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名人:苏轼如何“慧眼”识人?看完惊呼,太涨知识了!

 书鸿生 2022-06-19 发布于吉林

人生交友,难免良莠不齐。

遇有同道知音,可互帮互助,彼此上进;若是碰上人品低劣之友,轻则浪费年华、破财毁家,重则或许跌落泥沼,沦为恶人。

可见,交友之道非同小可,需要有“慧眼识人”的清醒头脑!这一点,苏轼便是很好的典范。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于诗词、散文、书画、美食等均有很高的成就。

书归正题,苏轼性格豁达,为人率真,喜欢交友,乐于郊游。

苏轼年轻时,有妻子王弗擅长“幕后观人”,每当苏轼与客人在正堂谈话,王弗便会立在幕后静听,待客人一走,王弗便会准确地告知苏轼,来人是否值得交往,苏轼验证几次,皆如王弗所言,内心颇为叹服。

然,王弗命短,婚后仅十年便因病故去,苏轼后来曾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诗句,痛悼亡妻。

或受王弗影响,此后,苏轼也渐渐学会从细节观察朋友的人品。

富阳人谢景温曾与苏轼关系很好,一次,二人相约出外郊游,走到一处山路,道旁树上忽然掉下一只小鸟,谢景温抬脚便将小鸟踢到了一边,身后的苏轼见状,顿时心凉半截,这才知晓谢景温原来是个漠视生命,损人利己之徒,此人万万不能深交。

不久,朝廷因变法党争,谢景温倚仗妹妹是王安石弟媳的关系,巴结上王安石,重用为侍御史知杂事一职,因苏轼反对变法,谢景温为讨好王安石,便弹劾苏轼贩运私盐,意图加害,苏轼因此外调杭州通判。

苏轼还有一位朋友,名叫章惇,二人过从甚密,可谓无话不谈。

苏轼任凤翔府节度判官时,章惇任商州县令,一天,两人相约去山中游玩,途经仙游潭时,前面是悬崖峭壁,中间唯有一根独木桥能过,章惇笑着让苏轼过桥,并在对面峭壁上提字留念,苏轼走到桥边,吓得两腿发软,不敢过去。

这时章惇见状,背手轻松走过,然后手拽一根崖上树藤,以高超难度腾空而起,在陡峭的石壁上写下“章惇、苏轼到此一游”几个大字。

过后,苏轼手抚章惇后背叹说:“不惜拼命者,也会杀人啊!”章惇捋须大笑。

后来,章惇当了宰相,大权在握,对于政敌果然毫不手软,甚至扬言要挖开司马光的坟墓,暴骨鞭尸。

因与苏轼政见不合,章惇还狠心把苏轼贬到偏远的惠州,哪想苏轼在惠州以苦为乐,并写下诗句:“为报诗人春睡足,道人轻打五更钟。”

章惇得知,气得七窍生烟,又将苏轼贬到更偏远的儋州(今属海南),可见章惇心有多狠?

有朋友会问,苏轼是否只会察看品行不好的朋友?这当然不是,再举一个正例。

公元1085年,宋哲宗继位,高太后临朝,重启司马光为相,苏轼被官复登州朝奉郎,初到任上,有位主簿每次汇报工作总是啰里啰嗦,十分详尽,令快人快语的苏轼十分讨厌。

           一天,  苏轼正要午睡,那主簿又来报事,苏轼怕他长篇大论,便敷衍他道:“等晚上再来。”

到了傍晚,主簿果然来了,等他一一汇报完工作,天已经很晚了。

苏轼哭笑不得,便想逗逗他,故意掏出一本杜甫诗集,笑着问他其中两句:“江湖多白鸟,天地有青蝇。你可知这'白鸟’是什么鸟吗?是不是指鸥鹭一类鸟?”

怎料,那主簿微微一笑,立刻拱手回道:“大人,这白鸟并非指什么鸥鹭,而是指蚊蚋一类的小虫,暗喻吸食百姓血汗的赃官,后面的青蝇则指谗毁忠良的小人,纵观时下,这两类人仍是不少啊!”

苏轼原想借“嗡嗡”乱叫的白鸟(蚊蚋)嘲讽一下啰嗦的主簿,谁料此人非但才华横溢,心地还正直无私,这下令苏轼羞得面红过耳,从此,他对这位主簿是刮目相看,视为朋友。

好了,关于苏轼察友的故事就写到这里,最后送读者一句美国作家纪伯伦的经典名言,算做悟友之道吧:同你一起笑过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同你一块哭过的人,你将永远不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