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老中医张永杰认为,痛风几年后,急性期多为痰浊痹阻证以张永杰为代表的十名老中医都认为痛风最初几年的急性发作多属于痰浊痹阻证,症状多表现为病患关节可反复发作,红肿疼痛,多为刺痛,昼轻夜重,病患关节周围皮肤紫暗,皮肤组织肿胀,有的伴有痛风结节,大便黏腻不爽,舌质红苔腻。 中医认为痰饮郁久化瘀成核为结节。 而痰浊痹阻证多见于肥胖人群。 金元四大家之一、中医滋阴派创始人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认为:“肥人多痰”。 从而痰浊痹阻证痛风患者多素体肥胖,饮食上喜欢辛辣肥甘厚味醇酒,或七情内伤,导致脾肾脏腑功能失调,气化失司,气滞血瘀郁久成痰。 痰浊是怎么来的呢? 核心原因还是脾虚。 清代名医李用粹在《证治汇补》中记载:“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痰饮作祟的人,多存在脾虚,不过痰饮是流动之浊,其发病部位常在身体最虚弱的地方,所以发病部位不定,可以阻滞在关节,引起关节不利;也可以阻滞在肺,影响肺气肃降。 而肝和脾的关系最为密切,君不见凡是痛风发作之时,都会有脾气暴躁、心烦意乱不安,睡觉不好的肝郁之证存在吗? 而肝气调达还是脾的运化功能正常的前提,痛风急性期肝气不舒,更加加重脾虚之证。 所以疏泄肝气可以让脾的运化功能正常,则痰饮就无处可生。 还有肝和肺为气机升降调节的主要脏器,肝气以生发为宣,肺气以肃降为顺,因而疏泄肝气,可恢复肺气肃降功能,让气机得以调达,则气行痰自消。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在治疗痰浊痹阻证痛风急性期时,可以从疏肝健脾、疏肝理气的方法来治疗。 51岁男痛风急发作,口黏慎重,心中焦虑,中医以疏肝健脾益肾汤治愈下面我们列举一则以疏肝健脾益肾汤治疗痰浊痹阻痛风急性期的案例。 这是一个51岁男子,进食海鲜后突发左脚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热痛,当地医院诊断为痛风急性发作痰浊痹阻,过往有痛风疾病史,反复发作。血尿酸650,C-反应蛋白25,血沉25. 医生让服用秋水仙碱和非甾体抗炎药后关节疼痛显著减轻,但该患者口黏身重,烦躁不安,担心再次发作,辨证为痰浊痹阻证,给以疏调气机理论为基础,医生自拟疏肝健脾益肾汤治疗,组方(应平台要求略去克重,感兴趣可关注@中医科院药学博士后私信)由柴胡、香附、郁金、川芎、白芍、白术、仙灵脾、茯苓、薏苡仁、薄荷、甘草、牛膝组成。 不出所料,服用三天后关节隐痛已经基本消失的,但大便溏稀。效不更方,原方加重健脾化湿的效力,加入桂枝、泽泻、法半夏、黄柏、滑石(包煎)后再服三剂,诸症皆除。 复查血尿酸400,血沉降到5,血沉降到10. 上面的方剂中以柴胡、香附,为君药,疏肝行气;郁金、川芎,二药均归肝经,可行气解郁、活血止痛并行;白芍,柔肝止痛,缓解四肢关节疼痛;仙灵脾、牛膝,祛风除湿、补肾健骨;茯苓、白术、泽泻健脾化湿;滑石、薏苡仁利尿通淋。 这个方子肝脾肾统调,三焦通利,疏调一身之气,兼顾先后天之气,所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总之,我们的目标是:尿酸不再高,痛风不会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