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有两个学生,很特别。 特别生一个叫孔鲤,另一个叫陈亢。 孔鲤是老先生的独生子,字伯鱼。陈亢却没有被司马迁列入孔门弟子名单,应该是粉丝。而且,就像所有追星族一样,他对孔夫子的言行举止十分好奇,也十分关心。 有一天,陈亢遇到了孔鲤。 这可是天赐良机,陈亢当然不肯放过,便赶紧向比自己年长一辈的孔鲤提出问题。他说:伯鱼先生,您在老先生那里,应该也多少听到过些特别的教导吧? 孔鲤说:没有呀! 接下来,孔鲤讲了两件事。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诗乎? 对曰: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 鲤退而学诗。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礼乎? 对曰:未也。 不学礼,无以立。 鲤退而学礼。 趋,就是小步快走,表示恭敬。 庭,则是建筑物台阶前的空地。 趋而过庭,即小步快走通过庭院。 只不过,孔鲤在趋而过庭时被叫住训话了。 所以,后世便把接受父亲的教诲叫做趋庭。 把受教于父亲叫做过庭。 父亲的教诲则叫做庭训、庭闻、过庭语。 现在我们来讲这个故事。 ![]() 〇 胡永凯绘 某天,孔子一个人站在庭院里,孔鲤恭恭敬敬迈着碎步从他面前走过,结果被孔子叫住。 孔子问他, 学诗了吗? ![]() ![]() 孔鲤回答, ![]() ![]() 还没有。 不学诗,就不会说话。 ![]() ![]() 于是孔鲤退了回去,开始学诗。 又一天,孔子又是一个人站在庭院里,孔鲤又迈着碎步从他面前走过,结果又被叫住。 孔子问他, 学礼了吗? ![]() ![]() ![]() ![]() 还没有。 不学礼,就不会做人。 ![]() ![]() 于是孔鲤退了回去,开始学礼。 孔鲤告诉陈亢:我听到的,就这两条。 陈亢却非常兴奋。他说:我只问一个问题,就得到了三个答案:知道要学诗,知道要学礼,还知道了作为君子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儿子。 该怎样呢? 原文只有一个字:远。 或者说:君子远其子。 什么叫远? 疏远吗? 冷淡吗? 为什么? 说法五花八门。有人说是因为角色分工不同:严父慈母嘛!也有人说是为了保证父道尊严。父子之间过于亲热,就会没大没小,不成体统。 所以,必须保持距离,不能腻。 结果怎么样呢? 那些不会做爹的便整天端着架子板着脸,见了儿子不是训斥便是打骂,毫无父爱可言,就像《红楼梦》里贾宝玉的父亲贾政。没错,那正是个伪君子。 ![]() 〇 《红楼梦》影视素材 事实上,这种做派不但虚伪,而且愚蠢。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可是既需要母爱也需要父爱的。缺少任何一方面,都会有问题。何况父子之间不像母子,原本就关系微妙。男孩进入青春期以后便更是如此,弄不好就会反目为仇。这时你还来个“君子远其子”什么的,岂非雪上加霜? 那么,正确的处理方式是什么? 亲密有间 也就是说。 既充满父爱,又保持距离。 孔子对待孔鲤便多半如此,至少没有证据表明他会像贾政那样。我们不知道那“庭训”是什么语气。但从内容看,应该是温和平实的,因为说那些话完全犯不着声色俱厉。至于不给儿子开小灶,则不过是当老师的对学生一视同仁,再说他家也没有独门绝活要秘传。 其实“君子远其子”只是陈亢的说法,理解为冷若冰霜更是大错特错。 要知道孔子是主张中庸的,他认为事情做过头就等于不到位,叫: 过犹不及 那么,把父子关系弄得像敌人或路人,算什么? 当然,溺爱也不对,也是过。 既不疏远也不溺爱,才叫中庸之道。 道理也很简单: 没有父爱就没有健康,没有距离就没有原则。 ![]() 〇 胡永凯绘 但,仅仅这样说,还不够。 为什么呢? 因为继承文化遗产,必须进行现代阐释。按照现代文明的观点,孩子不是任何人的私有财产,更不是工具和奴隶。他们首先是人,其次才是你的孩子。 让孩子成为真正的人,才是父母的天职。 那么,真正的人,有标准吗? 有。 是什么? 独立人格,自由意志。 为什么是这两个标准呢? 道理很简单: 没有独立人格,就是奴隶; 没有自由意志,就是木偶。 ![]() 〇 胡永凯绘 所以,各位家长请注意: 这两条要是没了,你的人生将连同他的一并失败。 也就是说: 有间不是疏远也不是冷淡,而是尊重。 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的。 那么,怎样尊重? 人格既然独立,就不能非法侵入。 这就要: 尊重隐私 意志既然自由,便不能强行干预。 这就要: 尊重选择 当然,父母家长对未成年人有监护权,对已成年人有建议权。但,监护不是管制,建议不是命令。父母亲甚至可以这样说:孩子,你有权做出选择,但你做出的任何选择都将由你自己埋单。 这就是尊重,也是真正的爱。 在尊重的前提下去爱,就叫亲密有间。 父子如此,夫妻和情侣也一样。 |
|
来自: hercules028 > 《易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