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鼻塞咽干方剂

 图书 馆员 2022-06-19 发布于内蒙古

鼻塞咽干方剂(收集整理)

1、龙麝紫芝煎
  【处方】何首乌1两,天麻1两(去苗),吴白芷1两,防风1两(去苗),羌活1两(去苗),甘草1两(炙),黑附子1两(炮),甘松1两,胡椒1两,良姜1两,零陵香1两,藿香叶1两,肉桂1两,川姜(炮)1两,白檀半两,麻黄(去节)1两,龙脑2分半,麝香2分半。
  【制法】上为细末,炒米粉4两,黄色糯米粥汁,入白蜜2两和就,作铤子,1寸半长。
  【功能主治】一切诸风,半身不随,口眼斜,头旋耳鸣,鼻塞咽干,四肢麻木疼痛,痰毒下注,腰膝沉重,筋挛骨冷,皮肤瘙痒,昏迷困倦,饮食进退,行步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1铤,细嚼,茶酒送下。如病重,每服3铤子,日3次。
  【摘录】《御药院方》卷一
2、柴胡石膏散
  【别名】柴胡升麻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处方】赤芍药 柴胡(去苗)前胡(去苗)石膏(煅)干葛各1.5千克 升麻750克 黄芩 桑白皮各1.26千克 荆芥穗(去土)1.11千克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解表清里。主时行瘟疫,壮热恶风,头痛体疼,鼻塞咽干,心胸烦满,寒热往来,痰盛咳嗽,涕唾稠粘。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淡豉10粒,煎至100毫升,去滓,稍热服。小儿分作三服,量大小加减,不拘时候。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3、八风丹
  【处方】滑石(细研)、天麻(酒浸),各一两。龙脑(研)、麝香(研),各一分。白僵蚕(微炒)、白附子(炮),各半两。半夏(白矾制)二两,寒水石(火烧通赤.细研.水飞)半斤。
  【炮制】上件药,捣罗为细末,入研者药同研令匀,炼蜜和圆如樱桃大。
  【功能主治】治诸风及痰热上攻,头痛面赤,目眩旋运,鼻塞咽干,颈项不利,痰唾稠浊,神情如醉,百节疼痛,耳啸蝉呜,面上游风,口眼蠕动。
  【用法用量】每服一圆,细嚼,温荆芥汤下,茶清亦得,食后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4、薄荷汤
  【处方】荆芥穗、盐(炒),各三斤;鸡苏叶七斤半,瓜蒌根十一两,缩砂仁三两,甘草(炒)四斤。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消风壅,化痰涎。治头昏目眩,鼻塞咽干,心胸烦闷,精神不爽。
  【用法用量】每服一钱,沸汤点,食后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5、柴胡升麻汤
  【处方】柴胡(去苗)、干葛、荆芥(去梗)、赤芍药、石膏,各一钱半。前胡(去苗)、升麻、桑白皮、黄芩,各一钱。
  【功能主治】治时行瘟疫,壮热恶风,头痛体疼,鼻塞咽干,咳嗽涕唾稠黏。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豆豉二十粒,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6、八风丹
  【别名】八风丸(《圣济总录》卷十六)。
  【处方】滑石(细研)天麻(酒浸)各30克 龙脑(研)麝香(研)各0.3克 白姜蚕(微炒)白附子(炮)各15克 半夏(白矾制)60克 寒水石(火烧通赤,细研,水飞)250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细末,人已研药同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樱桃大。
  【功能主治】诸风及痰热上攻,头痛面赤,头晕目眩,鼻塞咽干,颈项不利,痰唾稠浊,神情如醉,百节疼痛,耳啸蝉鸣,面上游风,口眼蠕动。
  【用法用量】每服1丸,细嚼,食后温荆芥汤或茶清送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
7、薄荷汤
  【处方】缩砂仁3两,瓜蒌根11两,甘草(炒,锉)4斤,鸡苏叶7斤半,荆芥穗3斤,盐(炒)3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消风壅,化痰涎。主头昏目眩,鼻塞咽干,心胸烦闷,精神不爽。
  【用法用量】每服1钱,食后沸汤点服。
  【摘录】《局方》卷十
8、柴胡升麻汤
