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邪导致的痛风患者,都有哪些常见症状昨天科普说到,水液运化失司则内生湿邪,而食物运化不及浊气过多或来不及使用而停留在体内则成浊邪。 那么浊邪导致的痛风患者,都有哪些常见症状呢? 通常因为饮食不节、嗜食辛辣肥甘厚味醇酒,好逸恶劳的人,体内会产生过多的浊气,形成高脂沉积于皮下,聚集在腹内,损伤脏腑,导致体型丰腴,尤其是腹型肥胖,大肚子较多见。 也就是说,浊邪所致痛风患者,常见肥胖、将军肚、高血脂、脂肪肝等并发症。 如果是因为经常摄入肥甘,则浊气储藏在经脉,使经脉气涩,就会有高脂血症、糖尿病等,这些人的血脉通常处于高凝状态。 如果嗜食辛辣肥甘厚味醇酒,则因为体内禀赋不足而使浊气聚集于关节等处,则会导致关节红肿热痛,发为痛风。 如果浊邪阻滞于经脉,脉道不通,不通则痛,所以心脉不通,发为冠心病,肢体经络不通则为肢体发凉、麻木、疼痛。 浊邪导致的痛风该如何治疗呢?既然是爱好辛辣肥甘厚味醇酒所诱发的浊邪瘀滞,则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杜绝浊邪的来源,改善自己的饮食结构,减少浊邪之源头的摄入量。 浊邪过多的痛风患者其饮食不规律,常见以下几个饮食不节现象—— 1. 能量摄入太多,超过每天身体所需。 2. 饮食结构不合理,肉类蛋白含量过多。 所以,既然浊邪主要来源于水谷精微,大多是过多的水谷精微沉积与体内或运行失常形成浊邪,则合理饮食,减少浊邪生成的源头——控制饮食就是预防浊邪致病的有效方法。 第二个方法就是合理锻炼:现在久坐不动等人太多了,久卧伤气,静而少动会让其气机壅滞,血行缓慢,水谷精微停留在体内不得气化,而导致浊邪内生。因而积极锻炼身体则气血周流,精微运行正常,浊邪就不会停滞在体内。 浊邪致痛风的中医从浊论治——分消泄浊法浊邪,既然是原本水谷精微化的浊气过多或运行失常导致的,那把停滞于体内的浊邪分消出去,就是浊邪的治疗方法——通过不同的方法和药物,以不同形式祛除体内浊邪。 分消泄浊的书佛啊最早可见于《黄帝内经》:“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这句话讲述了中医以苦燥、淡泄两种祛除湿邪的方法。 金元四大家之一、中医脾胃论创始人李东垣则在《兰室秘藏》中提出:“中满者,泄之于内,调脾胃有病,则令上下分消其气。”这里提出分消的概念并创立中满分消丸治疗中满热胀证。 那么,中医分消泄浊法祛除体内浊邪都有哪些具体方法呢? 1. 芳香化浊法: 因为湿浊均为阴邪,其性重着黏腻,容易阻滞气机,而芳香类药物多具有走窜的药性能宣化湿浊、浊邪多为脾胃正气不足所生,脾胃喜暖喜芳香,所以治浊邪,用芳香之品可强化脾胃,把浊运化,供人体所需。 2. 健脾化浊法: 脾胃人人体后天之本,而浊邪导致痛风,多喜欢辛辣肥甘厚味,这会损及脾胃,让脾胃腐熟运化水谷精微能力不足,导致浊邪停滞。所以对于浊邪致病,要注重脾胃运化,通过健脾来化浊。 3. 补肾祛浊法: 肾是人体先天之本,肾气亏虚,则浊邪排泄受到障碍,所以在治疗浊邪致病的治疗,要重视肾中精气的虚实,注重补肾祛浊能力。 4. 宣肺祛浊法: 肺朝百脉,有宣发肃降的作用,浊气在血脉中的运行,不但依赖于脾气,还要依赖于肺气宣降,调畅血脉。 如果肺气不畅,则浊邪也可内生,所以治疗时也要注意调畅肺气来祛浊。 5. 利水泄浊法: 泄为渗泄,是利水渗湿药物促使浊邪从小便排出。浊和湿都是脾胃运化所生,都是通过肠胃收于体内,分清泌浊,会通过大肠及膀胱从二便排出。所以治疗时注意通利小便的方法,达到泄浊的目的。 6. 通腑泄浊法: 中医讲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所以如果湿浊诸邪停滞于肠腑,则阻滞糟粕下行,出现大便秘结;如果是浊之气困阻肠腑阳气,则湿浊下行出现大便溏稀,所以荡涤肠胃,通腑泄浊,可以去除肠腑的浊邪。 7. 活血通脉法: 浊邪运行与血脉遍及周身,如果浊邪溢于血脉,则气滞血瘀,形成瘀血,经脉不畅,则浊气不能通过经脉而顺利输布周身。所以治疗时,应该注重活血化瘀通脉来让血脉通畅,则浊邪自去,新邪不来。 基于上面的健脾、益肾、畅肺、利小便、通血脉、芳香化湿等方法,使脾运健运化湿浊能力强,浊邪不会内生,通过通利小便,祛除已有浊邪。浊邪周转与血脉,所以打通血脉,可使浊邪不会停滞于血脉而为全身所用。 如此,体内无浊邪所困,则尿酸不高,痛风也不会犯。 总之,我们的目标是:尿酸不再高,痛风不会犯,远离痛风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