁不起作用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