  【处方】柴胡(去芦)、前胡(去芦)、干葛、石膏(煅)、赤芍药,各十两。升麻五两,荆芥(去梗)七两半,黄芩(去粗皮)、桑白皮,各六两半。
  【炮制】上俰咀。
  【功能主治】治时行瘟疫,壮热恶风,头痛体疼,鼻塞咽干,心胸烦满,寒热往来,痰盛咳嗽,涕唾稠粘。
  【用法用量】每服三大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豉十馀粒,同煎一盏,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小儿更量大小加减。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9、柴胡石膏散
  【处方】赤芍药、柴胡(去苗)、前胡(去苗)、石膏(煅)、干葛,各五十两。升麻二十五两,黄芩、桑白皮,各三十七两半。荆芥穗(去土)三十七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时行瘟疫,壮热恶风,头痛体疼,鼻塞咽干,心胸如满,寒热往来,痰实咳嗽,涕唾稠粘。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三片,豉十馀粒,同煎七分,去滓,稍热服。
  小儿分作三服,更量大小加减,不计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0、茯神汤
  【别名】茯神散
  【处方】茯神(去木)1两半,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柴胡(去苗)1两半,黄连(去须)1两半,贝母(去心,焙)1两半,秦艽(去苗土)1两,槟榔(锉)2两,甘草(炙,锉)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风劳咳嗽,心躁烦热,惊悸,鼻塞咽干,唇肿口疮,胸满少睡,手臂及腰脚疼。
  【用法用量】茯神散(原书卷九十)。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七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柴胡石膏散 【处方】 赤芍药、柴胡(去苗)、前胡(去苗)、石膏(煅)、干葛,各五十两。升麻二十五两,黄芩、桑白皮,各三十七两半。荆芥穗(去土)三十七两。 【炮制】 上为粗末。 【功效与作用】 治时行瘟疫,壮热恶风,头痛体疼,鼻塞咽干,心胸如满,寒热往来,痰实咳嗽,涕唾稠粘。 【用法用量】 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三片,豉十馀粒,同煎七分,去滓,稍热服。 小儿分作三服,更量大小加减,不计时候。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柴胡石膏散 【别名】 柴胡升麻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处方】 赤芍药 柴胡(去苗)前胡(去苗)石膏(煅)干葛各1.5千克 升麻750克 黄芩 桑白皮各1.26千克 荆芥穗(去土)1.11千克 【制法】 上为粗末。 【功效与作用】 解表清里。主时行瘟疫,壮热恶风,头痛体疼,鼻塞咽干,心胸烦满,寒热往来,痰盛咳嗽,涕唾稠粘。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淡豉10粒,煎至100毫升,去滓,稍热服。小儿分作三服,量大小加减,不拘时候。 【摘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局方》卷二:柴胡石膏散 【别名】 柴胡升麻汤、柴胡石膏汤 【处方】 赤芍药50两,柴胡(去苗)50两,前胡(去苗)50两,石膏(煅)50两,干葛50两,升麻25两,黄芩37两,桑白皮37两,荆芥穗(去土)37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效与作用】 外感风热、少阳、阳明合病,壮热恶风,头痛身疼,鼻塞咽干,口渴心烦,咳嗽自汗,脉浮缓。时行瘟疫,心胸如满,寒热往来,痰实咳嗽,涕唾稠粘。伤风,及阳气郁遏,元气下陷。春夏感冒,声重声哑,甚至痰壅气喘,咳嗽咽干,自汗。 【用法用量】 柴胡升麻汤(原书同卷宝庆新增方)、柴胡石膏汤(《奇效良方》卷十)。 【各家论述】 《医方集解》:柴胡平少阳之热,升、葛散阳明之邪,前胡消痰下气而解风寒,桑皮泻肺利湿而止痰嗽,荆芥疏风热而清头目,赤芍调营血而散肝邪,黄芩清火于上中二焦,石膏泻热于肺胃之部;加姜、豉者,取其辛散而升发也。 【摘录】 《局方》卷二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流气饮

