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谈练习计算能力的的一个误区

 remember草木 2022-06-18 发布于陕西

今年的高考数学全国I卷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计算量大,尤其是代数式的计算量大,所以许多家长都觉得计算能力很重要。

这种认知当然是对的,如果计算能力比较强,在考试时就不容易出现计算失误,而且还能节省很多时间。所以计算能力是得高分的基本保证。

家长们总是容易焦虑,有许多家长问我:能不能推荐练习代数式计算的练习册?我想,这些家长大概是把代数式的计算当成小学生的四则运算了,以为像小学低年级那样每天做几十道四则运算就可以了。

图片

代数式的计算能力是很重要,但千万不要妄图通过练习册,专门练习代数式的计算,原因很简单:太枯燥了。

数的加减乘除当然也很枯燥,但由于练习数的计算时,孩子大多年龄比较小,更愿意听父母的话,所以能够忍受这种枯燥。

需要练代数式计算的大多是初中生,正处在青春叛逆期,在他们看来,单纯的代数式计算没有一点技术含量,所以几乎不能忍受这种枯燥。

专门练代数式的计算,就好像绕着操场跑圈,少跑几圈还可以,多了实在让人受不了。以我个人的跑步经验,在马路上跑10公里并不难,因为沿途有许多风景可以欣赏;但如果让我在400米标准操场上跑圈,还不允许听音频转移注意力,估计连20圈都跑不完,不用说跑25圈了。

练代数式的计算也一样,最好能有风景可以欣赏。这种风景可以是解题思路,也可以是分解因式的技巧。总而言之,要在做题中顺便练习计算,而不是专门练习计算。复数、向量等计算也是如此。

因此,做任何题目都不能眼高手低,千万不能只想到解题思路或者列出方程就算了,一定要踏踏实实算到最后一步,这样才能在做题的同时顺便锻炼计算能力。

图片

由此我想到的是鸡娃过程中,许多家长都忽略了一个问题:孩子是否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学习新知识本身是一件比较痛苦的事,因为大多数人都不愿意面对自己的无知。想从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只能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对学科本身很感兴趣。兴趣虽然是最好的老师,但可遇而不可求。中学阶段那么多学科,不可能对每一门都感兴趣,比如很多擅长数学的学生,就对修炼道法兴趣不大。

第二种情况是从学习中体验到了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往往来自于成绩上碾压别人的快感或优越感,人总是不由自主地互相比较,超过了身边的同伴自然会感到高兴。

我曾经多次介绍过学霸的正循环,其实就属于第二种:学霸在因为成绩好而获得认同,继而产生了优越感,为了保持这种优越感就会努力学习,从而取得了好成绩,进入一个完美的闭合循环。

图片

在鸡娃的过程中,父母最需要注意的,就是想方设法让孩子感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如果实在找不到乐趣,也应该尽量减少学习带来的痛苦。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想找个奥数老师补课,有两位老师可供选择:甲老师水平高、教学质量高、为人方正,但孩子不喜欢;乙老师水平稍差一点,可讲课风趣幽默、段子不断,孩子很喜欢。

这种情况下,聪明的父母会给孩子选择乙老师,因为孩子能够在乙老师的课上感受到乐趣,更容易学进去。

都看到这里了,点个赞再走吧。下面进入数学时间,今天的思考题是综合应用题,解题所用知识不超过初中二年级。题目来自俄罗斯的一次数学竞赛,只针对竞赛生,不打算参加竞赛的学生请忽略本题。

思考题(4星半难度):

某网站允许观众对电影进行评分,评分区间是0到10分,在任一时刻,网站都将截止该时刻所有观众评分的平均值作为得分进行公布。在中午12点,网站上有一部电影的得分恰好是正整数。此后,每有一个观众对此电影进行评分,其得分就降低1。问:中午12点后,最多有多少名观众对电影进行了评分?

欢迎把您的解答写在留言区,如果没有人给出详细的正确解答,明天我将公布这道题的详细解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