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言文中 “以”字作连词和介词的区别

 ymkst 2022-06-20 发布于湖北

古代汉语文学 2022-06-19 20:59 发表于四川

  一、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如: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斧斤以时入山林。(《寡人之于国也》)

  (二)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例如: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如: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四)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例如: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二、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一)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如: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二)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三)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陈情表》连词,因为)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

  (四)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辞》)

  三、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例如: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