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季痛风急发作?千年经方白虎汤,清热利湿活血,表热里寒最适合

 文炳春秋 2022-06-19 发布于浙江

虽然所有痛风患者,在平时更应注意降尿酸,同时还要健脾益肾疏肝,强化身体对内外诸邪的清泄抵抗能力。

但到了夏天,痛风急性发作得多,而且,好发在双脚第一跖趾关节部位,之后可逐渐延伸到其他小关节和踝、足跟、膝腕、肘等大关节。

根据中医脏腑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知道脾土和肾水二者在生理上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为先、后天的根本。正如《素问》中所说的那样,:“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

而痛风急性期,通常起病急,红肿热痛;进展快,会在24小时内关节疼痛达到峰值。

河南中医学院张琳琪教授认为,痛风急性期,湿或湿热为主因,湿尽管属于阴邪,但如果一个人频繁喝酒吃肉,或嗜食辛辣肥甘厚味,或者总是加班熬夜身体疲劳等,都会让体内的湿气热化,导致湿热内蕴,痹阻经络而发生痛风急性关节炎。

既然湿热为主因,治疗当以清利湿热,同时佐以活血通络之品。急则治标缓解疼痛,可重用白虎汤配伍以薏苡仁、猪苓等清热利湿之剂。对于便秘的人可以加大黄、芦荟等泻下通利的药物。

夏季痛风急发作?千年经方白虎汤,清热利湿活血,表热里寒最适合

千年经方白虎汤,夏天急发作痛风关节炎,表热里寒,清热之外辛热药不可少

很多人都认为白虎汤是治疗人体表里俱热、邪热炽盛的经典方剂。

其实白虎汤对于调理调理夏天多见的人们“表热里寒”证,一点也不新鲜。

千年经方白虎汤,始见于东汉张仲景《伤寒论》中,是治疗阳明胃热津伤的主要方剂。但在《伤寒论》第176条内有:“伤寒,脉浮华,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那今天的科普,为什么要聊聊夏天痛风急性期,用白虎汤调理这时患者的表热里寒证,痛风急性期不是湿热内蕴吗?都是表里俱热证吗?

痛风病人的急性关节炎,为什么会昼轻夜重呢?

我想引用经书里的一句话:“问曰:凡病欲知何时得?何时愈?答曰:假令夜半得病者,明日日中愈;日中得病者,夜半愈。何以言之?日中得病,夜半愈着,以阳得阴则解也。夜半得病,明日日中愈者,以阴得阳则解也。”

我们可以把一年里的五月——马上就是端午节了,正值一年中的五月——的夏至看做一天中的日中;把一年中的十一月冬至,看做一天中的夜半。

而痛风患者急性期的湿热蕴结,湿热为阴邪,过在夜里更为猖獗旺盛,所以痛甚。

张仲景说:“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

那这个时候正值盛夏季节,为什么会胃中虚寒呢?

因为五月之时,盛阳向上、向外,一方面阳气得到了充分的散发、消耗而虚,一方面盛极必反,而一阴于内。

天地万物的规律,也相应于人,所以在五月期间的人也会“阳气在表,胃中虚冷”。

《灵枢经》中也有:“阳病发于冬,阴病发于夏。...阳病治阴,阴病治阳。”也说明了夏天痛风为什么会经常发作的原因,以及在什么时候调理什么疾病的最佳时机——夏天是调理痛风这类阴病的最佳时期,可是现在的人们偏偏会在盛夏通过海鲜啤酒这样的行为来伤害脾肾,正好相反。

对于痛风的夏天表热里寒用药,《四时用药例》中有春夏内寒宜用热药、秋冬内热宜用寒药。

因为长夏宜加甘苦辛之药,以顺化成之气,冬月宜加苦寒之药,以顺冬沉之气。

到了冬天十一月,正当隆冬封藏的季节,盛寒在外,阳气潜藏于内,就是所谓的一阳生于内,所以人就表现出阳气在里,胃中烦热的表象。

中医老话讲“冬吃萝卜夏吃姜,不找医生开药方”,就是因为萝卜是凉性的,姜是温性的。到了夏天,因为阳气向上向外盛极后一阴生于内,所以出现“胃中虚冷”,就要用姜这个温药来温暖脾胃。

冬天体表和外面阴极,而一阳生于内,“胃中烦热”,就要用萝卜来清除胃中烦热,这个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这句话大家也都知道,只是其中道理不是很多人明白而已。

这正如夏天的井水是凉的,冬天的井水是温的,一个道理。

就一天而言,日中和夜半,日中得病就是“胃中虚冷”,等到半夜阳会藏于胃中,疾病就好了,或会得到缓解。

反之,夜半得病就是“胃中烦热”,等到日中阴起胃中,病就好了或得到缓解。

而且,张仲景还在书中说道:“此方立夏后、立秋前可服,立秋后不可服。”

这就是夏天用白虎汤调理痛风的道理。

今天的科普先到这里,明天接着聊中医用白虎汤加味调理痛风急性发作的临床案例,敬请关注后订阅。


总之,我们的目标是:尿酸不再高,痛风不会犯,远离痛风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