处方大黄(炮)、川芎、菊花(去枝)、牛蒡子(炒)、细辛(去苗)、防风(去苗)、山栀(去皮)、白蒺藜(炒.去刺)、黄芩(去芦)、甘草(炙)、玄参(去芦)、蔓荆子(去白皮)、荆芥(去梗)、木贼(去根.节),各一两;苍术(米泔浸一宿.炒控)二两,草决明一两半。
炮制上捣,罗为末。
功能主治治肝经不足,内受风热,上攻眼目,昏暗视物不明,常见黑花,当风多泪,怕日羞明,堆眵赤肿,隐涩难开,或生障翳,倒睫拳毛,眼眩赤烂,及妇人血风眼,及时行暴赤肿眼,眼胞紫黑,应有眼病,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半,临卧用冷酒调下,如婴儿有患,只令乳母服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七:流气饮

处方大黄(炮)川芎 菊花(去枝)牛蒡子(炒)细辛(去苗)防风(去苗)山栀(去皮)白蒺藜(炒,去刺)黄芩(去芦)蔓荆子(去白皮)荆芥(去梗)木贼(去根、节)甘草(炙)玄参(去芦)各30克 苍术(米泔浸一宿,炒)60克 草决明45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
功能主治疏风泻火,退翳明目。治风热上攻,眼目昏暗,视物不明,常见黑花,当风多泪,怕日羞明,眵多赤肿,隐涩难开,或生障翳,倒睫拳毛,眼弦赤烂,及妇人血风眼,时行暴赤肿眼,眼胞紫黑者。
用法用量每服7.5克,临卧时用冷酒调下。如婴儿有患,只令乳母服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七
《幼科释谜》卷六:流气饮

处方蝉退、甘草、羌活、天麻、当归、防风、大黄、薄荷、赤芍、杏仁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风毒患眼。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煎服。
摘录《幼科释谜》卷六
《异授眼科》:流气饮

处方芍药、茯苓、防风、甘草、柴胡、羌活、独活、川芎、青皮、紫苏、荆芥、麦冬、连翘、石膏。

功能主治头风引邪,不能四散,攻入于目,目有障膜,形如垂帘者。
用法用量水煎,炮时服。
夏月,加黄连。
摘录《异授眼科》
《局方》卷七(吴直阁增诸家名方):流气饮

别名明目流气饮

处方大黄(炮)1两,川芎1两,菊花(去枝)1两,牛蒡子(炒)1两,细辛(去苗)1两,防风(去苗)1两,山栀(去皮)1两,白蒺藜(炒,去刺)1两,黄芩(去芦)1两,甘草(炙)1两,玄参(去芦)1两,蔓荆子(去白皮)1两,荆芥(去梗)1两,木贼(去根节)1两,苍术(米泔浸1宿,炒控)2两,草决明1两半。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肝经不足,内受风热,上攻眼目,昏暗,视物不明,常见黑花,当风多泪,怕日羞明,堆眵赤肿,隐涩难开,或生障翳,倒睫拳毛,眼弦赤烂;及妇人血风眼,及时行暴赤肿眼,眼胞紫黑。应有眼病,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明目流气饮(《袖珍》卷三)。
摘录《局方》卷七(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疮疡经验全书》卷四:流气饮

处方紫苏、桔梗、枳壳、乌药、甘草、芍药、白芷、川芎、防风、厚朴、木瓜、香附、官桂、川楝子。
功能主治蝼蛄串。

用法用量水2钟,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不拘时候服。

摘录《疮疡经验全书》卷四
《玉案》卷四:流气饮

处方白檀香1钱5分,沉香1钱5分,乌药1钱5分,桔梗1钱5分,香附2钱,白豆蔻2钱,枳壳2钱,缩砂2钱,苍术2钱。

功能主治心腹刺痛,皆因心事忧郁,不得舒畅,而作痛如刺。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摘录《玉案》卷四
《玉案》卷六:流气饮

