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人武谔,深于义者也。质本沉悍,慕要离之风,潜钓川海,不数数于世间事,闻中原作难,西来访余。余爱子伯禽在鲁,许将冒胡兵以致之,酒酣感激援笔而赠· 马如一匹练,明日过吴门。乃是要离客,西来欲报恩。 笑开燕匕首,拂拭竟无言。狄犬吠清洛,天津成塞垣。 爱子隔东鲁,空悲断肠猿。林回弃白璧,千里阻同奔。 君为我致之,轻赍涉淮原。精诚合天道,不愧远游魂。
白马如一匹练,明日就要出吴关。 你是要离那样的侠客,闻安史之乱以后,西来欲报主人往日恩情。 你微笑着抽开宝贵的燕匕首,无言拂拭,直至铮亮铮亮的。 安禄山那狗子在洛阳一带狂吠,洛阳的天津桥成为一座塞垣。 我的爱子被阻隔东鲁,猿猴失子悲断肠,何况我。 古人林回抛弃珍贵的白璧,背着幼儿千里逃难。 你为我去接孩子,轻装涉险淮海中原。 如此精诚,合于天道,不愧是远游的豪侠英雄。 
《赠武十七谔》作品赏析 赠武十七谔并序《赠武十七谔·并序》此诗作于天宝十五载(756)春。安禄山乱起,李白匆匆携宗夫人西逃,再辗转东南,子伯禽留在贼陷区东鲁。时李白暂留宣城、溧阳间。武谔,序称“门人”,欲冒险将伯禽接回。李白感而赋此诗相赠。 
诗将国难家难交织一体,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安禄山之乱造成的祸害,并生动地塑造了一位义士形象。“马如一匹练”,《艺文类聚》卷九十三引《韩诗外传》载,颜回望吴门,将奔马误看成一匹练。此借以形容白马飞驰之状。要离,春秋勇士,事见《吴越春秋》。燕匕首,指匕首之锋利者。《史记·刺客列传》:燕太子丹求天下利匕首,从赵人徐夫人得之,使工以药焠之,以试人,无不立死。林回,殷人,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逃,事见《庄子·山木》。天津,指洛阳天津桥。淮源,淮水之源,此指淮水。自宣城往东鲁,须经淮水。 武谔:李白门人,事迹不详。李白《赠武十七谔并序》云:“门人武谔,深于义者也。”诗作于至德元载(756)。 中原:即中土、中州。指整个黄河流域地区。李白《赠武十七谔序》云:“闻中原作难。” 东鲁:泛指今山东兖州县及其附近曲阜等一带。西周地属鲁国,隋又以今兖州县为鲁郡治所。李白《寄东鲁二稚子》有“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赠武十七谔》有“爱子隔东鲁,空悲断肠猿。”《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况之秦时凝弟在席》有“沐猴而冠不足言,身骑土牛滞东鲁。”另有《东鲁见狄博通》,《送杨燕之东鲁》、《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 吴门:即今江苏苏州市的别称。李白《赠武十七谔》有“马如一匹练,明日过吴门。”《殷十一赠栗冈砚》有“洒染中山毫,光映吴门练”。 淮源:淮水之源,亦指淮水。李白《赠武十七谔》有“君为我致之,轻赍涉淮源。” 
李伯禽:李白之子,小字明月奴,许氏夫人生,长期居于东鲁(今属山东),卒于贞元八年。李白《寄东鲁二稚子》诗云:“小儿名伯禽,与姐亦齐眉。”约作于天宝八载(749)。又《送萧二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诗云:“君行既识伯禽子,应驾小车骑白羊。”当为同年作。又《赠武十七谔并序》云:“余爱子伯禽在鲁。”诗云:“爱子隔东鲁,空悲断肠猿。”约至德元载(756)作。至德二载李白在寻阳狱中作《上崔相百忧章》中尚云:“星离一门,草掷二孩。”魏颢《李翰林集序》称李白有“一男曰明月奴”,并称天宝十三载其与李白会面时,李白曾谓魏颢“尔后必著大名于天下,无忘老夫与明月奴”。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称李白孙女云:“父伯禽以贞元八年不禄而卒,有兄一人,出游一十二年,不知所在。父存无官,父殁为民,有兄不相保,为天下之穷人。” 天津 指天津桥。故址在今河南洛阳市旧城西南隋唐皇城正南之洛水上。《元和郡县志》卷五河南道河南府河南县:“天津桥,在县北四里。隋炀帝大业元年初造此桥,以架洛水,用大缆维舟,皆以铁锁勾连之。南北夹路,对起四楼,其楼为日月表胜之象。然洛水溢,浮桥辄坏,贞观十四年更令石工累方石为脚。因《尔雅》'箕斗之间为天汉之津’,故取名焉”。李白《古风》有“天津三月时,千门桃与李”。《洛阳陌》有“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扶风豪士歌》有“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撑如乱麻”。《赠武十七谔》有“狄犬吠清洛,天津成塞垣”。《江夏赠韦南陵冰》有“胡骄马惊沙尘起,胡雏饮马天津水”。《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有“已矣去归来,白云飞天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