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的胸怀

 黄建伟882 2014-06-14

    苏轼,号东坡居士,又叫苏东坡.他是有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甚至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大才子也不为过。他才华横溢,诗、词、散文和书法皆为一流,他还是美食家、鉴赏家.那飘香四溢的“东坡肉”至今仍是江南名菜.那大气磅勃的词“赤壁怀古”传颂千年,至今脍炙人口.苏轼的才学和贡献是多方面的,这是有目共睹的,并早有定论.苏轼还有一大特点,是他为人豁达,心胸宽广.可以说,他是伟大胸襟的智者,他是顶天立地的男人.

    苏轼英气逼人,才学超群,朝野公认.但名气太大,性格倔强,屡柬直言,不仅仕途不顺达,而是屡遭小人暗算,一生中不断遭到贬斥和获醉。对此,苏轼一直心地坦然,度量如海,无怨无悔。因而,无论当时还是后世都受到尊崇,视为楷模,令人高山仰止,肃然起敬.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那些年苏轼遇到的伤心事一件接一件.先是母亲程氏去世,丁忧三年;后任凤翔签判,太守陈希亮为砥砺后生,故意处处制约苏轼.不久,爱妻和父亲接连去世.苏轼重回政坛正逢王安石变法,下面执行走样,苏轼提出不同意见,令身为宰相的王安石大为脑火,对苏轼非常不满,想把苏轼赶走.最后让苏轼去杭州当了通判.

    苏轼后来又当了密州太守,徐州太守,他把这几个地方治理得很出色,可朝中李定等小人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炮制了“乌台诗案”,陷害苏轼,把他下狱,必置死地.幸亏王安石给说了话,才出狱,并贬去黄州当了团练副使.即便是这样,苏轼也达观心静,坦然处之,没有乞怜之态.

    王安石下台后,朝野都以为苏东坡可以重新出山当宰相,且当时主政的司马光对他也很器重,可苏轼秉性耿直,他又反对司马光的政策太守旧,而后来任宰相的章惇则十分妒忌苏轼,怕他回京后成为宰相的竞争者,于是连下三道谪令,先贬苏轼去黄州,又贬他去惠州.惠州是瘴毒滋生之地,苏轼的爱妾王朝云就死于此地.章惇还暗中派一个与苏家有世仇的人去广州做官,欲借刀杀人,可惜那个“杀手”为苏轼的人品所感动,后来竟成了东坡的好友.章惇又贬苏轼去更加荒凉的儋州(海南),东坡却与当地黎族人为友,在贫贱中仍然过得很开心.

    时来运转,新皇帝即位,章惇失势.苏东坡奉诏回京,从儋州抵达南昌,遇到章惇的儿子章援,他捎来父亲的一封长信,请求苏轼返京当了大官后能够放他一马.苏轼宽大为怀,马上复信,不仅在信中安慰章惇,还写了专治瘴毒的药方,以备章惇在当地之用.苏轼的大慈大悲不仅使章惇摧胸顿足,感恩戴德;而且世人知晓,感天动地,人们无不感怀东坡心胸之宽广,人格之伟大。坎坷漂泊的苏轼在告别人世时,对悲伤的子孙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唐太宗说魏征是一面镜子,我看苏轼也是一面镜子.面对古人,面对东坡,今天的为官者作何感想?今天的普通人作何感想?我们是怎样对待各为其主、并无私怨的"对手"的?我们是怎样对待并肩作战、风雨同舟的同事的?我们又是怎样对待曾经两肋插刀、情同手足的朋友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