处方当归5分,川芎5分,赤芍5分,黄耆5分,人参5分,甘草节4分,广木香4分,紫苏4分,乌药4分,桔梗3分,厚朴3分,枳壳3分。

功能主治虚而结痈。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玉案》卷六
《慈幼新书》卷六:流气饮

处方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青皮、陈皮、白芷、乌药、木香。

功能主治痘疮。
摘录《慈幼新书》卷六
逍遥散合顺气导痰汤治疗癫证痰气郁结证

一、逍遥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逍遥散

处方甘草(微炙赤)半两,当归(去苗.微炒)、茯苓(去皮.白者)、芍药(白)、白术、柴胡(去苗),各一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血虚劳倦,五心烦热,肢体疼痛,头目昏重,心忪颊赤,口燥咽干,发热盗汗,减食嗜卧,及血热相搏,月水不调,脐腹胀痛,寒热如疟。

又疗室女血弱阴虚,荣卫不和,痰嗽潮热,肌体羸瘦,渐成骨蒸。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烧生姜一块切破,薄荷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渣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九:逍遥散处方甘草(炙微赤)15克 当归(去苗,锉,微炒)茯苓(去皮,白者)芍药(白)白术 柴胡(去苗)各30克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疏肝养血,健脾和中。治肝郁血虚,五心烦热,或往来寒热,肢体疼痛,头目昏重,心悸颊赤,口燥咽干,胸闷胁痛,减食嗜卧,月经不调,乳房作胀,脉弦而虚者。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300毫升,加烧生姜1块切破,薄荷少许,同煎至210毫升,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备注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甘草、茯苓健脾养心;薄荷助柴胡以散肝郁;煨生姜温胃和中。诸药合用,可收肝脾并治,气血兼顾的效果。凡属肝郁血虚,脾胃不和者,皆可化裁应用。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九
二、顺气豁痰汤处方半夏(用白矾、生姜、皂角煮过)4.5克 茯苓 橘红 瓜蒌(去油)贝母 黄连 桔梗 枳壳各3克 香附(童便浸)2.1克 甘草1.2克
功能主治顺气豁痰。治痰气滞于心包络之舌痹或麻。
用法用量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赤水玄珠》卷三

鼻渊(鼻窦炎)方剂汇总(收集整理)

