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溥仪退位后,人们想把“大清门”改成“中华门”,为何翻开牌匾又不改了

 昵称14934981 2022-06-19 发布于辽宁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但在20世纪初,清朝也结束了自己的统治。

辛亥革命之后,当时人们想要将北京皇城大清门的牌匾改为中华门,但是在将牌匾拆下后,人们看到牌匾背面的几个字,却放弃了改名的想法,这是为什么呢?

北京城作为明清两朝的都城,曾经修建了非常宏伟的城墙与城门。

每逢改朝换代,人们都免不了对皇城进行一番大修,其一是为了证明改朝换代,二是为了显示政策也将发生改变,三是让办公场所也换换装修。

而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更换匾额。

明朝时期,被称为皇城第一门的就是南部的大明门。

大明门始建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国号命名的城门,最中间的一扇门,只有皇帝出巡或者举行大典时才可以开启,以示庄重。

清朝入关之后,对于大明门这块匾额进行了更换,将其命名为大清门,并且在上面写上了密密麻麻的满文。

又过了二百多年,宣统皇帝溥仪宣布退位,清朝彻底结束了自己的统治,在中国持续数千年之久的封建王朝终于落下了帷幕。

而大清门的匾额就显得有些刺眼了,对紫禁城内部来说,大清门是分隔的门户,对于城外的人来说,它就好比是皇宫的象征。

所以,当时有很多人对此都表示不满,认为封建统治已经结束,这块匾额也应该改名换姓。

不过这块匾额所用的材料非常珍贵,本身就价值不菲,若是直接丢弃的话,实在是有些浪费。经过人们的讨论,最终决定就将这块匾额给翻过来,在反面题字,将其命名为“中华门”,这样既不会浪费,也能够起到更换匾额的作用。

于是工匠们便架好了梯子,将大清门的匾额取了下来,准备进行一番检查,然后再在反面刻字。但看到反面,所有人都愣住了。

只见这块匾额的反面,赫然刻着三个大字:“大明门”。

原来当年满清入关的时候,也考虑到了这块匾额自身的价值,便直接将其翻了过来,在背后写下了大清门的字样。没成想数百年之后,后人也打算这样做,只可惜这块匾额正反面都已经写上了字,实在是没办法再写了。

哭笑不得的人们只好制作了一块朴实无华的木质匾额,写好了中华门的字样,然后挂了上去。

新中国成立后,对于中华门等地进行了清理修缮,将民国时期修建的一系列城墙与围墙统一进行了拆除,中华门也是在这时被拆除了。

纵观历史,从大明门,到大清门,再到中华门,这座饱经沧桑的城门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给后人留下了一段神奇的故事。

参考资料:

(明)计六奇.《明季北略》[M].中华书局,1993

(清)《大清会典》[M].凤凰出版社,2018

《从近代照片看天安门的巨变》;《北京纪事》;2000年04期

图片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