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语文课代表,在父亲节到来之际,和大家一起重温老课文《台阶》,向平凡而伟大的父亲致敬。在这篇小说中,“我”家的老屋只有三级台阶,而在当地人看来,台阶越高就越有地位,于是父亲决心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他辛苦了大半辈子,终于盖起了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可是,屋造好了,父亲人也老了,同时,他发现家庭地位并没有高出多少,一种失落袭上心头……这篇小说,可以说是一则关于父亲的寓言,其中包含着每一位父亲的宿命:他们年轻时为家庭辛勤奉献,中年时为孩子搭建台阶,到老年却只能沉寂失落。
记得曾读过一句话:“是母亲,为我们构筑了一间温暖的小巢,而父亲,却用他那并不厚重的肩膀,把这间小巢推到一个朝阳的山坡上。”是的,母亲是用来展现家庭的温暖的,父亲则是用来维护家庭的生计的。“吃苦耐劳,辛勤奉献”是贫困家庭中父亲的特质。小说中的父亲,年轻时有的是力气,可以把青石板“一下子背三趟”,这样他还感觉不到累,他从来不为出力流汗觉得可惜,却为干活“磨破了他一双麻筋草鞋”“感到太可惜”。父亲的辛劳是长期的,春夏秋冬,四季如常,一年又一年,成年累月,他都是“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冬天,晚稻收仓了,春花也种下地”。父亲所有的付出都是默默地,甚至是偷偷地,在家中,除了母亲知道(因为她也一样在为家庭奉献)之外,孩子们并不知道,他们以为自己生活在童话中,在父亲劳作时,孩子们还在暖暖的被窝里睡觉。
小说中说:“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边。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什么时候我们才会知道父亲的辛劳呢?有的人会早一点,有的人会晚一点。但有一点,只要你看到了父亲的付出,你就已经长大了。冰心有句话说:“父爱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觉到了就不是父爱了。”如果要改一改这句话,还可以说:“父爱是沉默的,等你长大了,或者自己做了父母才会真切地感觉到它。”父亲的辛劳,一方面是为家庭的生存,一方面是为家庭的地位。过去的时代,家庭的地位是由男性的地位决定的,女性的地位与尊严只能依附在男性身上。于是,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一个“台阶梦”,他们会在中年之后,咬紧牙关,为孩子搭建更高的台阶。对于江浙一带的父亲们来说,这台阶是显性的,就是家门口的那一级级台阶。在中国,建筑从来都不仅仅是建筑本身,其中还包含着人类的情感和文化。谁家台阶高,谁家地位就高。于是,小说中,“我们家的台阶低”就成了父亲绕不过去的心坎。“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这句话他不知说了多少遍。”很多人认为这是父亲的虚荣,其实,如果没有女人和孩子,父亲未必会有这种“虚荣”。男人在为人夫、为人父后,藏在心中的这种“台阶情结”才会被一次次唤醒。这是为人夫、为人父的责任,他们只能为家庭地位和尊严奋斗。你看,小说中的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他是不在乎自己有没有地位的,低眉顺眼,不言不语,坐在树荫下抽上一袋烟,自由自在,自得其乐,难道不是每个男人的梦想吗?可是,为了家庭,为了孩子,父亲“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了!造新屋当然是辛劳的:“白天,他陪请来的匠人一起干,晚上他一个人搬砖头、担泥、筹划材料,干到半夜。睡下三四个钟头,他又起床安排第二天的活。我担心父亲有一天会垮下来。然而,父亲的精力却很旺盛,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可是,再辛苦,父亲也要自己去干,也要陪着匠人干,还要陪着笑容和别人一起干。这些辛苦他是不怕的,因为有心中那方台阶在。要开始造台阶了!下面这段文字,每次读我都心潮澎湃:
“那天早上父亲天没亮就起了床,我听着父亲的脚步声很轻地响进院子里去。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踏黄泥。……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在他心中,台阶显得多么神圣!连每一根头发,都在用尽全力,帮着父亲“挑”水!
每位父亲心中都有一方台阶,他们尽其所能地把它垒高,然后交给儿女,然后自己终老。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儿女们以后活得比自己更幸福,比自己更轻松,比自己更有尊严和地位,这是父亲们的精神寄托。
记得罗振宇在有了自己的双胞胎女儿后,看着罗思思、罗维维娇嫩的脸庞,动情地说过一句话:“我一定会努力,让我的女儿十八岁的时候,这个社会变得更公平,更安全,更美好。”
是啊,我们的所有努力,不都是为了儿女们可以坐在我们的肩膀上更好地生活吗?
就在这种心甘情愿的奉献中,父亲不知不觉老了。
苍老到来得那么突然,连父亲自己都不知道。突然有那么一刻,“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原来,即使为儿女们建造了高台阶,还是感到不自信。
造台阶时决心大、劲头足,可是,台阶造成之后却觉得仍然不放心,父亲担心:难道我做到这样,家庭就有地位了吗?孩子就一定能过得比我好吗?“不行,我还要继续奋斗!”每一位父亲都会这样继续鼓励自己。
可是,偏偏这时候,儿女们发现父亲老了,虽然父亲自己不承认——
“我亲眼看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我就不让他抬,他坚持要抬。抬的时候,他的一只手按着腰。”
“父亲老了。糟糕的是,父亲却没真正觉得他自己老“,哪个父亲会愿意承认自己老了呢?哪个父亲愿意放弃为儿女们做奉献的责任呢?
老了就老了吧,毕竟新屋建成了,毕竟台阶建成了。
可是,偏偏此时父亲发现,自己的家庭并没有因为台阶高一点就有了地位和尊严,他还需要继续奋斗!
可是,偏偏就在此时此刻,他发现自己真的老了,他没法继续奋斗了——
“有一天,父亲挑了一担水回来,噔噔噔,很轻松地跨上了三级台阶,到第四级时,他的脚抬得很高,仿佛是在跨一道门槛,踩下去的时候像是被什么东西硌了一硌,他停顿了一下,才提后脚。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我只好让在一边,看父亲把水挑进厨房里去。厨房里又传出一声扁担沉重的叫声,我和母亲都惊了惊,但我们都尽力保持平静。等父亲从厨房出来,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父亲说他的腰闪了……”
将自己全部奉献给家庭和儿女之后,却发现并没有起到多少作用,耗尽精力,结果却未能如愿;继续奋斗,却发现自己已经苍老。此时此刻,哪一位父亲不失落?!哪一位父亲不痛心?!
“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这人怎么了?
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这人怎么了?”父亲这是心有不甘呐!
哎,一个真正的男人,腰杆是最硬的,哪个男人没有在酒后嘶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可是,为了儿女,他可以把头低到尘埃里,只要可以继续奉献,他就感到骄傲。
可惜,父亲也会变老,不然,他们可以为儿女奉献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啊!
我们唯一能够报答父亲的是,在他们老了之后,我们能够读懂父爱;在他们老了之后,我们开始想起他们的付出。
欧洲有句谚语说:“父亲和儿子的感情是截然不同的,父亲爱的是儿子本身,儿子爱的是对父亲的回忆。”对于儿女,这将是一种遗憾;但对于父亲来说,这其实也就足够了。
因为,这是父亲们的宿命,也是父亲们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