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邮票上的千年千人--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剧作家、诗人

 金色年华554 2022-06-19 发布于江西

人的一生是短的,但如果卑劣地过这一生,就太长了。

地狱空荡荡,魔鬼在人间。

所有的罪恶的行为总有一天会被发现,即使地上所有的泥土把它们遮掩。—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剧作家、诗人

在莎士比亚之前,只有荷马与但丁有资格说:如果没有我,整个文学将变成另外一个样子。而莎士比亚也有资格说这句话,他不仅独占文艺复兴运动的最高处,而且因为这一运动开辟了西方文学的新纪元。

人们尊称他为“时代的灵魂…属于千秋万代”(本·琼生),“万人之心”(柯勒律治),“精神上的太阳”(海涅),“戏剧界的天神(雨果)”,“继上帝之后创造最多的人”(大仲马),“说不尽的莎士比亚,与宇宙的神灵为友”(歌德),“所有时代洞察人类心灵的至高无上的权威”(威尔第),“他并未刻意追求却达高尚的极致”(伏尔泰),“古今诗人之冠”(莱辛)。

马克思说他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在著作中,谈到或引用莎士比亚的竟有三四百条,在他心中,莎翁位置是独一无二的。

而点评最妙的要属博尔赫斯,竟说莎翁“什么都有什么都没有”;房龙称莎翁是人类挖掘机,从他那把文学大铲子里倒出来的东西是多么奇异;贝克特说他更像一口涌流不尽的井,近400年来有影响的文学流派仿佛都是从这口井里流出来的。

英国诗人德莱登说:“莎士比亚有一颗通天之心,能够了解一切人物和激情。”

雨果说:“莎士比亚这种天才的降临,使得艺术、科学、哲学或者整个社会焕然一新。他的光辉照耀着全人类,从时代的这一个尽头到那一个尽头。”

柯尔律治说:“五百个牛顿的灵魂才能构成一个莎士比亚。”

四百年来,人们对莎翁和莎剧的喜爱,从未稍减。他们在这里欢笑、哭泣,在角色和自己之间,寻找人性的共鸣。精神共通的力量,是巨大的。

在西方,几乎每个有教养的家庭都备有两部书,一部是《圣经》,另一部是《莎士比亚全集》,一个是宗教之神,一个是艺术之神。

马克思将莎士比亚誉为“人类文学奥林匹克山上的宙斯”。莎翁站立在人类文学的峰巅,无人比肩。

莎士比亚不属于一个时代,他属于所有的世纪。

永远的莎士比亚。

邮票上的千年千人(132)
邮票上的千年千人(132)
邮票上的千年千人(132)
邮票上的千年千人(132)
邮票上的千年千人(132)
邮票上的千年千人(13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