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曹操之“望梅止渴无影事”,虚构的故事完全有资格进入课本

 金色年华554 2022-06-19 发布于上海

曹操的故事当中有一则广为流传的“望梅止渴”,在课本里也有。这个故事有名的根本原因在于“望梅止渴”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相合,这不说着说着我嘴里开始生津,证明我原来吃过酸梅。但我一直以为大家和我一样,认为“望梅止渴”是虚构的故事,在这点上我没有新意,无法证明确有其事。结果,网上检索了一下,认为“望梅止渴”是真实的占据主流观点,出乎我的意外,所以我还是坚持写了这篇短文。

文章图片1

“望梅止渴”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文章图片2

译文:“魏武帝(曹操)行军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们都非常口渴,于是他传令道:' 前边有一片梅子林,结了很多果子,梅子酸甜可以解渴。’士兵听了后,嘴里的口水都流了出来,曹操利用这个办法促使部队尽快赶到了前方,找到了水源。”

我们在前面讲过“裴注”,裴注里没有提到这个故事,当然裴注没有提到的事情未必一定没有发生过。下面,我们考证一下。

我们研究一下曹操在官渡之战前手下军队的成分。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曹操被拜为骑都尉,与皇甫嵩在颍川打败黄巾军,斩首数万级。随之迁为济南相。后朝廷征其为东郡太守,拜为议郎,曹操不肯迎合权贵,遂托病回归乡里。这是曹操第一次与军队发生亲密关系,但是曹操从政旋即回乡,没有自己的军队。

中平五年(188年),汉灵帝设置西园八校尉,曹操因其家世被任命为八校尉中的典军校尉。西园八校尉,是掌管近卫禁军的八位将军,多由皇帝亲信担任。禁军分上、中、下、典、护五军,蹇硕任上军校尉,袁绍任中军校尉,鲍鸿任下军校尉,曹操任典军校尉,助军左校尉赵融,助军右校尉冯方,左校尉夏牟,右校尉淳于琼。曹操只是统领之一,没有自己的独立部队。

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驾崩,太子刘辩登基,何太后临朝听政。后面的事就是董卓擅权,我们上一节谈到的。曹操改易姓名逃出京师洛阳(今洛阳东),到达陈留,“散家财,合义兵”,首倡义兵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卓。陈留在哪里?今开封市区东20千米处陈留镇区。陈留在春秋时期属郑国,名留地。后被陈国所并,更名为陈留,此后设立过郡、县。历史上陈留人才辈出,商汤时的宰相伊尹,东汉文学家蔡邕,汉武帝时期黄宜等均是陈留人。曹操在此地起兵南下,自然最初的士兵是当地北方人,但也只招到五千士兵。

初平元年(190年)正月,袁术等人共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曹操任代理奋武将军,参加讨董军。在讨伐过程中,大家各怀心事,意见不统一,董卓挟天子退避长安时,曹操力排众议独自追击,结果曹操行至荥阳汴水(今荥阳西南),与董卓大将徐荣交锋,因士兵数量悬殊,曹操大败,士卒伤大半,自己也被流矢所伤,幸得堂弟曹洪所救,幸免于难。这下家底没了。讨董联军就是乌合之众,不久就解散了。

曹操又成了光杆司令,只能带着夏侯惇等人去扬州募兵,扬州丹阳兵是当时劲旅,扬州刺史和丹阳太守很给面子,直接给了曹操四千余人丹阳兵。可惜在半路上,这些丹阳兵都跑路了,半夜里把曹操的主帐都给烧了,魏书记载曹操当夜手杀数十人,才得以出营,最后只留下区区五百人,根据裴注,“至铚、建平,复收兵得千馀人,进屯河内”,曹操这才复活。初平二年(191年),曹操在东郡大败于毒、白绕、眭固、于扶罗等,袁绍表其为东郡太守。

文章图片3

初平三年(192年),青州黄巾军大获发展,连破兖州(治昌邑,今山东巨野东南)郡县,斩兖州刺史刘岱。济北相鲍信等人在陈宫的外交攻势下迎曹操出任兖州牧。曹操和鲍信合军进攻黄巾。鲍信战死。曹操“设奇伏,昼夜会战”,终于将黄巾击败。当年冬天,获降卒三十余万,人口百余万。青州黄巾军号称百万,但大部分都是老弱病残,这部分基本上被曹操筛选出来去耕种、纺织,给自己提供后勤。而其中的精壮男子,都被专门挑出来组建了著名的“青州兵”曹操收其精锐,组成军队,号青州兵。这才是曹操起兵的家底,前面即便有丹阳兵留存也只可能是极少数了。自此以后,曹操基本上不再募兵。

