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中恒 从1953年至1960年这8年间,山东省向黑龙江省通过政府间移民20万之众,移来近70年的时间里,我们从中看到了,山东移民们白手起家,开拓荒原,不畏艰辛,劳而苦干,坚韧创业的精神品格,也看到了今日事业有成,结束了多年窘境,终于过上了无忧无虑的生活。 今天,移民新村,彻底改变了旧时的模样,不论从人居到环境、经济收入、生活状态的哪个方面看,各村都发生了伟大的沧桑巨变,而且进步提升的势头还在继续着。 现在,村里农业生产活动普遍实施机械化。人群里生活、文化、娱乐、沟通、购物、支付全部采用信息化。家庭用具设施大都普及了智能化。本来一穷二白村庄,一切都在高速发展的状态之下。甘南兴十四、广厚一村就是这天翻地覆变化的最显赫代表。以往富裕的村屯,已经被移民新村实现弯道超车,很多新村走在了时代前列。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巨变,巨变都映入了人们的视线里。 从这些沧桑巨变中,不能不让我们对移民们的那种内在精神力量刮目相看。似乎有一种隐含的精神因素,永远在支撑着移民不断前进。这种支撑因素是什么?从我的角度看,就是山东人在困苦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精神力量,即“移民精神”。 所谓的山东移民精神是在在国家困难时期,形成的为国分忧,到北大荒重劈新路,重建家园的一种行为举动。可概括为:“为国分忧、寻求发展、直面困难、团结互助、携手前行、患难与共的精神。” 山东移民这种精神在70来年历久弥新,在黑龙江这里记录了光荣而艰巨的拓荒过程,在北大荒创造了国家大粮仓极其丰厚的物资财富,同时,也创造了一笔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就是伟大的“移民精神”。 这种移民精神是以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为核心的,他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移民是一项国家号召的组织行动,离开故乡就意味着舍弃,意味着某种利益的牺牲,意味着国家大局为重,为国分忧。 山东移民们从一个气候适宜、人群熟悉的故土,来到一个冬日天寒地冻的雪原,夏日蠓蚊漫天的阡陌,一个陌生的莽原,一切都得重头再来。本身就是为国分忧的精神所在,更是坚决维护国家大局的精神所在。 人的精神力量,大都来自内心的情感因素,是支撑自我意志的主要动力。精神力量有时会受到外在事务的影响,比如七十年代,移民们深受“大寨精神”的影响,大寨那种不畏艰难困苦、战天斗地的精神,曾经鞭策激励了一代中国农民 。大寨人虽然在拓展生存空间、坚持以农为本、以粮为纲,与天斗与地斗、强化集体观念等方面给那个时代的人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但它受时代和体制的制约,没能解决农民生活提升问题,更没能解决农民致富小康问题。农民在较长的时间内仍然为吃饭而艰辛劳作,在低标准、低收入、低档次,瓜菜代中艰苦努力。衣服在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状态下,蔽体防寒。而今的移民,踏着前人曾经走过的路,完成了大寨人的未尽事宜,使大寨人追求生活幸福的美梦,一下子成真。 “大寨精神”曾激励了一代移民的精神状态。 山东移民,也曾被五十年代十万官兵开发北大荒,创造出的北大荒精神感染过。也被石油会战中创造出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激励过。那些精神,如同乳汁为几代移民人打造移民精神,提供了丰富的政治营养。 今天的移民精神,其中蕴含着北大荒精神、大寨精神、大庆精神的源头活水,这些精神带动和滋养了山东移民精神。 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很多方面与移民精神殊途同归。 北大荒精神是:“不畏艰险、顽强拼搏、艰苦奋斗、解放思想,敢于创新、开拓进取、胸怀大志、富国强民、顾全大局、不记得失、勇于牺牲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 大庆精神是:“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求科学、'三老四严’的科学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概括地说就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
我深入总结后,觉得山东移民精神应该是: ——吃苦耐劳、节衣缩食、艰苦奋斗的山东移民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山东移民在国家困难时期,到北大荒重建家园的艰苦创业中,形成的思想意识。可概括为:直面困难、克服困难、解决困难、勇于吃苦、不畏艰难、勤俭持家,节俭办事的品格。在众人眼里跟杜诗一样,莫笑田家老瓦盆儿,也曾盛酒养儿孙, 这是对农民简朴的写照,移民也是一样,一盆一碗只要不摔碎,不丢失便永远不换。传之与子孙,一直用下去,在这一点上,勤俭的山东人比当地站人节俭更胜一筹。
——那种坚定勇敢、开拓进取、追求卓越,永远向前的精神。这种信念已成为山东移民的一种特质,他们在新开辟新的村落,他们向荒原进军、不怕天寒地冻,不怕洪水野兽,求生就要一往无前,他们放远眼光,盯改善生活的目标,而且发扬持之以恒的愚公移山毅力,在改造阡陌、建设家园中,不知疲倦,追求自我超越、永不松懈的精神。 ——那种自强不息、崇尚儒家文化,重视教育,不甘人后的精神。山东移民大都崇尚文化,尊崇儒家德育,他们把再苦也不能苦了学生的理念贯彻到底,他们把八村学校、六村学校都办得红红火火,八村学校成为全省出名的学校,培养了几代有文化、有道德、收法规的移民后辈,教育优先,不甘落于人后理念,凸显了山东移民对后辈教育的重视。 ——那种族群团结、相互关照、遇事同进退的精神。五十年代他们同车而来,那种百年求的同船渡的意识非常坚定,于是形成团结互助习俗、一户有难,各户支援,有困难,同进退,为事业携手前行、这种患难与共的族群精神,十分可贵。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了这种群体精神,就可以唤醒沉睡千年的土地,就可向亘古荒原宣战,就可点燃荒火向大地索要满负荷的粮仓,就可证明山东人永不向困难低头的品格。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托举了伟大的梦想,七十年来,山东移民把昔日北大荒变成金色北大仓,梦想变成现实,面对这种移民的创举,移民精神,我们从内心对山东移民充满了敬意,在此,我们向第一代移民致以深深地敬礼! 作者简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