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味清热利湿、治痛风的经典中药

 文炳春秋 2022-06-19 发布于浙江

我们聊一个调理痛风中药方剂中经常用到的中药。

在介绍这味中药之前,还是先来介绍下痛风的最常见类型(尤其是痛风初期患者更为常见)寒湿痹阻和湿热内蕴型。

怎么简单理解一下——寒湿型痛风,主要体现在一个冷字:病患关节可冷痛,得热则舒,手脚发凉,身体怕冷,大便溏稀小便清长...的那种。湿热型痛风呢?主要体现在一个热字:病患关节红肿热痛,得冷则舒,身体发热,大便干,小便黄,舌苔黄腻...的那种。

而今天的中药,主要针对的是调理湿热型痛风的。

具体来说,湿热体质的人,通常除了常见的关节红肿热痛外,还有面色黄暗,面部油腻易生痤疮,唇红齿黄,口干口臭口渴口苦,汗味大体味大,五心发热情绪急躁易怒,大便干燥或黏腻不爽,小便黄赤色深...

大多数人,最最开始的痛风,会单纯地表现在湿——湿浊蕴结,大都是先天禀赋不足过后天饮食不节导致俄脾虚湿困,湿性趋下,蕴结于关节处而发为痛风。

《黄帝内经》说得好:“诸病,皆属于湿。”

但如果湿在体内久停不化,郁久化热,或湿和热相结合,就形成了人体内的湿热,反映在皮肤上,可引起湿疹和皮炎;反应在妇科就是白带异常、秽臭、盆腔炎;反映在男科就是前列腺炎等;反映在内科就是脾胃运化失司中焦不通;反映在外科上,就会引起各种风湿、类风湿、痛风性关节炎等。

中医,还有一句话叫:“一热易清,一湿难祛”。

说的就是,湿热蕴结导致的痛风一旦发作,就不会像热感冒一样,简单用几天清热解毒的药物很快就好了。必须兼顾痛风发作或关节部位的湿热蕴结之实证调理,就要清热同时必须祛湿,否则热已清,湿未去,则痛风症状不会消失的。

那么,中医该如何调理?该如何去清除湿热呢?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个临床上常用的一味经典中药黄柏,即使著名的的清泄下焦湿热的千年经方二妙丸,也是以黄柏作为君药,另一味中药苍术只能当臣药的配角,这也是我要重点分享黄柏的原因。

在燥湿清热的千年经方二妙丸里,黄柏也是在君药的位置,用于治疗湿热证,尤其是湿重于热证,效果更好。

黄柏,是芸香科植物黄树皮的干燥树皮,其主要有效成分为生物碱类的小檗碱,约占总生物碱的72~91%之间。

针对痛风的湿热蕴结的基本病机,黄柏这个单味药,因为其味苦、性寒,入肾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作用——黄柏性寒可以清热,味苦能够燥湿;且黄柏的寒性药性趋下,可导药下行作用于湿热蕴结的关节部位,因而,不单在二妙丸、三妙丸、四妙丸这些经典方剂,在古今中医各派的调理湿热证的方剂中,黄柏的身影到处可见。

在实际临床中,黄柏还有生黄柏(生药)、清炒黄柏、和盐制黄柏三种炮制方法,那哪一种更适合应用到湿热证的痛风患者呢?

有心的研究者对比黄柏生药、炒黄柏和盐黄柏的化学成分,发现盐黄柏的小檗碱含量最低,但却能分离到大量的转化产物小檗红碱;炒黄柏加热后小檗碱含量下降相应的小檗红碱的含量也会相应地增加,但仅为盐黄柏转化的小檗红碱的一半左右。

那么下一个问题,对黄柏炒制后出现的这些化学成分的变化,对治疗痛风有影响吗?

我就不再描述具体的试验过程了,直接说结果吧——研究显示,黄柏炮制和不炮制,或不同的炮制方法后,与黄柏治疗痛风的功效没有相关性,就是基本不受影响。但研究者认为,这个结果可能与剂量以及黄柏的毒副作用相对于秋水仙碱来说小得多,才出现的结果。不管如何,黄柏,对于调理湿热型痛风,还是一味要药。

总之,我们的目标是:尿酸不再高,痛风不会犯,远离痛风石。


为了让风友形成日常有效降尿酸,预防痛风发作,给自己的生活、饮食、用药、运动有个好习惯,在2022年开启痛风健康千名援助计划,和风友实施降尿酸鸡尾酒疗法,预防痛风,可关注@中医科院药学博士后私信回复“报名”参与,一对一沟通降尿酸鸡尾酒调理方案,科学有效降尿酸,避免痛风发作。#哆咖医生超能团##我在头条搞创作##谣零零计划#


本文参考文献(图文来源网络,侵删):2011年第15期《安徽农业研究杂志》廉莲等文章《黄柏及其炮制品的抗痛风作用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