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笔记:活法儿

 df7086 2022-06-20 发布于河北

梁东方

按说世界很宽广,人生可以非常丰富。可大多数人的日复一日都不过是在重复,不只是空间上活动范围有限,在有限的活动范围内做的事情也了无新意。言行无新意也就罢了,精神上也没有新意,日渐狭隘逼仄,原来世界的无限可能性到了自己这里怎么就都成了荒芜与索然呢?

大约是个奢侈的问题,在被求学就业房子和医疗之事纠缠着,被世事纠缠着的情况下,人是很难有选择的可能的。很大程度上都是不得不如此而已。然而世界其实从来都是存在其他的可能性的,不一样的活法虽然不多,但是也还总是有的。

我认识的一位女士,居住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深圳,以私教外语为职业,不婚不育不买车,只爱读书,是一个最纯粹的读书人。因为她读书就只是为了读书,并无其他任何目的。她总是专程去香港买书,买原版的外文书,必须是一尘不染的新书,回家细读,每每有所得则会陶然沉迷,废寝忘食,不知天黑天亮。

疫情之前,她还喜欢乘坐邮轮旅行世界。住在一个人的包间里,在海上四处旅行几个月,一直津津有味,全赖所带的一大箱书。那种漂浮在似乎与当下的世界全无关系的海上的生活,使她遨游书中世界的精神之旅几乎变得与现实合二为一起来,它分明觉着自己就是生活在那些优美而深邃的文字之中,生活在前人细腻而审美的人生精粹里,海上那一成不变的波涛则显得不仅虚幻不实而且可有可无,却也恰恰是她寻找到的极度浪漫生活的必要背景,准确说是前景,一直出现在视觉之中的前景。

后来情况突变,疫情横扫世界,游轮旅行不再可能,跨省旅行也很难,她便在自己城里有房的情况下,又专门去海边租了海景房的三室一厅,就是为了能坐在窗前,临着海看书,权当邮轮旅游的一种替代格式。

在那些一个人捧着书面对大海的日日夜夜里,她让自己完全沉浸到了硬壳精装之下纸质精良字迹清晰的字母组成的世界里,在时空两个层面上都翱翔起来,进入不尽的幻化情境……

她至今不肯买智能手机,举凡需要扫码乘车的时候就举着打印好的健康码招摇而过,令众人侧目。她的生活本身其实一直是令众人侧目的,她完全不在乎,她活在自我的世界里,活在十九世纪那些哲人学士的优雅文字中。

询问她何以坚持不买智能手机,她说这样可以保证阅读乃至自己生活的纯粹性与完整性,不被过分的信息、泛滥的信息打扰,一切都不即时,一切都有缓冲,一切都要等着自己从书中的世界里出来的时候再处理。她认为生活就应该是一个猛子扎下去以后自己做自由的遨游,而不是时时刻刻都浮出水面和别人打招呼。

她已经这样生活了很多很多年,势必还将继续这样生活下去。

我作为一个以书为职业的人在她的藏书和阅读状态前感到很是自惭形秽:从阅读的纯粹性上来说,她是绝对的巨人;与她对审美生活的追求对比上来说,也是绝对的侏儒。

我的另一位朋友生活在中原城市,居住地点并未影响他的人生自主选择,他的生活选择也是不不育,外加不买房不买车,不参与任何经济活动。这种状态几十年来从未改变。不管股市多么热、房地产多么火、进入汽车社会的步伐多么势不可挡,他都从未为其所动。

他的爱好也是买书,过去是逛书店,现在是在网上买书。对全国各个出版社最新的出版动向总是了如指掌、如数家珍。以至我这个做出版的人,过一阵子就要咨询一下他,某一类文学书最新的出版情况。他和那位深圳女士一样,过着一种相当纯粹的生活,纯粹是自我选择下的生活。意志坚定,没有自我怀疑,更无任何改弦更张的可能。当然,他的阅读还是有目的的,因为他还有另一个爱好:写作。

因为不婚不育不买房不买车不炒股不投资,人生少了很多琐事,少了大量的烦恼,很多事务性的内容都凭空消失了。每每在只有自己一个人的屋子里,面对成千上万本书,打开电脑,手扶键盘,他也就进入了他的“邮轮之旅”,开始漂浮在既很虚幻也很真实的另一个世界里去了。

以前我没有像现在这样如此清晰地意识到其生存状态的不同凡响,以及他自我选择的时候令人佩服的坚定。只有到了一定岁数,经历了人生的诸多扰攘之后才渐渐明了其人生道路的高企之处。通透深刻的理性会早早地为选择埋下伏笔,人对自我人生的掌控力,是人之为人的自由与高贵的重要支撑。

我还有一位朋友,他也基本上处于一种一个人的生活状态,没有孩子,没有车,却喜欢环游世界。至今已经走过100多个国家,很多国家都是去过了很多次。摄影是他的爱好,周游世界是他的主要生活内容。他和上面两位一样并非先继承了什么天上掉馅儿饼的遗产,其维持生活的资金也是靠着劳动所得,但是钱都用在了自己的爱好上。爱好就是人生本身,这是他们共同的判断。

自我解放固然可以是一场想走就走的旅行,但是更可以是从根本上对人生之路的自我设计。他们的活法未必适合其他人,其他人的选择也肯定都是其他人自己的事情,不存在哪一种正确,哪一种不正确的判断;但是,终究还是有一个启示与启发的意义在的。

有人说不结婚不生孩子不投资是精致利己主义者,是躺平行为,这从理论上是说不通的,古今中外的无数实例也证明,婚育与否和愿不愿意做社会贡献以及社会贡献大小之间没有任何连带关系。那种说不生孩子没有消费需求的不拉动GDP的经济主义视角下的判断,是将人作了一般生产资料的冷血观点,他们忽略了人是一切生产资料的主宰,一切生产资料存在与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无非是为了人活得更幸福的初心。

在实践中,至少上述三位我认识的人都是有正义感有公益心一直在为社会做着自己的贡献的身心健康的优秀者,他们人生的积极和努力精神都是令人尊敬的。所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和是不是自私自利、消极萎靡,从来没有直接的必然关系。

选择是艰难的,扪心自问,自己在什么程度上能做到自主选择?而不管怎么样,不做选择的选择随波逐流、浑浑噩噩、人云亦云的人生,往往是会越走越不甘,越走越无奈。

人生一世,还是要尽量活得有自主性些少一点遗憾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