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沙漠里的野西瓜,谁想吃我都干掉,全身带毒,印度当成宝

 美食君主 2022-06-19 发布于四川

​炎炎夏日,西瓜正甜还保熟,哥们儿几个是长年臭味相投的驴友,前些年相约,前往沙漠探险。

当我如同一匹孤狼行走在死寂的沙海,总是觉得这片广的大漠板着个脸,所见之处均是单调的蜡黄,灼热的气温就像一股股气浪,拍打着我后背,发狂的想要吸干我体内仅有的水分;

这时的我,真的浑身难受,口干舌燥之际,多想有一颗保熟的冰镇西瓜摆在面前。

我的脑海潜意识, 浑浑噩噩地出现幻觉,双眼也逐渐迷迷糊糊,朦胧间却看到了一抹绿色,烦躁之余有了一丝窃喜,对,那是长得像西瓜藤一样的植物,我得救了,哈哈。

八成这就是心有所想,雪中送炭啊,当然这个时候已经是危在旦夕,不曾想多。

浑身的力量集中于双脚,快步向前奔去,一拳打烂一颗野西瓜,正准备往嘴里送去,哥们儿们忽然出现,一个大脚丫把我快要送到嘴边的野西瓜打掉,也正是这一及时的国脚,救了我的命。

哥们儿向我解释道,你看见的是西瓜,我看见的是闰土的钢叉,要命。

这种野西瓜,看似是沙漠里的救命草,实则是能把你毒翻的致命毒药,并不能正儿八经地解渴。

生长在戈壁滩和沙漠地带的物种,哪一个不是带毒的,还好出门前看了一些常识,否则,你要是吃了,恐怕此时已经去你家随200,吃席了。

不吃是渴死,吃了是毒死,吃还是不吃,成了当时我们脑回路不正常的问题,毕竟饥不择食,就算吃了不死也是“沙瓜”了。幸运的是,前方遇到了另外一波人,最后终于得救了。

探险的人都在跟死神近距离接触。

野西瓜是什么样子

西瓜是一种神奇的植物,果实明明水分超多,却喜欢生长在干旱之地,新疆和宁夏的沙土地品种,受到得天独厚的关照,水分多,甜度大。

很多人不知道,西瓜和野西瓜,它俩还真有五毛钱的血缘关系,可以追溯到“沙漠瓜”的进化论。西瓜的祖先就是从沙漠里,被人类迁徙拉扯出来的,而这祖先的后代,依旧可以在沙漠中找到。

这种野西瓜叫药葫芦或者药西瓜,和我们现在吃的西瓜很相似,沙漠里面不可能遍地都是野西瓜,毕竟水源缺失严重,遍地都是药西瓜,这也不是荒无人烟的沙漠地带了。

两种瓜的外观遗传基因很强大,均有不同的绿色条纹,野西瓜小巧袖珍,怕是营养不良导致,并没有西瓜那么肥大。

野西瓜里面的果肉也不是红心的,而是偏白色或者乳黄色,果肉呈絮状,有点子像生瓜蛋子,籽多还大个儿,有点南瓜子的感觉,整体水分缺失严重,成熟期是空心的,口感好似嚼蜡,略苦涩,水分少的可怜,不能解渴。

为什么沙漠里的瓜有毒

现在问你一句,你敢试试吗?因为没有刘华强保熟,所以不能吃,试试就逝世。

野西瓜当然性子狂野,就好像野马野猪野鸡,还未被人类驯化,略带一丝攻击性。人工种植的西瓜是经过人类一代代,舍身忘死,前赴后继吃出来的,长年累月的培育改良,定期浇水施肥,毒素已经淡化,可以食用,且消暑有营养

特殊的环境,造就了野西瓜为了在沙漠中生存,不断努力进化,全身上下,哪儿哪儿都是毒

不过有毒也是为了自保,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野西瓜2.0版本,“药西瓜”成功问世,药药药,切克闹,谁想吃我都干掉,老子摸不得。

它的根须要深入地下寻找水源,这些水源也带有一定的有害元素。为了不被动物吃掉,自然而然生成了一种葫芦素

根据研究发现,野西瓜,含有二种生物碱类化合物、三种铁类化合物、四种皂苷类化合物,它们混合在一起,致使药西瓜,全身上下都充满了一种极其危险的有害毒性,会直接对人类及动物造成生命威胁。

人吃了野西瓜会怎样

药西瓜,整株藤蔓及果实都是有毒素的,根据古籍记载,人们将这种瓜,切条晒干果实后,当做“泻药”使用。

有“泻药”成分因素,自然身处沙漠的人,一不小心误食,就会头疼窜稀,拉肚子频繁,迅速消耗人体水分。除了这点,本身毒性也很强,48小时内得不到任何救治处理,可能出现肾衰竭而亡。

毕竟沙漠骆驼都不吃,何况是人呢?

野西瓜的藤蔓和根茎,里面的汁液,也带有一定的腐蚀能力,若是皮肤接触到,会出现强烈的灼烧感,难受程度能让你多年以后记忆犹新。

药西瓜表面也会有一些细小绒毛,皮肤接触到,也会奇痒难忍,狂抓后,皮肤破裂。

药西瓜有什么用途

药西瓜自身带有一定量的毒性,虽不能直接食用,但还是具有实用价值的,以毒攻毒是关键。

它能够生长在荒凉缺水的沙漠和戈壁滩,证明生命力顽强,加以利用,植被覆盖率高的话,可以起到防风固沙作用。

种子风干或特殊泡制之后,可以制作成泻药;它还可以用来制作杀虫剂;西瓜皮晒干后对牙痛胃痛有所帮助;泡酒的话,还能对风湿关节炎等顽症有所帮助;晒干的小瓜干,还可以泡脚祛湿,其中含有的生物碱对于人体内的胰岛素分泌有所干扰。

所以,应证了古人所讲“是药三分毒”的理论,以及物质的双面性要加以利用,药西瓜也逐渐被现代医学认可,不久的将来,用途更广。

不过印度阿三还是蛮聪明的,知道自己拥有大量的贫瘠荒漠土地,而野西瓜产量高,药用价值高,自然经济效益也不错。

目前,我国还没有什么人大量种植,估计是看不上这种东西吧,还未普及化,经济效益肯定没有其他物种来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