1、银翘辛夷汤

  【处方】银花9克 连翘12克 辛夷3克 山栀3克 黄芩3克 桑叶9克 荆芥6克 薄荷3克 桔梗6克 生甘草3克 丝瓜藤10克
  【功能主治】散风清热解毒。治鼻渊(鼻窦炎)。风热上乘,肺失宣利,热毒壅盛,熏蒸鼻窍,鼻流浊涕或黄脓涕,腥臭气秽,粘稠不易擤出,鼻塞不通,嗅觉不灵,头疼昏胀,眉棱骨痛,或发热微恶寒,舌质红苔黄,脉浮数。
  【用法用量】水煎服。
  【备注】方中银花、连翘清热解毒,与荆芥、桑叶、薄荷同用,疏散肺热,透达表邪;黄芩、山栀,清泻肺火,解毒凉血;辛夷入肺经而善通鼻窍;丝瓜藤性凉可化痰湿,又通鼻络;桔梗引诸药入肺经,直达病所;甘草调和诸药。共为轻清上行,解毒通窍之剂。
  【摘录】《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
2、参茸地黄汤
  【处方】怀熟地1两,山萸肉4钱,山药4钱,白茯苓3钱,丹皮3钱,泽泻3钱,人参2钱,鹿茸2钱(或用鹿角胶亦可)。
  【功能主治】鼻渊(鼻窦炎)脑漏,日久不止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外科医镜》
3、鸡苏丸
  【处方】鸡苏叶(干者)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桑根白皮(锉)1两,芎1两,黄耆(炙,锉)1两,甘草(炙,锉)1两,生干地黄(切,焙)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脑热肺壅,鼻渊(鼻窦炎)多涕。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临卧人参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六
4、黄连防风通圣散
  【处方】防风通圣散加黄连。
  【功能主治】鼻渊(鼻窦炎),久病热郁深者。
  【摘录】《医宗金鉴》卷三十九
防风通圣散的原方
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叶、麻黄、连翘、芒硝各半两,石膏、黄芩、桔梗各一两,滑石三两,甘草二两,荆芥、白术、栀子各一分。上为末, 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生姜三片,煎至六分,温服。涎漱,加半夏半两,姜制。
5、定风饼子
  【处方】天麻、川乌(去皮尖)、南星、半夏、川姜、川芎、白茯苓、甘草各等分(并生)。
  【制法】上为细末,生姜汁为丸,如龙眼大,作饼子,生朱为衣。
  【功能主治】常服解五邪伤寒,辟雾露瘴气,爽慧神志,诸风不生。主风客阳经,邪伤腠理,背膂强直,口眼斜,体热恶寒;痰厥头痛,肉瞤筋惕,辛(安页)鼻渊(鼻窦炎);及酒饮过多,呕吐涎沫,头目眩晕,如坐车船。
  【用法用量】每服1饼,细嚼,热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本事》卷一
6、苍耳散
  【别名】芷夷散(《医学入门》卷七)、辛夷散(《仙拈集)卷二)。
  【处方】辛夷仁15克 苍耳子7.5克 香白芷30克 薄荷叶1.5克
  【制法】上药晒干,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散风邪,通鼻窍。主风邪上攻,致成鼻渊(鼻窦炎),鼻流浊涕不止,前额疼痛。现用于慢性鼻炎、副鼻窦炎见有上述症状者。
  【用法用量】每服6克,食后用葱茶清调服。
  【注意】鼻渊(鼻窦炎)久治不愈,转为虚证者不宜使用。
  【备注】方用苍耳子宜通鼻窍,散风止痛,辛夷、薄荷散风通窍,白芷祛风宜肺。诸药合用,具有散风邪,通鼻窍之功。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7、白及丸
  【处方】白及末。
  【制法】酒糊为丸。
  【功能主治】鼻渊(鼻窦炎)。
  【用法用量】每服3钱,黄酒送下。半月愈。
  【摘录】《外科大成》卷三
8、宣肺散
  【处方】柴胡 黄芩 紫菀各6克 白芍30克 当归 麦冬各15克 茯苓 白芥子各9克 甘草 款冬花各3克 紫苏3克 辛夷1.5克
  【功能主治】宣肺清热。治肺经郁火不宜,致成鼻渊(鼻窦炎),鼻塞不通,浊涕稠粘,病已经年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备注】方中柴胡散郁火;黄芩、麦冬清肺热;当归、白芍和营血;紫菀、款冬、紫苏、白芥子宣肺气,化痰浊;更用辛夷擅通鼻气;甘草以和诸药。肺经郁火得散,气血调和,肺气宜畅,则鼻渊(鼻窦炎)自愈。
  【摘录】《辨证录》卷三
9、取渊汤
  【处方】辛夷6克 当归30克 柴胡3克 炒栀子9克 玄参30克 贝母3克
  【功能主治】治鼻渊(鼻窦炎)。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三
