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觉间,重回富阳已经十年了。 今日周会,无意间查看时间,3月31日。顿然之间,想起十年之前的今天,我还在湖南,在长沙。 十年前的今晚,我接到电话,说最亲爱的女儿,差点从四楼一跃而下。好在只是“差点”。 第二天我结束了五年的异乡“奋斗”,其实是结束在外不断漂泊,从长沙回到了富阳。 一晃,我也从四十不惑到了五十知天命。 十年会发生很多故事,但最重要的无疑是陪伴女儿一起走过了人生从孩子到成年的关键十年。陪伴其实只有九年半,半年前,女儿就像鸟儿,飞去英国求学,不在身边了。 看见女儿成长为那个属于她自己想要的模样,或许,这是我这些年,最幸福的事情! ![]() 陪伴中成长 我不擅长写文章,但是在2015年的父亲节,写了一篇《父亲节,写给女儿的一封信——与所有家长共勉》,刚写下“陪伴”二个字的时候,我又去检索出来,先重读了一遍。 感慨万千! 哪一年,看到了曙光,看到了女儿慢慢走出了困境。在2017年,我又写了一篇“祝福你,即将独立行走 ——高考前写给女儿”。去年的十月,女儿真的就飞走了,开启了属于她自己的人生。 翻越文章的时候,却看到了文章的最后,贴着“超凡教育”的广告。超凡是十年前回来为了生活而办的,在去年“双减”后已经戛然而止。 就像古人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也正因为此,生命与生活,才变得丰富多彩。超凡就像是自己的另外一个孩子。如今也离去了。 在我求学的年代,曾经有很多次机会成为老师,自己却总是不愿意做老师,但是今天很多人却称呼我为“盛老师”。“超凡教育”与“盛老师”其实都是在陪伴女儿成长过程中的副产品。 十年与女儿的相处,一起相依相伴走出困境,我们一起在学习中成长,现在我也很乐意听人叫我“盛老师”。 这十年走来,“超凡教育”结束了,但是“心陪伴”依然在。这个名字是2015年我写完那封女儿的信决定去做家庭教育的时候,苏立军老师给我取的。然后一直很喜欢这个名字,也喜欢这三个字蕴含的意义。 古语说“养不教,父之过”。简单的六个字,却透着古人博大的智慧。这些年看见过太多的悲剧,在悲剧中,却总有一个相对普遍的问题,“养之教,母之苦”。在那些悲剧的后面,都有意无意的缺少了“父亲”的角色。 感谢女儿,让我作为父亲,在孩子最重要的青春年华,一路陪伴,看见着女儿十年历经困难后的蜕变与成长。陪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孩子终将是我们生命中的客人,但是这些陪伴中走过的画面,却将成为我们生命中的永远与牵挂。 ![]() 感恩的十年 “要记得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这是我跟女儿多次聊及的话题。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一样。但是经历过起起落落的我,感悟却总是特别的深刻。在人生的低谷,如果不是身边的那些朋友的支持,熬过去是很难的。 也许帮助你的,不是金钱,可能是一句鼓励,一份默默的如家人的宽慰。但是那些来自于情谊的温暖,给予了我们在困境中坚持的力量! 这十年,经历了超凡教育从做李阳少儿英语起步到小学初中高中全科培训直至去年“双减”关闭所有的学科类培训;体育中心的篮球班从零起步到暑期360个学生全满,最后又让步亚运场馆改造给关闭;但是心陪伴家庭教育虽然因为疫情影响断断续续,却依然坚持着;郁达夫少年文学院蹒跚起步,到有上千的优秀会员,写作比赛,诵读比赛都成为富阳青少年经典的赛事,每一步,都是很多人默默的在支持着前行。十年来,有太多熟悉或陌生的人,无私的在支持着我。 这些支持的背后,无关功利,仅仅因为认可,这便是人生最大的欣慰! 有的时候,上帝关上了一扇门,但是一样会为你打开了一扇窗。