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忙着给自己开发新技能——视频,每天数着寥寥几个赞,还乐此不疲,短短一个月竟整了近二十个小视频,差点忘记自己是写手了,我得赶紧回来写公号 话题都被我做成了视频,索性我就以最近做视频的体会,给大家分享一下 1 传播趋势 首先为啥需要做视频,因为我们正经历第三次文化井喷,我先介绍前两次盛世 原始社会信息的传递主要是口口相传,祖祖辈辈就靠几个故事传承家风和文化,小时候我也没少听故事,但是很容易忘,忘记也就失传了 社会出现文字以后,如何传播成为难题,竹简是第一代传播媒介,但是这玩意非常不便,一本《三国演义》估计需要匠人制作几万片竹简,还得逐字攥写,一个人怎么也得十年才搞得定,所以那时候的书籍都是传家宝,贵族垄断了文化 即使统治阶层不断改朝换代,但实际上一直是春秋战国的那群大家族在掌控,前后延续上千年,普通人想都别想了 书比房子贵多了,十里八乡能识几个字的就是乡贤,想考状元?还是安心种地吧 直到唐末和宋朝,纸的普及,尤其是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术的出现,知识才终于有机会走进千家万户,这时候才有所谓的寒门 这是第一次文化下沉,也是盗火行为,基层文化迅速普及 隋唐虽然开创了科举制,但仍是选拔门阀大地主家的子女,到了宋朝,长在农村的野生秀才才终于有机会和这些大地主家掰掰手腕 宋代文人在各地到处办学,我的家乡就有朱熹创办的一个书院 书籍传播知识的模式一直持续至民国,这时现代通讯传入国内,报纸、杂志进入城市,相当于开启了评论功能,意见的碰撞加速文化创新 那个时代文人辈出,用现在的话说是神仙打架,鲁迅、胡适、徐志摩、蔡元培,还有著名女性作家林徽因、张爱玲,这些知识分子在各种报纸杂志,天天发表社论,互相论战,我认为这是文化的第二次井喷 比较有代表的事件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第三次井喷应该就是当下的21世纪互联网时代,尤其是5G时代进一步下沉。知识的传播已经不局限于文字,进阶的视频汇集文字、声音、画面成为更有效的传播媒介 知识源于链接和碰撞,更即时的论战在网上激烈展开,打开热点文章,底下都是长长的评论 鲁迅先生要是放到现在,估计每天都可以把资本家骂得狗血淋头 现在只要愿意创造,每个人都能收获自己的粉丝群,这是一个全民创造的时代 可能这几年还不会有太大的感受,再过50年回头看,我们这一代的顶尖作者可能会被称为大师,繁荣度丝毫不亚于民国 2 逐利模式 说完了文化井喷,不得不说一下商业井喷 这个世界运作模式一直没有改变,变的只是形式。网络平台在支持大家创作的同时,当然也免不了商业 商业模式也是传统方式,吸收用户、卖产品套现 民国的文豪到处发表论战,这些报纸乐不可支,每次吵起来,报纸可以大卖 金庸老爷子的小说也是连载于明报,当年的明报一时间也是洛阳纸贵 现在的网络还在用同样的模式,同样吸引粉丝,最后平台卖广告和产品 最大的不同是作品太多,信息太过爆炸。据说每天,各大平台会产生几千万的视频,这不,我每天也可以在某手,某音上创造几个视频,短短一个月产出近二十个 平台上大部分视频都有价值,最起码有情绪价值,但是泥沙俱下,总有人在吸粉的路上朝着捷径出发,各种没营养的视频就来了 我们的大脑机制非常有意思,就是你会觉得脑子里有两个人在打架。一个劝你再玩一把,再看几个小视频,另一个一直喊你早点睡,赶紧锻炼,赶紧看书 劝你爽的小人容易占上风,小视频就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创造, 你看流量最大的总是娱乐八卦、型男美女、还有一些小爽剧 这些年短视频平台太快了,不是说发展快不好,而是太过粗放把消费者当了韭菜 平台和作者以最快的速度吸收流量和粉丝,然后赶紧带货变现,如何快速吸?反正就是猛攻让你爽的部位,这种方式不是把消费者当韭菜是啥 平台和作者如今也内卷了。今年短视频平台也面临收入增速放缓,某宝的双十一也被分流不少,同样创造者也非常危险,许多没能快速割到韭菜的号突然就停更了 我是很少看这种短视频,因为不喜欢被人按着头灌猪饲料 我把网络当成共产社会,按需提取,只想获取我想要的东西,不需要的你也别硬塞 也希望大家都能做自己的主人 3 我们是不是太矫情了 这段时间做短视频我也被影响了情绪。我就像下了渔网的渔夫,半夜醒来都得看看几个赞,一看仍旧只有自己的一颗红心,差点心态崩了,这是典型的陷入自我感动 再看看那些有钱人,逃了几千万的税,奋斗的幻灭感瞬间就来了 这几天我去看了下近代通史,才慢慢通透了,其实每一代向上奋斗的年轻人都面临上一代人的压制 我举几个例子大家体会一下 120年前,国父孙中山先生还是一个热血青年,几渡重洋,奔走相告筹款不断发动起义,终于推翻了腐朽的清朝 这一代人主要跟洋人和国内大地主竞争 90年前,又一批年轻人在欧洲和国内城市徘徊未果,新生力量很弱小搞不过城里的军阀和买办,最终通往乡村找到了真理 新中国成立之后同样每二十来年会有一次机遇 每一次转机都是由年轻人来引领并且带动社会来一次大的攀爬。但是时机来临前都面临内卷,甚至是黑暗,不信的话可以去问问家里的老人,他们的青年时代是不是也要遭遇各种问题 我们这一代人当局者迷,大部分人在虚伪的躺平,我们过个十年后再回头看吧 总结 人人参与创造的年代,高智识的年轻人会不断注入,今后的网络环境会越来越好 我们正处于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好时代,这是一个最不容易埋没人才的时代 史诗巨作《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在穷困潦倒中结束一生,如果放到现在,赚几个亿不是和玩儿一样 同理其他领域同样容易出现尖端人才,今后文学、体育、音乐、绘画、书法会带来井喷的需求 我们应该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抓住机遇努力奋斗,我们处在最坏的时代,我们也处在最好的时代,就看你自己如何去看待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