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话常说:“人活一口气,气顺百病消。” 中医认为,气是组成生命的基本能量,生命在于气的运动,气行则血畅,血畅则寿长。 大家应该都有过这样的感受,气血顺畅的时候,不仅身体通畅,胃口好,睡觉香,连心情也会愉悦起来。 反之,气不顺,总感觉一口气堵在胸口,心情烦闷,抑郁悲伤,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严重的还会出现食欲下降、吃不下东西、排便不顺畅、眠浅易醒、噩梦不断等症状,痛苦不堪! 我国古代医典《黄帝内经·灵枢》记载:“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夏季气候炎热,很容易导致肝郁气滞,令人心烦气躁,头晕眼干。说起理气,我今天倒想和大家分享一个中医理气的经典名方——四磨汤,不仅行气降逆,还能补气扶正!四磨汤,被称为理气解逆的千古神方,因其由沉香,乌药,槟榔,人参四味药材,浓磨煎煮成汤,故而得名。四磨汤 原文:“四磨汤治七情伤感,上气喘息,妨闷不食” 主治:四磨汤主要治疗肝郁气结,七情变动,喘息气逆,脾气不升导致的烦闷不食的症状。 药方:人参6克、乌药6克、沉香6克、槟榔9克。
制法服法:四味药物先磨浓汁再和水煎服。 
“四磨”之名正源于此。由于方中诸药均较坚实、非久煎不能出其性,但煎煮过久又恐芳香气味散逸,而影响治疗效果,故用此法。 取其“磨则味全”之意,故称「四磨汤」。 简单来说,将每一种药材单独研磨细,再煎煮温服,既可以保留药性,又不至于攻补太过。 组方分析:四磨汤中的人参为君药,沉香,槟榔,乌药均为臣药。方中人参大补元气、健脾补胃;沉香降逆平喘,温中止呕;乌药顺气畅中、散寒止痛;槟榔导滞、杀虫、利水。 
四药合用可理气调血、消积止痛、疏通经络、调和脏腑,可以用于消化不良导致的腹胀、腹痛、食欲不振。 完全符合 “气上宜降之,气逆宜顺之” 的中医理论。 并且由于是纯中药,对于调理儿童肠胃疾病、中老年人消化功能紊乱有较好的效果,功能性便秘、肺心病心力衰竭等也可用其调理。 看到这里,我相信肯定有朋友会有这样的疑问,槟榔不是致癌的吗?为什么还要用槟榔? 其实不然!槟榔是临床上一味常用的中药,有驱虫、消积、下气、行水、截疟等功效,临床上应用较广,常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

这里要说明的是,用于药用的槟榔都是槟榔里面的种子,而非我们平常所用来食用的果壳。 而且它们的提取工艺、提取部位和食用方式均不相同。 四磨汤除了能够调理肝气郁结,七情变动的情志相关疾病,也常用来调理以下病症。由于肝郁气滞,肝气横逆犯胃,导致肝胃不和,肠胃结滞,表现为胃脘胀痛、胁肋部胀痛、呃逆吞酸、情绪抑郁等症状。中医里面认为人的身体中有两股气,脾气和胃气,脾气主升,胃气主降,一升一降,保证气流通畅。而一旦脾胃失和,该升的不升,该降的不降,逆气横行。表现在胃部,就是胃部胀满,喜欢打嗝,不想吃东西,时间长了就会损害胃。四磨汤中人参用来补气,槟榔散结气,沉香降逆气,乌药来行脾气。行气而不伤气,散气而不耗气,能够调和脾胃之气,从根本上调理此类问题。肝气失于疏泄、脾失健运就会肝脾不和,出现消化疾病,表现为腹部不适,腹痛腹胀,大便不正常,有时会出现便秘或是腹泻。前面提到脾胃失和,气机郁滞在中焦,体现在胃会引发胃病,体现在肠道,直接表现就是消化系统失常。缺少气的推动,腐熟的谷物堆积在肠道,难以正常排出体外。四磨汤能够行气疏肝,降气和中,打通消化通道。因此,该药方还经常用来调理儿童功能性便秘。夜间会感觉呼吸不畅,睡眠不实、受冷受凉,过度劳累的时候,病情会加重。气力不足,气行不畅时,肺气容易不足,从而引发一些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便是支气管炎哮喘。辨证加减使用四磨汤,能够达到补气行气的作用,从而缓解相关症状。1、孕妇、肠梗阻、肿瘤或消化道术后用药应该禁用四磨汤。2、四磨汤过于辛散,治疗各种腹胀虽然速效,却要中病即止,不利于久服,否则会导致气短乏力。3、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文中提到的方药,宜根据患者情况辨证加减,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除此之外,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理气”的习惯,才能真正做到“防微杜渐”,远离疾病。经常爱生闷气,焦虑郁闷的人,按压此穴,可以排出身体的浊气,疏通各处脉络。 太冲穴位置:在第一脚趾和第二脚趾之间的缝隙,向下约三横趾宽,第一和第二跖骨间的凹陷处。可以先用温水泡脚10到15分钟,后用指腹按压太冲穴,以感觉到酸胀为适宜的力道。用白萝卜煮水或者煲汤,能够很好地降气止逆,健胃通气,以一周一次为宜。另外,可以用单用玫瑰花,橘皮,山楂片泡水代茶饮,也可解郁理气,顺气止痛。一位中医只有一双手,能帮助到的人和有疾病困扰的朋友相比,犹如水滴与汪洋。 但是,只要大家一起行动,把好的中医知识转发、分享出去,成为一个有正能量、发光发热的人,就会有更多人看到我们、加入我们,共同调理好身体! 感谢你读到这里,每天早上6点,我们都会为您分享中医健康知识,赶快点击下方关注我们吧!记得星标公众号,不要让我们错过关心你的机会呀~温馨提示:相关病症需要进行辨证调理,用药需遵医嘱,切勿盲目施灸用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