生活中有很多曲折,不如意,但是一样有很多温暖,在你不经意的时候,就出现在你的面前。 抱怨于事无补,只是需要我们敢于去承担责任与面对挑战。 就像“双减”会带来阵痛,但是长远去看呢?真的是好事。因为我的孩子也将会有孩子。过度的培训,让太多的孩子,在家长对孩子未来的焦虑中失去了童年的快乐! 当我们怀着感恩的心,一切都会迎刃而解,始终相信,困难总是暂时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 珍惜与反思 失败是成功之母。 忘了这句话是谁说的。但是十年走来的确犯了很多的错误。 疫情前,遇到一个机会,与意林合作,曾雄心勃勃,想去做一件可能自认为有很大可能成功的事业。但是最终,在疫情下折翼。 疫情虽然可以成为借口,但是根源肯定不仅在此。没有人与物的准备,或许才是最重要的根源。 做任何事,只依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一定不行的。偶尔与朋友聊天,自己也深知,人到五十,已经不会有太多的机会,呈现在自己的面前,让自己去把握。年龄让我们谨慎,但是也让我们更多地去吸取年轻走过来的时候的教训。 比如说,多品牌的策略,当一个品牌没有做强,去重新打造一个品牌,就是在消耗或者分散资源;比如说,没有集中力量去聚焦做大做强一件事,也是在执行中存在缺位。当然,问题也肯定不止这么一些。 困难依旧在,“双减”的影响,以及疫情停课依然在继续。但是抱怨没有用,只能去思考,怎么走出这样的围城。 想起网上新东方俞敏洪与马云的一段对话里的一句话,马云说:“教育一定在,新东方未必在”。这二年,与新东方比起来,境况其实是差不多的,一样的断臂求生。但是好在教育一定在,疫情也一定会过去。所以机会也一定还是在。 也曾经有朋友说,你有那么多微信好友,做微商也可以赚钱。但是这些年我一直始终坚持着一个原则,跟教育无关的,一定不碰。也许这是一种固执,但是我真过不了自己内心的那一道坎。 我不是真正的老师,但是我想对于教育我还是有着我自己的理解。天下事,有可为可不为。也或许,潜意识里面,一直期待着哪一个春天会到来。 ![]() 故乡与未来 写这篇文章是在3月31日夜晚。但是忽然之间,原先未曾写完的最后一章,只能暂时的删除。 人生不敢于谈“利”,一直是我最大的硬伤。做不了商人的我,却一生都披着商人的外衣,这本身就是一件尴尬的事情。 我依然很少回去故乡,但是却总是不经意之间筹划着关于家乡的梦想。有时候与孩子们一起讨论梦想,我总是说我至今为止唯一的梦想就是当作家。但是梦想早就像泡沫已经破碎了,遥远了。 这最近的几年,带着孩子们行走在富阳,品读着富阳的文化,也经常引领着孩子们做着文学的梦想。经常想着二个字:传承。富阳是一个有文学传承的地方,比如郁达夫,比如麦家,还有很多很多,写着文字,记录着过去与未来的喜欢文字的人。富阳也是一个有文化的地方,比如说传承前年的元书纸,豆腐皮... 但是我们总是看见了热闹,那些传承远远没有曾经的老富阳人做的更好。如今的关于传承的很多活动,仿佛就是一个个秀场,灯光绚丽,最后却一地鸡毛。本来很想落地在小河湾,去践行自己的梦想,去让那些关于富阳的文化,能够真正的落地生根发芽,可惜忽然梦又远了。 好在,我的热情依旧在,我早就不再是一个愿意轻易服输,轻易放弃的人。只是又需要一点时间,去寻找那么一个地方。 今天是父亲节。一个我特别骄傲的日子。因为我有一个让我可以骄傲一生的孩子。一早我跟女儿撒娇,然后收到了女儿异国他乡为我点的甜点。很甜,甜在心里。 人生总是有很多的不如意,坎坷与曲折有时候就是因为性格所决定。我经常说,这些年,良好的睡眠,给了我最大的支撑。凡是皆有二面,踏实安睡,也许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吧! 总是匆匆,有时候是草草。权当一份总结与记忆吧! 撰文|编辑|盛玉峰 |
|