10、荆芥散
  【处方】荆芥穗1两,藿香叶1两,芎藭2两,莎草根(炒去毛)2两,石膏(研如粉)1两半,龙脑(研)1钱。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肺壅脑热,鼻渊(鼻窦炎)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食后荆芥汤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
11、古拜散
  【处方】荆芥穗。
  【功能主治】产后受风,筋脉引急,或发搐搦,或昏愦不省人事,或发热恶寒,头痛身痛;鼻渊(鼻窦炎)。
  【用法用量】《医学心悟》本方用法:有火者,用陈茶调下。
  【摘录】《医学心悟》卷五
12、滴鼻灵
  【处方】鹅不食草650克 辛夷花150克 盐酸麻黄素3.75克 葡萄糖粉15克
  【制法】前二味水煎二次,将药液混和,浓缩成1.5升,加入麻黄素、葡萄糖粉,过滤消毒,瓶装备用。
【功能主治】行气消肿,通鼻利窍。主鼻渊(鼻窦炎)、鼻窒、鼻鼽等所致鼻窍不利。
  【用法用量】滴鼻,每鼻2~4滴,一日二至四次。亦可穿刺注入上颌窦。
  【摘录】《中医耳鼻喉科学》
13、补脑丸
  【处方】人参2两,麦门冬(去心)2两,茯苓2两,杜仲(盐水炒)2两,肉苁蓉(酒净)2两,山药(饭上蒸,切)2两,熟地黄2两,山萸肉2两,黄耆(蜜水炒)3两,枸杞子3两,菟丝子3两,鹿茸(酒浆微炙,切片)1两,五味子1两。
  【制法】上为末,另捣苁蓉、枸杞、熟地、麦冬,略添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鼻渊(鼻窦炎)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4钱,白滚汤送下。
  【摘录】《古今医彻》卷三
14、鱼脑石散
  【处方】鱼脑石粉9克 冰片0.9克 辛夷花9克 细辛3克
  【制法】共为细末。
  【功能主治】散寒,通窍,除涕。治鼻渊(鼻窦炎)。鼻涕白粘,鼻塞或重或轻,嗅觉减退,鼻内肌膜淡红,肿胀,鼻甲肥大,遇风冷则鼻塞,流涕加重。
  【用法用量】吹鼻,每日二至三坟。
  【摘录】《中医耳鼻喉科学》
15、苍耳散
  【别名】芷荑散、芷辛散、辛夷散、苍耳草散、苍耳子散
  【处方】辛夷仁半两,苍耳子2钱半,香白芷1两,薄荷叶半钱。
  【制法】上晒干,为细末。
  【功能主治】鼻渊(鼻窦炎),鼻流浊涕不止。
  【用法用量】芷荑散(《医学入门》卷七)、芷辛散(《古方选注》卷下)、辛夷散(《仙拈集》卷二)、苍耳草散(《便览》卷一)、苍耳子散(《良方集腋》卷上)。本方改为丸剂,名“苍耳丸”(见《医便》卷三)。
  【各家论述】《医方集解》:此手太阴、足阳明药也。凡头面之疾,皆由清阳不升,浊阴逆上所致。白芷主手足阳明,上行头面,通窍表汗,除湿散风;辛夷通九窍,散风热,能助胃中清阳上行头脑;苍耳疏风散湿,上通脑顶,外达皮肤;薄荷泄肺疏肝,清利头目;葱白升阳通气;茶清苦寒下行,使清升浊降,风热散而脑液自固矣。
  【摘录】《济生》卷五
16、探渊丹
  【处方】辛夷3克 当归15克 麦冬60克 茯苓9克 黄芩6克 白芍30克 天花粉9克,生地15克 桔梗6克
  【功能主治】治鼻渊(鼻窦炎),涕流黄浊,如脓如髓,腥臭不堪闻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三
17、苓泽姜苏汤
  【处方】茯苓3钱,泽泻3钱,生姜3钱,杏仁3钱,甘草2钱,橘皮3钱,紫苏3钱。
  【功能主治】鼻渊(鼻窦炎)。
  【用法用量】水煎半杯,热服。
  【摘录】《四圣心源》卷八
18、防风散
  【处方】黄芩 人参 甘草 川芎 麦门冬(去心)各30克 防风(去芦)45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主鼻渊(鼻窦炎)。脑热渗下,浊涕不止,日久必成衄血。
  【用法用量】每服6克,食后沸水调服,每日三次。
  【摘录】《宣明论方》卷一
19、草灵丹
  【别名】天然透邪丹
  【处方】鹅儿不食草(一名地胡椒。采取阴干,晒燥,研末收贮)。
  【功能主治】鼻渊(鼻窦炎),鼻红,眼目生翳,头风疼痛,风寒暑热,头痛胀闷,鼻窍不通,胸膈不舒。
  【用法用量】天然透邪丹(《增广大生要旨》)。
  【摘录】《集验良方》卷一
20、白龙丸
  【处方】白附子1两,明天麻1两,藁本(去土)1两,缩砂仁1两,荆芥穗1两,川羌活1两,细辛(去叶)1两,川独活1两,薄荷叶1两,藿香叶1两,麻黄(去根节)1两,甘松(去土)1两,葛根2两,防风2两,白芷2两,川芎2两,桔梗2两,香附子(炒)2两,甘草(炒)2两,川乌(生,去皮)2两,石膏2两,寒水石(烧)1斤半。
  【制法】上为细末,鹅梨汁为丸,每两作10丸,别用水石粉为衣,阴干。
