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中医脾瘅理论,详解尿酸高痛风的发病原因,源自仝小林教授经验

 文炳春秋 2022-06-19 发布于浙江

脾瘅:外因是嗜食肥甘厚味,内因是脾肾虚弱

瘅,中医指的是热证或湿热证;脾瘅,就是脾胃积热或脾胃湿热。

脾瘅一词,源自《黄帝内经》,在《素问》里原文是这样描述的:“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胃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上面这句话,同时也指出了脾瘅的病因病机就是嗜食肥甘厚味,导致中焦气机壅滞,脾滞时间久了,郁而生热,处于一种中焦壅滞、没惹滋生的状态。

脾瘅情况下,因为中焦不畅,脾胃之升清降浊功能异常,水湿不能及时转运,水湿内停,郁结化热,导致湿热毒邪蕴结。

正如《黄帝内经》所言,脾瘅形成,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是脾肾亏虚,运化、气机不利;外因是实施辛辣肥甘,吃得多而动得少。如果长期实施辛辣肥甘,也即是外因积久,则会促使内因驱动,也就是脾肾逐渐因外因的积累而亏虚,从而形成本虚标实的症候。

脾瘅形成,究其原因不外乎下面几点:

1.过食辛辣肥甘厚味,导致脾气郁遏。

2.生活过度安逸,久坐不动。

3.情志不畅,肝郁犯脾。

4.脾虚内热。

5.体质虚弱:肥人多虚,虚则代谢功能低下。

6.禀赋不足:先天肾气不足,则会累积导致后天——脾气不足。

尿酸高、痛风,不外乎长期高嘌呤饮食喝酒,导致中满内热、肾虚酸蓄

看到上面脾瘅的病因病机,是不是觉得和尿酸高痛风的发病原因特别相像呢?

确实,尿酸高痛风者也多形体丰腴,这和平时饮食结构以高嘌呤食物为主,以及长期喝酒有关。

长期摄入高嘌呤食物和喝酒,会造成体内营养物质过剩,一来加重了脾胃运化的负担,这些多出来的水谷精微机体用不到而积累在体内,容易造成机体变胖,尿酸也容易在体内堆积,生痰化湿,郁久化热,阻遏脉络,最终形成体内湿热痰瘀蕴结,发为痛风。

中医讲,“饮食自倍,则肠胃内伤”,如果长期嗜食辛辣肥甘厚味醇酒,就会损及脾胃,脾胃运化失司,水谷精微不能及时运化和输布,会生膏生脂,壅滞在中焦,土虚传木,会导致肝木内郁,肝之疏泄功能衰弱,郁久化热,使体内湿热壅滞中焦。

中焦内热之后会进一步促使脾胃虚弱,运化能力不足,则湿热内生,聚湿为痰,最终形成痰、浊、湿、热内蕴。湿浊其性趋下,重着黏腻,夹热流注于下肢经络关节,日久成瘀,不通则痛,发为痛风。

总之,高嘌呤饮食和饮酒习惯,会导致脾胃运化失常,肝木疏泄失职,肾虚泄浊下降,尿酸沉积于体内,导致尿酸升高,超过饱和度,在关节组织和脏器结晶沉淀,导致痛风。

所以,中满内阻为高尿酸血症的核心病机,土壅木郁,为痛风疾病的基本面,肾虚络郁为痛风发作的基本条件。


总之,我们的目标是:尿酸不再高,痛风不会犯,远离痛风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