曹魏郎中鱼豢《魏略》载:“而青州军擅击鼓相引去。众人以为宜禁止之,不从者讨之。逵以为“方大丧在殡,嗣王未立,宜因而抚之”。乃为作长檄,告所在给其廪食。”这是说,曹操病逝后,青州兵听到曹操死了,击鼓召集众人,意思是曹操死了,青州兵也该回家了,曹丕等人一度要派兵讨伐,贾逵赶紧出面以曹操刚死,太子都没确立,还是以安抚为主说服曹丕不要硬追,这才出具一道檄文,让各地给这些回乡的青州兵提供饮食。这就是青州兵的结局,侧面也证明赤壁之战死的主要不是青州兵。

青州之名,始见《尚书·禹贡》:“海岱惟青州”,为古“九州”之一。上古为东夷之地,至夏商间,先后为爽鸠氏、季则氏、逄伯陵氏所据。周初封吕尚为齐侯,地始归于齐。历春秋战国之世,均为齐属。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设青州刺史部,驻广县,称青州城。其地位于鲁中山区沂山山脉北麓和鲁北平原洽接地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但不适宜于梅子生长。梅树结果就是梅子,传统梅树就生长在亚热带地区。梅子一般生长在年平均温在12度到23度之间的地区,喜欢温暖气候,喜欢早春温暖,雨水很多的地区。不耐寒,零下4度就会冻伤。光最后一条就决定了梅子没法在青州生存,山东的气候冬天是贼拉拉的冷。冀州,是《禹贡》所述的九州之一,包括现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北部、以及辽宁省与内蒙部分地区,在古代同样不适宜种梅子。当然现代北方也有种植梅子的地区,那都是改良和引种的品种。

黄巾军是东汉末年钜鹿人(今河北省南自平乡任县至晋县藁城一带地区)张角所领导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军队。黄巾军中多为冀州流民、山贼出身,衣食无靠,生死不知,对大贤良师张角非常崇拜,作战异常凶猛,初时声势浩大,攻城夺邑,焚烧官府,扫荡豪强地主坞堡,取得很大胜利,后因张角病死军中,黄巾逐渐势弱,各部黄巾互相各自为战,未能协调配合;人数虽多,却缺乏战斗经验,逐渐被朝廷逐个剿灭。黄巾军主力被镇压后,冀州黑山(今河南新乡市辉县西北约三十五公里)等地农民纷纷起义,被称为黑山军。黑山军活动区域是中山、常山、赵郡、上党、河内等地太行山脉的诸山谷之中,数量占当地人口四分之一至十五分之一,声势浩大。黑山军也可视为黄巾军的合理延续。

曹操收服了哪些黄巾军呢?于毒,朝歌(今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人,东汉末年黑山军首领之一,曾与曹操在东郡大战,被曹操所败,后被袁绍斩杀。据《淇县志》,于毒义军屯驻朝歌西山一带,南起沧水北岸的青岩山(云梦山),北到淇水南岸的青岩绝,大本营驻扎中部鹿肠山。山中有座名叫老虎岭的高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于毒带领能工巧匠,建寨山顶,从此,“老虎岭”改称“老虎寨”,又叫“于毒寨”。

白绕,东汉末年黑山军首领之一,初平二年(191年),与于毒、眭固合兵攻略魏郡、东郡,东郡太守王肱无法抵御,于是曹操领兵进入东郡,在濮阳击破白绕。

眭固这个人比较特别,字白兔,东汉末期蓟州人,黑山军首领之一,与于毒、白绕齐名,与袁术合谋共攻东郡,反为曹操所败,后成为张杨部下。建安三年(198年),曹操攻击吕布时张杨欲迎救,张杨部下杨丑杀张杨欲带领张杨部下投奔曹操。但未成事而被眭固所杀。眭固带领张杨部下屯军射犬(河南省武陟县西北),欲投奔袁绍。曹操派遣史涣、曹仁急攻眭固。眭固自领亲兵出奔袁绍,于犬城被史涣等截击诛杀,曹操再围射犬,众人皆降。曹操因此吞并河内,袁绍有感地位被威胁,从此,激发了袁曹之间的矛盾。固以一己之死成功挑拨了两个光屁股长大的兄弟的原始感情。