  【功能主治】男子妇人,卒暴中风,口眼斜,神昏涎堵,筋脉拘急,肢体顽痹,头目旋运,呕逆恶心,皮肤瘙痒,偏正头疼,暗风倒仆,男子肾风,妇人血风,伤风咳嗽,声重,鼻渊(鼻窦炎),小儿慢惊,吐泻霍乱,手足厥冷,湿风痓病,瘈疭潮搐,昏乱不省,一切诸风。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后细嚼,茶、酒任下,1日2次。嗽,含化;伤风,葱白酒送下;小儿,薄荷酒送下。难衣,用绿豆粉飞过,与水石粉同匀衣之妙。
  【摘录】《医方类聚》卷二十四引《施圆端效方》
21、温肺止流丹
 【处方】诃子3克 甘草3克 桔梗9克 石首鱼脑骨15克(煅过存性,为末)荆芥1.5克 细辛1.5克 人参1.5克
  【功能主治】治鼻渊(鼻窦炎)属肺气虚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三
22、奇授藿香丸
  【别名】藿胆丸、清肝保脑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处方】藿香连枝叶240克
  【制法】研为细末,以猪胆汁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疏风散热,清肝通窍。治胆热移脑,复感风寒,致患鼻渊(鼻窦炎),鼻流黄色浊涕者。现用于慢性鼻炎、副鼻窦炎及过敏性鼻炎,属于风热者。
  【用法用量】每服15克,食后用苍耳子汤送下,或以黄酒送下。
  【摘录】《医宗金鉴》卷六十五
23、荆芥连翘汤
  【处方】荆芥 连翘 防风 当归 川芎 白芍 柴胡 枳壳 黄芩 山栀 白芷 桔梗各等分 甘草减半
  【制法】上锉一剂。
  【功能主治】治肾经风热,两耳肿痛;或胆热移脑之鼻渊(鼻窦炎)。
  【用法用量】水煎,食后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五
24、甘桔玄参汤
  【处方】甘草、桔梗、玄参、黄芩、贝母、天花粉、枳壳、生地各等分。
  【功能主治】鼻渊(鼻窦炎)。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学启蒙》卷四
25、当归汤
  【处方】当归5钱,元参3钱,辛夷1钱,炒栀8分,贝母5分,柴胡3分。
  【功能主治】小儿鼻渊(鼻窦炎)。
  【摘录】《慈幼新书》卷二
26、补脑散
  【处方】天雄(炮)、辛夷仁、苍耳茸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鼻渊(鼻窦炎),阳虚脑寒者。
  【用法用量】每服2钱,饭后酒调下。
  【摘录】《医部全录》卷一五二
27、通窍鼻炎片
  【处方】苍耳子(炒)120g 防风90g 黄芪150g 白芷90g 辛夷90g 白术(炒)90g 薄荷30g
  【性状】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黄棕色;味微苦、辛凉。
  【炮制】上七味,取白芷、白术50g粉碎成细粉,剩余白术及其余苍耳子等五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8~1.32(80℃)的清膏,与上述粉末混匀,干燥,粉碎,制粒,压制成600片,包糖衣,即得。
  【功能主治】散风消炎,宣通鼻窍。用于鼻渊(鼻窦炎),鼻塞,流涕,前额头痛;鼻炎,鼻窦炎及过敏性鼻炎。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7片,一日3次。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28、马兜铃散
  【别名】马兜铃汤、五味子汤
  【处方】马兜铃1两,麻黄1两(去节),五味子1两,甘草1两(炙令黄色)。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肺脏虚实不调或痰滞咳嗽,颊红虚烦。鼻渊(鼻窦炎)。
  【用法用量】马兜铃汤(《圣济总录》卷五十)、五味子汤(《圣济总录》卷四十八)。
  【摘录】《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29、藿胆丸
 【处方】广藿香叶4000g 猪胆粉315g
  【性状】本品为黑色的水丸;气特异,味苦。
  【炮制】取广藿香叶粉碎成细粉,过筛;取猪胆粉用乙醇加热回流,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减压干燥,磨成细粉,与广藿香叶细粉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化浊,宣通鼻窍。用于风寒化热,胆火上攻引起的鼻塞欠通,鼻渊(鼻窦炎)头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6g,一日2次。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30、防风汤

