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 我爱夏天,因为,我恰好也爱生活。 居家月余,再出门,夏已深,太阳强烈,万物明亮,处处洋溢着盛夏的灿烂。 以前,每到这个时节,就向往着海风、蝉鸣。 而今,虽无缘沙滩和浪花,但夏日风情,却丝毫未减。 梅子留酸,榴花欲燃,荷花镜里香,蛙鸣草深处,夏木阴阴正可人。 眼中有景,心中有爱,悠悠夏日,一样诗意盎然。 时至六月中,初夏的轻柔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盛夏的热烈。 鸣蝉声里,暑气日趋盛大蒸人。 此时,可如苏轼一样,暑至临溪濯足,任清清凉凉的溪水洗去满身燥热。 最好是就近寻一处山林,沿小径探幽,穿青树,过翠蔓。 闻水声寻去,溪水潺潺,清洌见底,掬水在手、在脸、在足,清爽至极。 犹记得,老家就有这样的山泉,泉水旁树木环绕,形成了天然的避暑胜地。 那份清凉,至今难忘。 夏天,是荷花的天下,绿荷红菡萏,卷舒任天真。 真想小楫轻舟,划入藕花深处。 晴云轻漾,熏风无浪,撑一叶轻舟,赏满池青莲。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风,满座凉,莲,入梦香,几分幽远,几分禅意。 愿有一颗莲心,闻朝露而醒,倚清风而眠。 云淡风轻,悲喜自渡,亦不失为夏日清欢。 前两日,看到一个视频。 烟雨朦胧的江南,成了一幅绝美的水墨画。 今夏,想来是见不到江南的这份浓淡相宜了。 但雨后登楼看山,也能窥得几分雾气氤氲的淡雅。 远山如黛,静默无言,望着那山,那雾,那天边的云,尽觉山中日月长。 想起近来很火的一句话:
你若有闲心,风月山水皆可得。 汪曾祺于《人间草木》里,写了一段夏日解暑妙法: “西瓜以绳络悬于井中,下午剖食。 一刀下去,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 盛夏的幸福,都是各种瓜果给的。 冰镇西瓜、李子、桃子。 或是一杯酸酸甜甜的酸梅汤,一碗清凉沁爽的绿豆粥,一口下去,从嗓子眼凉到胃里。 三伏天时,葡萄架下放一把藤椅,抱大半个冰好的西瓜,往那一坐。 一勺西瓜,一声蝉鸣,真是无事小神仙呀。 夏日的夜晚,也想浪漫一点,与爱的人,月下漫步,再轻罗小扇扑萤。 那年,沈复携芸娘居沧浪亭消夏,夫妻二人终日读书论古,品月评花。 一晚,两人想邀月畅饮,不巧夜空忽阴云密布。 意兴索然时,却见河对岸萤光明灭万点,闪烁如织,煞是好看。 这个夏天,寻个疏星朗月的晚上,同爱人去看看萤火虫吧。 兴尽而归,定会整夜好梦。 买了盆茉莉花,殷勤照料了许久,初来时微枯的枝叶又重新挺立,白色的花骨朵也绽开了,芳香扑鼻。 喜欢周末早上,竹影爬满半墙的时候,莳花弄草,浇浇水,松松土。 一边干活,一边欣赏。 遇到花草愉悦舒展时,赶紧用手机拍下它们最美的样子。 古人将花草视为友人,因常与之相伴,可习得韵致。 如兰令人幽,莲令人淡,松令人逸。 我本俗人,所求不多,只盼赏心悦目,舒畅心怀。 在三毛眼里,夏天是声音的季节,有雷声、蛙声、鸟鸣及蝉唱,而蝉声足以代表夏。 小时候,嫌蝉声太吵,烦不胜烦时,总会想方设法去抓蝉。 后来,慢慢懂得,无蝉鸣,不夏天。 若静心去听,蝉的音色优美,节奏明朗,常常吟诵着夏日的绝句。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无事时,搬个小板凳到绿槐阴里,闭眼听蝉鸣,听风声掠过树梢,听夏日的欢腾和热闹。 夏日最惬意,莫过于日中一闲眠。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养心养目,收神守心。 陆游有首诗,字字句句甚合心意:
家有客来,各自午睡。 待客去,自己再度酣睡,真是畅快。 长夏时,正午日头灼热,芭蕉分绿与窗,很幽静。 午睡之乐,倍于黄昏,睡起无情思,发发呆也好。 夏日天气燥热,又兼之一些烦心事。 因而常会有心神不定的感觉,每当此时,可远离人群独坐静心。 可烹清茶一壶,于室内窗边小坐。 晴天看天上流云变幻,雨天听雨打芭蕉。 不去忧虑,不去生恼,给心松绑,给灵魂一片净土。 待茶汤温凉,再细细品饮,哪怕只是片刻的潇然无事,也不觉心静神清,身体松快。 或许,这正是夏日怡养身心的妙方。 古人说:“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 深以为然,当生活无常,心有迷茫时,就去读书。 这个夏天,不论你在何处、做何事,都别忘了拿起书本去读。 读诗词歌赋,读小品散文,读名著小说,读闲散文字…… 纵使世界喧嚣,但书依然如初。 或许,我们也会遇到: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但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山水亦书也,棋酒亦书也,花月亦书也。 夏天是热烈的,也是诗意的。 有清风半夜鸣蝉,有竹摇清影罩幽窗,还有绿阴幽草胜花时。 心有美好,生活处处是万水千山。 十件闲事,让你过出夏天的仪式感。 最后,很喜欢的一句话,送给夏天和你: “在夏天,我们吃绿豆、桃、樱桃和甜瓜。 在各种意义上都漫长且愉快,日子发出声响。” 作者 | 木念,来源:美物计(id:huanqiukank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