相关记载如下,《三国志·魏书·武帝纪》:“黑山贼于毒、白绕、眭固等十余万众略魏郡、东郡,王肱不能御,太祖引兵入东郡,击白绕于濮阳,破之。袁绍因表太祖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三年春,太祖军顿丘,毒等攻东武阳。太祖乃引兵西入山,攻毒等本屯。毒闻之,弃武阳还。太祖要击眭固,又击匈奴於夫罗于内黄,皆大破之。”

这样看来,曹军的骨架就是河北一带的农民组成的黑山军,然后被编为青州兵。这些北方的伙计哪里会有普遍吃南方梅子的经历?就拿我来说,从小我只听说过南方的荔枝,但没吃过,后来市场开放了,什么杨梅、荔枝都能吃到了,但是第一次吃红毛丹是在广州,第一次吃酸角是在云南。古代交通不便,尤其是北方物资匮乏,战乱时节连饭都吃不上,有啥条件能够让大众都品尝到有水分但不解饿的南方水果呢?不排除曹军中有南方人,也不排除有人吃过梅子,尤其是酸梅,但大众应该普遍不具备酸梅体验,说前面有梅林不能够引起多数人的生理反应。故我认为“望梅止渴”不具备生活原型,是南方人编造的美好故事。

也有人考证过,假使历史上真有“望梅止渴”,应该是在哪场战争中。曹操拥有青州兵后,助袁绍打败刘备、单经及陶谦诸军。初平四年(193年)春天,曹操在匡亭(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南)之战获胜,六百里大追击大败袁术、黑山军和南匈奴。徐州牧陶谦率军攻入兖州南部的任城,曹操率军征讨陶谦,攻克徐州十余城。

一般认为,“望梅止渴”就发生在曹操在匡亭之战后六百里大追击袁术期间,因为这是从北方往南方打,进入了梅林生长分布区。据安徽省《含山县志》载,“望梅止渴”发生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梅山村。含山县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皖中东部、巢湖之滨。含山在秦汉时为历阳县地,属九江郡,自唐武德六年(623年)起置县。我认为,《含山县志》在三国历史上的记载含金量比较低,附庸风雅的成分比较多,网上反驳“含山县说”的观点很尖锐,主要是曹操历次用兵时节都不是梅子成熟期。

但我并不否定“望梅止渴”这个故事的文学价值,有人说这是一种智慧,也有人说这是曹操奸诈之处。但不管怎么样,它都成功引起了许多人的思想共鸣。《舆地纪胜》卷四十八“和州条”载,王安石诗云:“将军马上设良谋,遥望青山指梅树。日往月来时已久,万古千秋名未朽”。明代诗人戴重《梅山梅花》:“千里吴江春水深,许君饮马望江浔,空山花树无人迹,枉被曹瞒指到今”。清康熙赵灿(《含山县志》修撰者)《怀梅山古迹》:“人望影婆娑,扶筇叹未过。睛云穿斗汉,萧寺结烟萝,色泛金尊满,分光绿野多。当年消渴处,到此渴消么”。清和州太守扬继芳《梅山》:“鸟啼带雨㲹烟树,云是阿瞒止渴处。白草黄梅成古今,青山碧水自朝暮”。清知府许畅《登楼望梅山》:“此地曾经魏武过,雄风仿佛寄层峦”。这都是借“望梅止渴”故事对曹操功业的追思,抒发自己的情怀。

文章图片4

安徽省含山县环峰镇南郊就是梅山

明朝万历《和州志》载,梅山上原建有“止渴”亭,梅山庵。清康熙《含山县志》记载:“梅山塔,梅山有石峰峭立,为庸术谬凿,士民扼腕多年,至明万历乙卯(1675年)知县邹益,始虚采公论,力继成之,惜工未竟……州人戴重有《梅山记》”。梅山庵今为梅山寺,位于梅山脚下约2公里处。离梅山寺不远的乌龟坡南侧有一处石壁,平整光洁,上刻有“曹操行师至此望梅止渴”。这些看看就好。

和现在流行从教科书里翻案不同,我认为“望梅止渴”这个故事只要不是出现在历史教科书里,出现在语文课本或者生物学课本中都是极好的。各种古今中外的神话、童话和民间传说都能挤进教科书里占有一席之地,曹操这段影影绰绰、似幻似真的故事为什么就不能保留下去呢?

本章节未注明出处的历史资料基本上都来自《三国志》和《后汉书》,以后章节不提出处的,一般也来自这两本史书,当然要包括裴注。

这是第四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