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王继开 万物生来本是自私的 ![]() 这是生物进化中所注定的。每一个生物体的微观上都是复制体进行的复制或者繁衍的行为,比如我们所熟知的基因或者DNA,每一个基因的最终目的,是让自己进行无限传播,甚至抵制其他基金的传播,所以从基因的角度,它是自私的。 随着发展,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一个载体是纯粹一个基因,到一个载体上有着不同的基金起,基因就产生了利他性,这种利他性,表现在一些情况下,基因过度的自私,可能会让载体难以在竞争的环境得到发展,而一群互利的基因的配合下,反而会让载体在竞争中处于优势,以让下一代的基因更好的发展。 这种利他性,如同机器的运转,在种群种开展起来,表现为个体一定程度的互利,甚至在不同种群之间的个体,也打破了绝对自私的基因,表现为互惠互利,如一些寄生物种和宿主之间的关系。 更进一步的在一个种群中,总是存在自私的和大度的,或者说善良的和邪恶的,基因的本性是自私的发展,而种群中也自私的获利么?还是利他型会获利? 人类社会更加复杂,复杂在于,人类有着区别于一般动物的思想,这种思想是处了基因之外,又一个影响着行为举止的因素,或者称之为文化,对于本自私的基因来说,只有人类,拥有第二种基因,文化,可以对本性之间产生深远的影响。 ![]()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我们,我们人类,能够反抗自私的基因的暴政。 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来了,既然生物的微观基因是自私的,在种群中载体又可能表现出适当的利他性,那么到底欺骗获利大,还是利他获利大呢?尤其重要的是,在人类社会中,有着错综复杂的各种关系,又有着思想和文化的影响,最大的获利者,是诡计多端的自私者,还是大度无私的善者呢? 在此,有一个著名的博弈论,囚徒博弈:在原始的人类版本中,一个银行家判定两位玩家输赢,并对赢家付与报酬,假设两张牌,分为合作和背叛,那么将出现三种情况, 1:都选择合作,则奖励每人300元。 2:都选择背叛,每人罚款10元。 3:一人选择背叛,一人选合作,则奖励背叛500,罚合作者100。 虽然从理论上看,都选择合作的情况下,是双赢,但是在不知道对方牌的情况下,如果合作而面对了背叛,失败的代价会更高,背叛所带来的收益却是更多的500,所以最理性逻辑分析,却是对于每个人来说,无论对方选择哪种牌,我最好的选择是:永远背叛。 所以称之为囚徒困境,因为虽然每人都心知肚明,合作都会较高的奖赏,但是理性的两个对手都会同时背叛,而也同时得到罚款,获得一个较低分数,这就是困境,自相矛盾得令人恼火。 在这种囚徒困境中,没有任何方法可以达成信任,除非对方是一个虔诚的傻瓜,善良的根本不可能适应这个世界。 然而人类社会并不是这个囚徒困境的版本,它是这个版本的升级版,也就是重复博弈,这个复杂的重复性博弈里,孕育了着希望。 这个重复博弈只是将上述博弈与同一个对手无限次重复,一次博弈不再是博弈的终点,我们捡起手里的牌,准备着下一轮,在整个无限长的博弈里,策略是合作与背叛的各种顺序的排列组合,哪一种会取得最佳收益呢? 经过各种模拟运算,最后胜出的策略,是一个最简单,而且看起来最不聪明的策略,称之为“针锋相对”,这个策略在第一个回合合作,然后在接下来所有的步骤里,只是简单重复对手上一步的行动。这是一个相对宽容的策略,它有短期记忆,本意是合作 ,面对背叛时毫不手软的重复对手上一次行为,直到对手转善而过去的让他过去。 ![]() 人类所有的生活实践,从长远上和微观上看,都可以归为一个个未知回合数的重复的囚徒困境,通过博弈论的运算,在这种困境中获利最大的既不是一味的诡计欺骗,也不是善良的如同傻瓜,而是升级了的善意策略,它就是以德报德,以怨抱怨的善,别人如何对待你,你就如何对待别人,这是最理性获利最大的策略。 进化是偶然的,无目的的,基因是冷酷和自私的,经过几十亿年的进化,它们已经成精了。但是在客观世界里,对于人类而言,生命的意义,可以让你更加合理化得面对错综复杂的情况。 你生命中的每一天,为了你自身自私的基因更好的获利,最恰当的做法就是,做一个升级了的针锋相对的善者,以德报德,以怨抱怨。 从另一个意义讲,好人终得好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