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问895:医生为啥害怕当网红?

 刘锐Ryan 2022-06-19 发布于陕西

今天不和大家复习学术知识,和大家聊聊心事。

最近利用闲暇时间会去拍一点小视频,去发发抖音

从小视频的质量制作上来看,其实都很粗糙。这也意味着并没有花很多的心思和时间。

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这样的小视频都是自己趁兴而为,背后更不存在什么制作公司和商业推广。

就是这么个平平无奇的自嗨的视频,也遭到了网络批评

一个留言写道“垃圾科室,有时间多搞好业务吧,别不务正业”

这句留言搞得我一天心情糟糕,首先我发视频和我们科室也没啥关系,为啥科室要受到连带?

其次,我自觉也花了不少心思在钻研业务上,偶尔做做科普,怎么就不务正业了呢?

但是,我又不得不去反思自己,是不是临床上有没有处理好的患者,让他们产生了不满?

或者自己主动输出专业知识的行为,确实让人觉得不适?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组描述为“清除血栓”的图片,非常离谱。

图片上的大爷大妈在舌根上扎出血,然后血液凝固并吐出,称之为“清除血拴”。

我自己的亲戚也会问我,一旦中风了,是不是要第一时间去扎十个手指去放血?

对于这样的观点,作为专业人员觉得匪夷所思,但是对于普通大众却难以鉴别。

在宣传的战场上,你不去栽花,就会长出杂草。

你不去宣传科学的观点,就会有很多伪科学去占领舆论阵地。

然而对于这些伪科学的观点,如果没有专业领域的人士去反驳和解释,主流的宣传平台也难以鉴别,甚至助纣为孽。

但是不幸的是,很多专业的人士,尤其是一线的医生却害怕与“网红”二字沾边。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精力的分配

专业的医生似乎更看重在专业领域的影响力,反而羞于在民众中的影响力建设。

这其实是很让人纠结的问题。似乎在公众中越有名气,就越显得学术方面功夫不足。

能够做到二者之间平衡的,真的很少。

我坚持每天写写日问,其实都是很专业的东西,为了自我复习,并非面向大众。

即使如此,依然会有朋友提醒我:“你写这个,会不会让领导觉得你太闲了,没有好好搞科研?”

其实我同样有这样的担忧,但是从自我坚持的过程中,随着大家的关注,自律变成了他律,反而让我就像写作业一般,每天按时完成。

当然领导也并没有过多的关注,让我自得其乐。

而对于面向大众的内容建设,成功的标准就是成为“网红”。

越红越会遭到同行们的质疑。

毕竟大家都是行业内的人士,一旦在公众科普方面运营突出了,自然有人会去关心他的业务水平到底如何?学术成就又有哪些?然而业务水平靠大众其实是无法判断的。

而学术成就,更不是靠粉丝数和点赞数决定的。

第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人红是非多,且不说能不能红。

健康及诊疗的视频中的内容需要有着较为严谨的表述。

一旦再表述上有所不当,就会有放大效应,影响到公信力。

此外,感兴趣的观众往往又是有着相应疾病困扰的人群。

他们看到科普内容,自然会去留言,会去发信息,去需求帮助。

然而网络诊疗的风险较高。

很多关键的医嘱是不能在无资质的平台上予以明确的。

前段时间我媳妇就提醒我:"以后不要随便建议别人吃阿司匹林了,我们单位有个人听了医生的建议,吃阿司匹林脑出血了,现在对给建议的人很有意见"。

的确如此,在网络平台上,对于专业医生而言,轻描淡写的医嘱往往意义不大,但是一旦涉及到用药方案,又会牵扯到相应风险,真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第三、一不小心陷入舆论漩涡


大家看一下下面一幅图片,有什么感受:

这是2014年西安的一张图片。医护在完成一台复杂的手术后拍照留念。

但是这张照片的流出,却受到了公众的强烈批评,最后卫健委也下场对当事人严厉批评,认为此行为缺乏人文关怀。

这就是西安的“拍照门”事件。

首先从专业的角度而言,手术已经结束,过程复杂,医护拍照留念似乎没什么不妥。

但是从公众的角度而言,医护放着躺在手术台上的患者不顾,径自拍照,缺乏关照,无法忍受。

在舆论传播学中,有一个理论叫做:“弱者优势,情感强势、轻者为重、次者为主”。

也意味着现实中的强者,都是舆论中的弱者,比如:官员、城管、企业家以及医生。

这些现实中强势的一方一旦出现在舆论中,都很容易变成大家所批判的一方。

在上面这种照片中,医护虽然没有做出不利于患者的实际举动,但是缺少了与患者的关注与互动,就造成了舆论的被动。

同样的道理,大白在抗疫的早期往往受到舆论的称赞,因为他们和患者站在一起抵抗强势的疫情。

而在后期,大白变成了管控者,成为了强势的一方,就很容易受到舆论的批评。

所以,医生若成为网红,由于相对于患者而言,职业上先天的强势,很容易陷入舆论的漩涡,受到批评。

轻则留言区挨上几句骂。重则上纲上线。

当然,我们也可以学学较为合理的宣传照片,比如下面这张吴孟超院士的手术图片。

医生正在全神贯注地完成手术,所以强势的一方是病患,医护不会受到舆论谴责。

而下面这种林巧稚大夫的照片,虽然医生们谈笑风生,却在进行诊疗,和弱势的患者建立直接联系和沟通,同样也没有展现出强势的一面,也受到大家的好评。

一个合格的医生除了学术上有所造诣外,同样也需要去将医学知识普惠大众。

“网红”其实是个伪概念。

“红而不网”在业界是存在的,但是敢于晾在大众的视野下去接受群众的检验,反而更需要勇气,也更需要方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