  【处方】黄芩1两,人参1两,甘草(炙)1两,麦门冬(去心)1两,川芎1两,防风(去芦)1两半。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鼻渊(鼻窦炎)脑热,渗下浊涕不止,久而不已,必成衄血之疾。
  【用法用量】《医学六要·治法汇》有黄连,无黄芩。《嵩崖尊生》有沙参,无人参。
  【摘录】《宣明论》卷一
31、苍耳散
  【处方】苍耳、薄荷、白芷、细辛、南星、半夏、酒芩、荆芥。
  【功能主治】鼻渊(鼻窦炎),鼻流清涕而臭。
  【摘录】《证治宝鉴》卷十
32、滴鼻灵
  【处方】鹅不食草650g,辛夷花150g。
  【制法】煎水二次,药液混和,浓缩成1.5L,加盐酸麻黄素粉3.75g,葡萄糖粉15g,过滤消毒,瓶装备用。
  【功能主治】鼻渊(鼻窦炎)。
  【用法用量】滴入鼻中。
  【摘录】《中医耳鼻喉科学》
33、补脑丸
  【处方】人参1两,麦冬2两(去心),茯苓1两5钱(人乳拌蒸),熟地2两,萸肉1两(蒸),黄耆(蜜炙)2两,枸杞子2两(酒蒸),菟丝子2两(酒蒸),鹿茸1两5钱(酥炙),五味子1两(蜜水拌,焙),牛脑1具(蒸熟,捣入)。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鼻渊(鼻窦炎)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4钱。
  【摘录】《杂症会心录》卷下
34、黄连通圣散
 【处方】防风通圣散加黄连、薄荷。
  【功能主治】脑漏。胆移热于脑,则辛额鼻渊(鼻窦炎)。
  【用法用量】水煎,热服。
  【摘录】《古今医鉴》卷九
防风通圣散的原方
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叶、麻黄、连翘、芒硝各半两,石膏、黄芩、桔梗各一两,滑石三两,甘草二两,荆芥、白术、栀子各一分。上为末, 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生姜三片,煎至六分,温服。涎漱,加半夏半两,姜制。
35、防风散
  【处方】防风(去叉)1两半,黄芩1两(去黑心),人参1两,甘草1两(炙,锉),芎1两,天门冬(去心,焙)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脑热鼻渊(鼻窦炎),下浊涕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食后沸汤调下,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六
36、荆芥连翘汤
  【处方】荆芥、柴胡、川芎、当归、生地黄、芍药、白芷、防风、薄荷、山栀、黄芩、桔梗、连翘各等分,甘草减半。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胆移热于脑之鼻渊(鼻窦炎)。
  【用法用量】水煎,食远服。
  【摘录】《回春》卷五
37、川芎茶调散
  【处方】川芎(酒拌)1两,荆芥1两,白芷1两,桔梗(炒)1两,甘草1两,黄芩(酒炒)1两,川贝母(去心)1两,黑山栀2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通窍清热。主鼻渊(鼻窦炎),鼻中常出浊涕,源源不断。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后陈松萝细茶调下,1日3次。
  【摘录】《医学心悟》卷四
38、鼻窦灌注液
  【处方】辛夷花30g,白芷30g,黄耆60g,薄荷30g,羊藿叶30g,野菊花30g,桂枝30g,当归30g,栀子30g。
  【功能主治】辛温祛风,消炎解毒,调和气血,培补正气。主鼻渊(鼻窦炎),上颌窦炎。
  【用法用量】鼻窦内积脓经冲洗并排清积液后,将本方灌入2~3毫升。
  【摘录】《中医耳鼻喉科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